蔣琴
1.閱讀教學現狀的不足
語文課程是一門有血有肉的課程,但是單篇課文的閱讀分析和知識點的點陣排列,使語文系統支離破碎,喪失了活力。單元大任務閱讀教學從“整體”著眼,“整體”著手,教學內容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篇單課的教學,而是對整體內容進行大框架的文本解讀;它不再只盯著知識點,而是“左顧右盼,上搭下連”,視線從課內到課外,從學習到生活。
2.課程改革的需要
統編版語文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大力提倡學生加大閱讀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毋庸置疑,中年段“快樂讀書吧”板塊的編撰,有助于實現學生閱讀量的增加、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還能改變學生對閱讀的認識,培養“愛閱讀”的意識。
3.時代的呼喚
朱永新在2022首屆全民閱讀大會上做了題為“少年閱讀強則中國未來強”的發言:現在的兒童,就是未來中國的主人,就是未來建設中國的主人公?,F在兒童的核心素養、德行品格、精神趣味,就是未來的國民素質,是未來國家的精神力量,直接影響著未來國家的基礎。未來的國民素質、未來國家的精神力量從何而來?從現在的童書而來。所以閱讀對于一個國家的未來,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1.研讀梳理單元課文內容,提煉歸納單元核心主題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閱讀單元,以“做個科學小博士”為主題,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能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圍繞語文要素,精讀課文的課后都有“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的題目。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展開奇思妙想,寫一寫自己發明的東西。在學習課文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打開學生的思維,為習作做好鋪墊。
研讀并梳理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后,根據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聯系學生的已有知識與生活經驗,創設基于整個單元的真實情境主題教學:“我是科學小博士”,探索化石奧秘,遨游科技領域,揭秘“十萬個為什么”,展開奇思妙想。
確定本單元閱讀主題,將“我是科學小博士”設為單元的核心任務,計劃三個任務六個活動(見下表),在此基礎上展開真實任務情境下的單元閱讀教學活動。這樣,單元主題、任務、情境、活動、生活,成為一個多元統一的整體,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勇于探索奧秘的精神。

2.理清文本內在邏輯,調整教材編排順序
本單元的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文章都是科學小品文。通過文本研讀發現,《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都與化石有關,都要介紹清楚形成過程或演化過程。語文園地“交流平臺”中提出“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怎么解決呢”與這兩篇文章邏輯聯系緊密,所以調整到任務一進行教學。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千年夢圓在今朝》這兩篇文章里面有許多科技專業術語,需要著重理解,而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中列舉的互聯網方面的專業詞語也屬于這樣的范疇,可以放在專業術語里一起解釋,所以調整到任務二進行學習。當納米技術運用和航天領域取得巨大進步和成就時,新聞報道是順理成章的,所以口語交際“說新聞”,就被歸類到任務二。
課外閱讀《十萬個為什么》和《灰塵的旅行》雖然歸類在任務三里面,其實在任務剛開始的時候,自主閱讀和共讀就要同步進行,在任務二“新興技術發布會”過程中,也是伴隨著新的《十萬個為什么》探索自然界中神奇的事情,離不開同學們的閱讀。做一名科學小博士,有所發明創造離不開閱讀課外書籍,所以任務三中“自主閱讀課外書籍”是貫穿在所有任務中的,“我的奇思妙想”也是在所有任務的啟發下,得以完成的。
將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這樣的重組整合和補充拓展,既符合單元主題下各個任務推進的內在邏輯,也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歷進行勾連和遷移。把課文內容落實到符合學情的任務情境中,學生能在單元大任務的情境中自主閱讀,積極思考,勇于探索,感受大自然和新興科技的奧秘。
3.完成真實情境任務,形成語文閱讀素養
該單元學習的具體任務確定以后,每個任務的推進,具體活動的開展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新科技新聞發布會”是本單元教學的第二個任務。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們發現在每個真實情境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找到科技與新聞的聯系,興致勃勃地播報新聞。這樣,在真實的情境中讓運用往縱深發展,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1)課前體驗播報科技類新聞,將閱讀與生活勾連
課前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途徑搜集一條新聞,說明新聞的來源,把新聞講清楚,不要隨意更改內容。最后,還可以說說自己對這則新聞的看法,并且自己當主播把這條新聞(有關單元主題的)播報出來。通過這樣的體驗,學生明白新聞播報的具體要求,因為有了真實的情境,學生快樂地體驗,通過自評和互評,素養得到提升。
(2)課堂中勾連文本內容,借助語文要素嘗試解決問題
通過閱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好文本中的科技專業術語,說說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比如“光學顯微鏡”“碳納米管”“探測雷達波”“人造衛星”“‘神舟五號飛船”等科技專業術語,通過查閱資料,可以是圖片資料,可以是視頻資料,可以是文字資料,來理解這些科技類的專業術語。這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學生自主閱讀需要運用到的方法。播放視頻,理解“納米機器人”“‘嫦娥四號探測器”這些專業術語,再結合課文內容討論“納米技術”和“飛天圓夢”的話題。
(3)新技術發布會,拓展延伸加強語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十萬個為什么》《灰塵的旅行》等課外讀物和本單元課文,“奇思妙想”地撰寫,小組內推選最有價值的“發明”,小組分工合作進行“新技術發明會”展示。學生以發布人的身份圍繞納米技術、我國的載人航天技術、探月工程以及其他新技術舉行一個“新技術發布會”,激發了探索、創造的興趣,再次將學習與生活勾連起來,讓有意義的學習無處不在。
單元大任務的閱讀教學,以整個單元來確定主題,確定探索自然和科學的閱讀大任務,嘗試建立閱讀內容和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走進真實的閱讀場域。
作者簡介:江蘇省常州市東青實驗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