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勝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導入設計得好,便會在課堂開始幾分鐘內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興致盎然。那么,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課堂如何導入?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我認為,教師要結合初中語文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因“課”制宜,尋找最佳開課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走進新課。
一、直接導入式開課
直接導入式開課,就是開門見山,直接引起學生興趣并引導學生進入“樂學”狀態,主要有談話導入式和類比導入式兩種。
(一)談話導入式開課
談話導入式開課,即用自然、有趣的談話引入新課。在講授《小石潭記》時,我采用談話式導入,以“同學們喜歡旅游嗎”切入,接著介紹多種多樣的旅游方式。然后,我提出:“同學們既可以實地欣賞旖旎的風光,又可以借助課本游覽紙上的萬水千山。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腳步,共同欣賞那美麗的小石潭。”
(二)類比導入式開課
類比導入式開課,是指教師先講述學生熟悉的、與所講新課相關的典型材料,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課,形成類比。這樣做不僅讓學生易于接受,還能豐富課堂內容,增加學生的積累。在開啟新課《再塑生命的人》時,我先講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春晚上表演舞蹈《千手觀音》的事例,由表演者身殘志堅的精神引出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隨后,我介紹海倫·凱勒在老師安妮·莎莉文的精心指導下,憑借頑強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成人成才。身有殘疾尚且如此,四肢健全的人又該如何?學生對海倫·凱勒肅然起敬,學起來個個精神抖擻。
二、設疑導入式開課
設疑導入式開課,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使其化被動為主動,享受學習的樂趣,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這種開課方式主要有疑問導入式和懸念導入式兩種。
(一)疑問導入式開課
疑問導入式開課,即設置疑問,吸引學生的高度注意。在講授《我愛這土地》時,我設置疑問導入新課:“‘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我國現當代著名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中的名句。詩人為什么會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我愛這土地》。”
(二)懸念導入式開課
懸念導入式開課,是指在導入新課時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悱”情境,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在講授《木蘭詩》時,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嗎?”學生思考后回答,列舉了婦好、王昭君、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等。然后,我以“是誰替父從軍”進一步設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最后,我揭曉答案:“花木蘭——我國古代傳說中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千百年來,她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這樣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中,水到渠成。
三、借助載體式開課
通過不同的載體,創設不同的情境導入新課,可分為四種:故事導入式開課、音樂導入式開課、游戲導入式開課和綜合創設情境導入式開課。
(一)故事導入式開課
故事導入式開課,是指教師選取與新課相關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典型材料,采用講故事的方式,有效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進入新課教學。例如,在講授《天上的街市》時,我這樣設計:“同學們,1919年5月4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北京點燃,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迅速蔓延全國。許多仁人志士為此熱血沸騰,赴湯蹈火。大部分青年知識分子認為舊中國從此有了新的希望。然而,當五四運動高潮已過,現實‘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郭沫若從日本回到祖國,目睹眼前的一切,一度的興奮激動變為失望和痛苦,但他并沒有悲觀絕望,依然執著地尋求光明與理想。有一天,華燈初上,詩人漫步街頭,放眼望去,滿街的明燈。面對星空,歷經心靈劫難的詩人,希望生活像詩一樣浪漫,心靈像插上翅膀一樣自由,于是寫下了這首美麗又迷人的《天上的街市》。”
(二)音樂導入式開課
音樂導入式開課,是指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恰當地選取與課文相關的音樂,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走進新課。這樣不僅能夠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講授《智取生辰綱》時,我先播放了影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讓學生隨著歌曲來認識梁山好漢,開啟新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再播放這首歌曲,讓學生跟著唱,在歌詞、旋律中進一步熟悉梁山好漢,深刻理解“官逼民反”的主題。音樂強化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游戲導入式開課
游戲導入式開課,是指教師在新課開啟時引導學生有序開展針對性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獲得與新課有關的體驗,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這樣做,使學生在感受到游戲樂趣的同時自然而然地開啟新課的學習。例如,在《海燕》一課開始前,我讓學生分組做游戲,模仿并表演暴風雨來臨前海燕、海鷗、海鴨和企鵝的模樣,引導學生評價,進而討論暴風雨來臨時它們的樣子。這樣的導入,使課堂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四)綜合創設情境導入式開課
綜合創設情境導入式開課,是指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綜合采用音樂、視頻、圖片等媒介,創設學生易于理解的課文情境,有效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三顧茅廬》時,我先播放影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展示曹操、劉備、諸葛亮、周瑜等人物圖片,帶領學生走進《三國演義》,簡單介紹《三國演義》。然后,我引導學生談論在《三國演義》眾多人物之中最喜歡誰,喜歡他的什么特征,進而引出諸葛亮的智慧特征。最后,我順勢講道:“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曠世奇才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來認識這一具有雄才大略的文學形象。”
總之,只有不斷創新課堂導入方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好的導入只是語文教學的精彩開始。在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師要統籌安排導入環節和其他教學環節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靈活多樣、開放自主的教學活動,完善學生參與度高、成效明顯的教學機制,營造生機勃勃的課堂教學氛圍,構建高效、精彩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