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9年,有人根據柏拉圖的描述繪制了亞特蘭蒂斯地圖,圖中亞特蘭蒂斯位于直布羅陀海峽(非洲和西班牙中間)的西部(繪圖/ 飛飛)
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是國際減災日。提到重大自然災害,總會有人聯想到亞特蘭蒂斯離奇消亡的故事。亞特蘭蒂斯是傳說中擁有高度文明的古老大陸,因地震和海嘯在一夜之間被淹沒在大海深處。它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想象,還是真實存在過卻已消失的秘境?讓我們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談談亞特蘭蒂斯。

龐貝大劇院,遠處為火山(供圖/ 蘇德辰,拍攝/Ellf)
23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其兩本對話錄——《克里特阿斯》(Critias)和《提邁奧斯》(Timaeus)中提到,在現在的大西洋,有一個面積巨大且文明高度發達的大陸——亞特蘭蒂斯,因自然災害消失得無影無蹤。
柏拉圖說,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是從比他早200多年的祖先梭倫那里流傳下來的,而梭倫是從古埃及的史官處了解到的。
柏拉圖自述,他的這個故事源于古埃及的歷史記錄,因此很多人相信亞特蘭蒂斯曾經存在過。但也有人認為,柏拉圖善于杜撰故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亞特蘭蒂斯只是想象。
柏拉圖描述亞特蘭蒂斯因地震、海嘯而毀滅,那么,世界上是否真有因自然災害而消失的文明呢?
答案是肯定的。例如,意大利的龐貝古城。這個古羅馬時代高度發達的城市,在公元79年因蘇威火山一次劇烈的爆發而毀滅。整個龐貝城被數米厚的火山灰掩埋并被徹底遺忘,直到1500多年后才被發現。
另一個典型的實例是皇家港。皇家港是17世紀后半葉位于中美洲金斯敦港附近的一座城市,也是當時加勒比海地區的航運中心。1692年,皇家港附近海域發生了一場約7.5級的地震,地震的強烈震動、土壤液化和隨之而來的海嘯將近半座城(約33公頃)淹沒在海中。震后,幸存者發現皇家港下面根本沒有基巖(位于地球表面松散的土壤或砂層、礫石之下,堅固且體量巨大的巖石稱為基巖),松散的砂土在地震的劇烈晃動中很快變成了流體,許多建筑物從地面沉入地下。
人類歷史上是否存在類似亞特蘭蒂斯消失這類的海陸變遷事件呢?
研究人員發現,距今1.29萬~1.16萬年前,地球出現了1300年左右的溫度突然下降又迅速回升的氣候突變事件,稱為新仙女木事件。這次事件對全球氣候、生態環境和人類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那時的海平面比現在低130米左右。隨后,地球氣溫急速上升,冰蓋融化,海平面快速上升,大面積的平原和低地被淹沒在海洋中。這個事件與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消失的時間剛好吻合。
此外,地殼上的某些位置也存在著部分下沉和局部上升的情況,因此,從距今46億年地球誕生之時起,類似亞特蘭蒂斯離奇消失的海陸變遷事件是時常發生的。

皇家港查爾斯堡要塞景觀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有徹底揭開亞特蘭蒂斯的神秘面紗,但隱藏在那些消失文明背后的地質運動依然值得我們去探索。它也時刻提醒著我們,要科學認識自然災害的規律,才能有效減輕災害風險,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只有更加重視防災減災,才能有效減少災害發生、減輕災害損失,在敬畏自然的同時更要居安思危。
(責任編輯 / 張麗靜 高琳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