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英

有時我們看到體重超標的朋友,會忍不住感嘆一句:“營養真好!”其實,營養不良也會導致體重超標,這是怎么回事呢?
食物中的營養被人體利用,需要經過消化、吸收、轉化等步驟。首先,人體將食物中的成分,分解成能被有效吸收的小分子;其次,小分子的營養物質通過人體的腸道黏膜,進入血液及淋巴系統;之后,它們進入全身各組織器官,被人體利用或代謝生成需要的物質。
人體每天進行的活動,都消耗著相應的營養。所以,某些營養一旦缺乏,疾病就會出現。
按理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攝入的營養也會越來越豐富。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現在因營養不良導致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多。
營養不良,是指因能量、蛋白質或其他營養素缺乏或過剩,導致對人體的形態、機體功能和臨床產生不良影響的一種營養狀態。常常被人認為“營養過好”的肥胖,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
研究證明,年少時體重超標的人,不僅容易免疫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有自卑感等,在其成年后心腦血管疾病等各類慢性病的發病風險也更高。
我們很容易分辨體重是否過輕,那如何辨別體重是否超標呢?體質指數(BMI)是一種很簡便的方法。
體質指數=體重/身高2
(千克/米2)
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6~18歲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表(與成年人標準不同)。大家可以對照表格,利用公式計算自己體重是否超標(運動員和肌肉發達的人不適合此方法)。

6 ~ 18 歲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表(計算公式:體質指數= 體重/ 身高2)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體脂秤看體脂率,或者在醫院通過人體成分分析儀,實際測定人體內的脂肪含量及脂肪比例來判斷體重是否超標。
目前,不良飲食習慣是導致青少年體重超標或肥胖的主要原因,例如:偏食、挑食(尤其是喜愛食用高能量、高脂肪食物)、暴飲暴食、不吃早餐等,再加上每天運動量不夠,脂肪非常容易堆積。
那么,要如何避免因營養不良導致的體重超標呢?
營養攝入充足,才能保證機體物質和能量代謝順暢,促進脂肪快速分解。我們可以用谷薯類、雜豆類代替精加工的米面,延緩糖類食物的吸收并降低食物的消化率,以此減少能量攝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適量增加魚蝦、瘦肉類等蛋白質的攝入。
此外,補充足量膳食鈣,適當戶外陽光浴,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幫助身體吸收鈣,也有利于脂肪分解。
在營養均衡的基礎上,吃好早餐可以降低體內脂肪細胞的活性,以及脂肪細胞對糖類的攝取水平,從而達到抑制體重超標的效果。
在保證營養均衡、身體適應的情況下,每天可適當減少總能量的攝入,有助于降低體重。當然,長期節食不可取,會損害身體健康。
適度運動能提高能量消耗率和脂肪氧化率,從而減少體重超標人群的內臟脂肪組織。一般來說,可以采取中等強度運動和抗阻運動相結合的方式,采取循序漸進的辦法,每天調整運動時間和強度,并長期堅持。
青少年的肥胖率逐年上升,是大家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應樹立健康觀念,積極學習營養健康知識,將“科學就餐”落實到一日三餐中,加強體育鍛煉,規律作息,保持心情愉快,努力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營養不良一般包括3類情況:一是營養不足,包括消瘦(相對于身高體重過輕)、發育遲緩(相對于年齡身高不足)、體重不足(相對于年齡體重過輕);二是微量營養素缺乏(缺乏重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過量;三是體重超標及患有與飲食相關的非傳染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和某些癌癥等)。
溫馨提示:對待身邊體重超標的朋友,我們不能嘲笑他們,要用合適的方式,推薦他們學習營養健康知識哦!
(責任編輯 / 陳琛? 美術編輯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