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2022年7月中旬,河南省汝州市市民在中央公園云禪湖水域發現了疑似鱷雀鱔的蹤跡。這種魚屬于北美外來物種,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公園管理方隨即對其進行圍捕,期間曾嘗試用大型拋網捕撈、聲吶定位尋找、大型圍網投餌誘捕等方法,但都不成功。不得已,公園管理方采取了排干湖水的辦法,終于抓住了兩條鱷雀鱔。同時,山東青島、寧夏銀川、云南昆明等地也發現了鱷雀鱔的身影,一時間引發社會關注。
鱷雀鱔屬于北美洲地區物種,早期作為一種觀賞魚被引入我國。之所以出現在公共水域,是因為一方面,鱷雀鱔能長得特別大,身長可達1.5米到3米,一些飼主可能無法繼續飼養,就隨意將其放生;另一方面,在養殖過程中,可能遇到暴雨洪澇等情況,使得鱷雀鱔逃逸并繁殖。據介紹,鱷雀鱔現身國內水域,并非新鮮事,廣東、廣西、福建、河南、四川、江蘇等省份均有鱷雀鱔野外分布的記錄。
鱷雀鱔是食肉魚,它的特點是身披堅甲、肉質粗糙,其魚卵、內臟有毒,且毒性很強,不具備食用價值,多數其他魚類也無法吃它的魚卵或魚苗。
鱷雀鱔體長,牙齒較尖,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在美國及墨西哥邊界地區,有鱷魚和一些鳥類等鱷雀鱔的天敵,但在我國,它沒有天敵,再加上食量很大,一天內可以吃二三十千克食物,一旦被放生,會對當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
鱷雀鱔產卵量很大,就算被捕,若卵還在水域中,也會留下隱患。排干湖水并對水體消毒的做法,可能是本著“除惡務盡”的目的,想徹底解決隱患。不過,在對湖區進行消毒時,必須特別謹慎,因為湖區中還可能含有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及它們的卵,必須避免使用高殘留化學品,避免造成次生環境影響。目前,在捕獲鱷雀鱔后,只能進行安全清除,因為既不能在天然水體中放養它,一般水族館或動物園的需求又很有限。
目前,外來生物入侵是環境公害之一。非本地的生物被引入,一旦具有很強的野外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且被入侵的生態系統具有足夠的可利用資源,又缺乏自然控制機制,會極大地擠占、破壞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間,對原生生態系統造成很大影響,對生物多樣性造成重創,甚至還會造成一些原生物種在這個區域滅絕。鑒于此,需要在民眾中普及生物入侵的概念,共同防范外來生物入侵。
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也制定了《關于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方案的通知》,要求對10種主要外來水生生物進行全國性普查,包含鱷雀鱔、齊氏羅非魚、豹紋翼甲鯰、馬那瓜麗體魚、食蚊魚、福壽螺、條紋鯪脂鯉、大鱷龜、巴西龜、牛蛙。自2022年8月1日起,《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正式施行。
應對外來入侵物種,最重要的舉措就是守好國門,建立健全的外來入侵物種監測網絡,在各個環節查漏補缺,開展常態化監測。在治理層面,應該采取針對性措施,做到隨時報告、隨時處理,加大執法和處罰力度。從長遠來看,應該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全民防范外來物種入侵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