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西川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由此可以看出,加強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尤為重要。產業生態體系是所有參與產業產品價值創造成員基于產業技術邏輯形成的進化共生、競合共存的共同體,產業生態體系進化發展是以創新為引領且隨著外在環境動態變化而變化的結果,產業生態體系能夠降低外在突發事件對體系內產業鏈、供應鏈的沖擊,能夠提供開辟產業新賽道的環境。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以來,河南抗疫情、抓春播,防夏汛、抓田管,戰旱情、保澆水,各地全力奪取秋糧豐收,成果來之不易,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作為產糧大省,糧食產業生態體系的完善與糧食安全及糧食市場穩定密切相關。因此,完善以創新為引領的產業生態體系,對河南糧食產業來說至關重要。
一、完善河南糧食產業生態體系的現實基礎
河南緊緊抓住糧食生產這個優勢,始終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強化要素鏈,推動了主食產業化快速發展,推動由糧食大省向糧食強省轉變。目前,河南糧油加工轉化率達88%,主食產業化率達65%,生產了全國1/3的方便面、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方便食品、休閑食品快速發展,中央廚房、冷鏈配送等新興模式蓬勃發展,河南正實現由“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轉變。
二、完善糧食產業生態體系的內在機理
糧食產業生態體系是“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制度鏈、要素鏈”深度耦合形成的體系。產業鏈是將糧食產業發展的產前、生產、加工、倉儲、流通等環節有機鏈接實現糧食價值增值的過程,主要通過向“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發展,即向產前生產輔助環節、產后糧食精深加工環節延伸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是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方向;供應鏈是基于需求和消費導向的統籌產業鏈內外資源要素,實現產業鏈功能的過程,核心在于強化對糧食生產、流通、加工等領域的整合、保障能力,形成糧食產業發展的網絡體系;創新鏈是以現代科技革命和產業技術發展成果引領產業鏈升級或推動各鏈之間的互動耦合,實現產業生態體系內要素優化配置和價值提升的過程,重點在于增強產業鏈價值增值能力,提升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并形成產業生態體系;制度鏈是基于糧食產業生態體系正常運行而進行的必要政策規則設計;要素鏈是隨著糧食產業生態體系演進升級,相應的金融、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必須升級換代以滿足產業生態體系的進化需要;要素鏈與制度鏈共同作用為糧食產業生態體系正常運行、進化升級提供保障。“五鏈”耦合實現糧食產業“結網構圈成群”,進一步推動糧食產業集群化、完善糧食產業生態體系的過程,重點在于加強對糧食產業發展資源跨主體、跨鏈條、跨領域乃至跨區域的跨界整合能力。如果說延伸產業鏈是線性的基于單鏈之上的延鏈補鏈行為,強化“五鏈”耦合則是強化糧食產業生態體系吸收外部資源的強鏈壯鏈行為、打造糧食產業生態非線性的各鏈節點之間的互聯行為。
三、完善以創新為引領的糧食產業生態體系建議
(一)培強產業生態體系核心企業
產業生態體系“五鏈”深度耦合,引領體系發展的核心企業影響著該體系的結構、規模及進化,核心企業通過構建支撐內部環境生態系統形成發展集成平臺,扮演著系統管理者、產品集成商和系統發展引領者的角色,能夠協調產業不同環節不同類型的參與者在供應鏈形成異質互補、內容豐富的組合,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制度鏈、要素鏈”耦合,推進產業生態體系進化、提升產業效率、推動產業發展。集成平臺通過自身系統數據鏈接,營造為系統參與者提供技術服務、開發補充性產品的內部環境,扮演體系成員產品創新、新技術研發、為系統參與者之間功能互補提供服務的角色,以便使系統內部環境價值更加凸顯。而宏觀經濟、產業環境、政策法規等構成的外部環境,對生態系統的外部交流產生影響。基于核心企業構建平臺的內外部環境、各種類型鏈群、與之鏈接的數智設備持續運行生成的海量數據,構成“五鏈”耦合的生態。通過對數據的存貯、清洗、分析、利用,推動產業生態體系技術迭代、產品創新、動態演進、進化發展。
(二)促進糧食產業生態良性發展
糧食產業生態體系是現代產業體系的主要表現形式,產業生態體系的良好運行能夠規避自然災害、突發重大事件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沖擊,增強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制度鏈、要素鏈”深度耦合是糧食產業生態體系運行的主要支撐,其耦合的內在動力來自糧食產業生態內有影響力的核心企業。核心企業除了關注自身核心能力培養壯大,還能夠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生態體系整體的優化。其通過對生態系統成員的資源進行整合,促使所有成員進行協同創新,按照生態體系進化發展所需,逐個突破關鍵材料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等影響體系發展的“卡脖子”環節,實現體系整體對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商業化瓶頸的突破,實現以創新引領“五鏈”的深度耦合。在創新引領的產業生態系統基礎上,再形成研發與商業化互動迭代的支撐體系,提升各成員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各鏈的整合功能,促進產業生態鏈群擴展,實現生態系統良性發展。為突破生態系統功能集成、產業鏈群拓展瓶頸,產業生態體系應充分發揮制度鏈的功能,在政府引導下,由核心企業對先進、前沿技術實施自主研發和合作引進,實現核心企業能力提升后向外圍滲透擴展,縮短產業升級時間,突破產業技術發展瓶頸,促進產業創新生態體系技術能力提升,實現“五鏈”耦合、產業生態體系進化升級。糧食產業生態體系還能夠通過影響產業政策供給、研發投資融資、市場采購扶持等要素供給,打通產業生態迭代進化瓶頸,實現產業生態良性發展。
(三)提供從耦合到開辟糧食產業新賽道的環境
產業生態體系能夠提供開辟產業新賽道的動態環境,基于“五鏈”耦合的產業生態系統形成與不斷進化,要求產業生態體系各成員自身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物流和售后服務等環節都隨之進化,實現生態體系各成員協同進化。體系內的企業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能夠發展出更多新的子系統,組成系統的成員由此根據業務發展等的需要實現合作對象的自動組合,實現產業生態體系成員的自動更新,形成自進化的具有互補功能的動態進化產業體系。這種基于系統各鏈成員間相互作用的宏觀層面進化,將進化出大批新產品、新體系結構、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這些新的業務活動與系統自身動態結構特征相鏈接,使得生態系統內各產業節點間的互動更為頻繁、生態系統之間的交互更加復雜,從而推動產業生態系統的結構和組織形式擴展變化,推動生態系統更能適應產業的動態調整、消費者的個性化多變需求,形成更高的生產效率,產生豐富的引領市場產品,實現系統成員更大的市場占有,完成開辟產業新賽道的市場形態。
[責任編輯:王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