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筆墨之書

2022-05-30 10:48:04胡竹峰
山花 2022年11期

胡竹峰

筆墨紙硯,筆居文房四寶之首。

寫字離不開筆,坊間雖有指書,還有人蓄須作字,結發作字,拿笤帚作字,結布片作字,終歸少了毛筆的風雅意思。我童年即喜歡看人寫字。祖父能寫一手毛筆字,每年春節來臨,總有遠近村民送來紅紙讓他寫春聯;祖父終日伏案大書,眼見是苦差,他卻以此為樂,滿屋子紅紙黑字,墨香四溢,一時覺得吉祥晃眼。

祖父寫春聯,備好筆墨,靜坐片刻才提筆蘸墨,筆尖在紙上如散步, 偶爾佇立停頓片刻或小跑向前……好像看到一條灰蛇游過赤紅的土地,又仿佛看見一只貍貓踏過燈火通明的房梁,目光炯炯,腳步輕盈。

我少年時候,常見蛇與貍貓。蛇令人有懼意; 貍貓體大如貓,圓頭大尾,一身毛色如豹皮,以鳥、鼠等為食,雖常盜食家禽,人卻不以為惡,鄉人又稱它為山貓、豹貓、野貓。

相傳秦將蒙恬用枯木為管,鹿毛為筆頭,發明了毛筆,后來又采兔羊之毫制筆。所以毛筆是文士之利劍,一筆可抵千軍萬馬,漢朝隗囂一筆《討王莽檄》,三國陳琳一筆《討曹操檄》,初唐駱賓王一筆《討武曌檄》。后世演義,陳琳的檄文傳至許都,曹操方患頭風,臥病在床。左右將檄文傳進,操見之, 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從床上一躍而起。而當年武則天讀到駱賓王的檄文,矍然大驚,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一筆連通天地,筆尖連地,筆管通天,所謂頂天立地。總覺得筆是天地間本來就有的,以枯枝做筆,以刀劍做筆,以釘錘做筆,但只有毛筆斯文風雅如君子,明朝有人贊揚它兼有四德,齊、尖、圓、健。

筆頭飽滿濃厚,吐墨均勻為齊也,像君子之仁; 筆鋒銳尖不開叉,利于鉤捺乃尖也,是君子之義;圓轉如意、揮掃自如謂之圓,若君子之禮;精勁耐用, 不脫散敗,筆力遒勁則是健,如君子之智。

毛筆的筆頭分硬毫、軟毫,還有軟硬兼有的兼毫。硬毫性子剛烈,適宜書寫銀鉤鐵劃,一筆字棱角分明、挺拔剛健;軟毫性柔,以此作書,寬博肥厚,點畫停勻,粗細適度;兼毫剛柔相濟,兔毫多了筆尖剛毅,羊毫多了則柔軟。

所謂兔毫,是野兔背脊之毛,秋天時候,選用野兔八九月新換的毛,以紫毫為上。

據說山羊食桑后皮毛與吃草的山羊不同,用來做羊毫筆光潔如玉,又有彈性。童年時候見過山羊食桑,有養蠶人家,以蠶沙喂小羊,多余的桑葉地, 系有幾只大羊。

陽光照過桑林,一片綠蔭,晴天時,光影也是綠的。陰天或下雨天,綠意更濃,桑地濃濃凝出晶瑩輕柔的碧玉色,雨水從枝葉流下來,綠汁一般,仿佛撒了一地碧玉翡翠。幾只羊伸長脖子吃著桑葉,其狀優雅,不像牛見了水草,一頓饕餮,沛然野氣。蠶食聲如細雨落在瓦片上,羊吃桑葉的聲音,像細沙灑落屋頂。有小童頑皮,常常抓一把細沙撒在人家屋頂上。可惜我鄉沒有制筆人家,那些羊白吃了那么多桑葉。

制筆多選青羊或黃羊之須或尾毫。羊毫柔無鋒,書寫柔弱無骨,古人并不喜歡,清初之后,學風圓潤含蓄,人人但求自保,羊毫柔腴,寫字豐腴柔媚,不至露才揚己,方才流行起來;但羊毫筆含墨強,筆鋒慢, 運用枯墨濕墨最為得心應手,又為他者不及。

除了羊毛兔毛之外,鼬、狼、雞、鼠之毛也可以用來制筆,古時亦有用人發或胡須制毛筆的。據說王羲之寫《蘭亭序》用的是家鼠鬢須制成的毛筆,尖鋒,寫出的字體柔中帶剛。

世人以侯筆、宣筆、湖筆、魯筆、齊筆、川筆、文筆為上,實在處處有好筆。我用過長沙毛筆雞狼毫,彈性適中,含墨量大,筆鋒尖且靈敏,聚鋒好, 不分叉,最適合寫小楷。

筆管常用的是竹木,古人亦偶以黃金、犀牛角、象牙制筆,鑲嵌珠玉翡翠,極為華麗,這樣的筆雖然名貴,總覺得少了清雅。友人收藏明清黑漆、彩漆筆,髹黑漆為底,用彩漆描繪山川草木異獸,明麗和諧,描繪精細,筆管和筆套鑲金扣,氣象煊赫。我更喜歡明清竹木舊筆,筆管包漿渾厚,有館閣體的氣息,又溫潤又內斂又厚實,有文房意蘊。這些筆管雖不如金玉名貴,卻有先賢的手澤,令人懷古,更增幽情。以包漿而論,竹玉包漿最入眼,人手長年摩挲后慢慢流露凝厚的光熠,化出了一層歲月的薄膜, 沉實潤亮的舊氣欣欣向榮、生機勃勃。

竹子是玄遠清虛的自然靈物,與士子風流之趣契合,人與竹有精神的互融。

毛筆在紙上,有切切之聲,儼然風吹竹葉,或竹管帶來清風。毛筆的竹管好在清風習習。

書家說,大筆寫小字,筆墨豐厚;小筆卻不好作大字,容易流于凋薄。人生也如此,大才可以小用,小才不堪大任。殺雞可用牛刀,殺牛卻難用雞刀。大人物居江湖之野,自得晴空;江湖人處廟堂之高, 常生亂象。

筆的形態好看,安安靜靜擱置在案頭,如同寒夜的星子,長身玉立,又像穿古服的士子。書窗下的天地,明幾凈榻,幾支筆在桌子上,也像青磚壘就的庭院。夜深了,無星無月。過去鄉下青磚壘就的庭院很多,圍墻上蓋著魚鱗灰瓦。院子里有樹,梔子樹、香樟樹、柑橘樹;石頭與仙人掌栽在瓦盆里,頭面崢嶸,刺向天空;還有一簇竹,亂蓬蓬在檐下。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閑坐,天光如青墨,心里靜靜的,風吹過梨樹葉嘩嘩響,河塘泛出泥腥氣和水草的濕氣。

一節節松枝在火中形成煙霞一樣的松煙,聚合成焦枯的黑色,有樹木鮮活一世的靈氣,也有一聲吶喊一股熱風,更是文人的舊夢。很多年之后,看到古代的一些法帖真跡,兀自能覺出字面有動人筆跡的微塵流動,那是日光月光星光雪光和生命的時間之光。松木燃燒后飛升而起的煙塵自筆尖透入紙帛麻紗,說著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塵世。

沾潤到水,在硯臺上廝磨而起的墨痕如煙。水使墨枯濕濃淡與硯石的紋理一起流動,如煙云變滅交融幻化。洗筆的時候,一團墨由濃而淡,無邊蔓延, 絲絲縷縷游弋于水中,再次化成松煙。童年時候,最喜歡洗筆,用過的毛筆,放在門口池塘里,筆尖的殘墨四散開來,仿佛天邊稀薄的烏云。臘月,有時候池塘上了凍,河結了冰,湖結了冰,廚房水缸也結了冰。敲開冰面,探筆入水,大概天氣太冷,墨水似乎也揮發得慢了一些。

古代的文士,飄零之際,書可以不帶,但一定身攜筆墨,作文習字澆心頭塊壘。在風塵仆仆的旅途不忘書寫,松煙墨一層一層在硯中散開成為墨水。墨留住水淡然的夢痕,水化開墨鮮活的月影,成為透亮的黑,朦朧,深邃,一支筆在一干二凈的簡紙絹麻上滲出心跡,是生命里光彩和榮耀的瞬間,更是內心的寫生。筆墨從來就是內心的札記,也是內心的小品、大塊文章、詩詞歌賦。

一瓢飲一簞食的清貧日子,人磨墨,墨磨人, 磨墨人。花草樹間,草堂檐下,一支筆一錠墨一片紙一方硯,可令紛擾之心重回寧靜。香令人幽,酒令人遠,石令人雋,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閑,杖令人輕,水令人空,雪令人曠,劍令人悲,蒲團令人枯,美人令人憐,僧令人淡,花令人韻,金石鼎彝令人古。這是明人陳繼儒的說法。

筆則令人幽、遠、雋、寂、爽、冷、孤、閑、輕、空、曠、悲、枯、憐、淡、韻、古,偶爾滲出些許頹唐的氣息,年華與修養洇開了,到底空疏。毛筆落下的痕跡,一粒粒如米如豆如碗如斗,大小不一,或濃或淡, 白底黑字的韻味,又厚重又沉穩。

載道文章,言志文章,頭巾文章,才子文章, 都是陰陽文章。白紙黑字,白為陽,黑為陰。黑白之間,是山川草木也是光陰年華;是人情,也是世事,更有人生的歸宿。筆墨紙硯自然生息,孤寂、純凈、堅韌的心靈或可抵達。

筆墨是光陰深處一卷印痕。一支筆走在鮮花滿徑的路上,一支筆走在芭蕉翠綠的路上,一支筆走在深秋凄清的路上,一支筆走在枯枝匝道的路上。天地悠悠,白楊樹在蕭蕭風中一葉不掛。制筆人,執筆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只有筆尖一點墨痕或一點朱砂,留住淡然的心痕。

天地如河,筆墨可渡。一支筆像一葉舟,上九天與星月同游,下涉五洋共魚蝦嬉戲。

陰雨天或者雪天,靜靜地提筆寫字,半塊舊墨化為茸茸霜毫,可入無人之境。時間是墨錠在硯臺里綻放的一圈又一圈的花,涼如秋水。墨香離開墨錠,凝到硯臺上,又一次染黑了筆頭,揮毫而下,有些微微清苦的中藥味與淡淡的清香融為一體,非蘭非麝。一絲青氣隱隱浮現,自窗欞透過院子,天光滲入,與燈火相合。燈火穿過窗紙溶溶在地上,留下一道如淡墨的窗影。一只花貓在院子里駐步,慢悠悠去檐下安臥。一點墨開放在飽滿的筆尖,一紙鋪陳,一莖蘭一頂荷一簇菊一竿竹一枝梅一脈山一泓水一卷字的淡痕如暗影。

漂亮的男童獨坐書桌前描紅臨帖;少女的手輕柔無骨,指尖蔥蘢,筆管如帶沁的黃玉。墨吸入筆尖,一切歸于平靜;一襲純白絲袍的纖細清秀的貴公子,提筆在冊頁或者手卷上書寫,暗淡古樸,散發著淡淡的幽香。一支舊筆臥放在石刻的筆架上。

古硯微凹聚墨多,秋毫雖細握非輕。瓦屋下的書生,綸巾布衣,筆墨紙硯,從清晨到日暮,毛筆不停書寫,對著漫漫時間,留下帶著體溫與性情的筆跡。淅淅瀝瀝的雨落在灰色的瓦屋頂上,雨滴尖脆,能聽見它落下時空靈細微的聲響,像琵琶的聲音,羌笛的聲音,鐘鳴的聲音,羯鼓的聲音,還有環佩的清脆叮當,似山澗水滴。酒香花香粉香之后,暮年斑白的青絲上墨香滿簪,一支枯筆寫意出暮雨故鄉。

筆墨是暮雨故鄉,閱盡炎涼甘苦,自可歸隱, 一管筆不離不棄。停筆看著窗外,雨下得深了密了, 零星飄著幾朵雪花,雪水從屋檐瓦楞下一點一滴地飄過,一川原野有古碑帖或老畫的顏色,更有舊味。出門一看,處處是宋元明清的筆墨山水,山間錯落著變滅的云霧,隱約的花青、石黃、鈦白、鉛粉、胭脂、青金,陰郁著緩緩移動。魚鱗瓦的屋頂迷蒙,薄霧如筆尖的清墨,古橋像焦墨,遠山似重墨,天光若淡墨,瓦屋近濃墨。春燕啄泥仿佛水墨丹青,樹梢的鳥錯落立在枝頭,亦如小品畫。微雨終日,天色低垂,冬日氣韻蕭瑟,暮色將至,山更寂靜,手中的筆也寂靜。

徽州地區的白墻黑瓦,有的幾年,有的幾十年,有的幾百年,黑白顏色的濃度不盡相同。黑有焦黑、濃黑、重黑、淡黑、清黑;白有米白、粉白、灰白、黃白。黑白間變幻莫測。田間油菜花旺盛,到底洗了些古秀,地脈渾厚如一塊明清古墨。

制墨者在老城巷子的盡頭,樸素的四合院。

弄堂斑駁露出陳舊的磚石,破壁之美如殘墨。明清的舊墻,粉黛落盡,繁華落盡,其粉白成老象牙黃。時間久遠,雨痕逶迤如宋人長卷。顏色在蒼黃之間徘徊,給人以安靜的感覺,有遠離現實的安逸。據說大多人做夢的場景都是黑白的,我喜歡這樣的氛圍,色彩淡了下去,入眼一片黑白與青灰。

黑瓦與青磚修造的院子,樸素得很,有古時氣象。制墨者亦有古時氣象,門口宋體字署曰“古法造墨”,無落款,書寫在雜木板上。

推門而入,工房青磚墁地,上年頭了,磚縫面目模糊,墻根隱隱有苔。從窗戶看見后院,墨影散綴,院子里兩棵枇杷樹。垂柳拖出一尺多長的新枝, 配了灰色的磚墻黑瓦,越發顯得花木清疏。

墨工躬操杵臼,灰手黧面,形貌奇古,著寬幅衣衫,一身墨氣。墨氣是和氣靜氣粉墻氣黛瓦氣松林氣青煙氣。

墨的起源,有人以為與文字同興于黃帝時代。陶宗儀說上古無墨,以竹點漆書寫。古代原始的墨, 用天然石炭磨成粉末,滲水融汁使用。還有人取樹汁充墨,是為植物墨。烏賊腹內有墨囊,亦可作墨,是為動物墨。

《述古書法纂》說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從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徽墨產地歙縣有這樣的傳說,有一天邢夷在溪邊洗手,見水中漂來一段松樹木炭, 隨手撿起,手為之黑。于是搗炭為末,以飯粥拌和, 搓成扁形和圓形,凝固成型后,用來研磨。他所制的墨,史稱邢夷墨。因為墨制作成小圓塊,不能用手直接拿著研,必須用研石壓著來磨。這種小圓塊的墨又叫墨丸。老莊、孔孟、司馬遷寫在竹簡上的墨跡就是這樣化丸成字。

到了東漢,墨的形狀從小圓塊改進成墨錠,經壓模、出模等工序制成,可以直接用手拿著研磨。研石漸漸絕跡了。

秦漢時出現了松煙墨。取肥潤的松樹,截作小枝,將其經過不充分燃燒制得煙灰,再拌以生漆、鹿膠、麋膠,也有人用牛膠拌和制成。其質遠勝石墨。最著名的是隃麋地區(今陜西千陽一帶)的隃墨,那里自古就生長有茂密的松林,樹齡古老,枝條中油脂含量高,適于燒煙制墨。

隃麋地區所產之墨,當時已成為墨中佳品,朝廷常常用來賞賜大臣。《漢官儀》記載,尚書令、仆、丞、郎,每月給赤管大筆一雙,還有隃麋大墨一枚, 隃麋小墨一枚。

隃麋之墨,名氣很大,“隃麋”也就成為墨的別名。后世制墨者,有人襲用“古隃麋”之名,以顯名貴。

那些松林,歷經幾百幾千年。空山無人,山林才成為世人想象憧憬的桃源。松間明月與日色互映, 并無笙簫,卻終日縈繞著最永恒最美妙的聲樂,風聲、雨聲、水聲、雷電聲、鳥蟲聲,化入山林,山林化為煙,煙凝為墨,墨里自有天地乾坤。

漢人用松煙制墨,規模不大,石墨依舊有人使用。曹操在鄴城建銅雀臺、金虎臺、冰井臺,并在冰井臺藏儲大量石墨。陸士龍曾得曹操藏墨數十萬斤, 送了二螺給他的兄長陸機。螺是墨的一種計量名稱,南朝有墨為螺狀。墨的計量名稱也是多種多樣,有丸、枚、螺等,后來還有量、笏、挺、錠、塊等。

曹操存世“袞雪”二字碑刻,有波濤澎湃之勢,不知原稿是否為石墨所書。陸機真跡有《平復帖》,舊雨滂沱,枯澀、老辣、蒼茫、高古,糾纏扭曲,充滿荒涼的況味,墨痕是凄厲的回聲,據說用的是松煙墨。

曹魏時書家韋誕是第一個明文記載最詳備的松煙墨制作者。韋誕制作的墨,百年如石,一點如漆。后世稱他為墨的發明者,尊為制墨祖師。《齊民要術》詳細記下了韋誕《合墨法》——先要純凈的煙子,將其搗好,再用細絹在缸里篩,篩掉草屑和細砂、塵土等。因松煙極輕極細,不能敞著篩,以免飛散掉。每一斤墨煙,用五兩最好的膠,浸在梣皮汁里面。梣皮是白蠟樹,樹似檀,取皮浸水呈碧綠色,寫在紙上作青色,可以稀釋膠,又可以使墨的顏色更好。朱砂一兩,麝香一兩,細篩,復取雞蛋白五個,混合調勻,寧可干而硬些,不可過濕。又放到鐵臼里搗三萬杵,杵數越多越好。合墨的時令,不要太暖太冷,太暖,會腐敗發臭,太冷,軟軟的難干,見風見太陽,都會粉碎。每錠重量不要超過二三兩。墨錠寧可做得小些,不要做得過大。韋誕最后說:“墨之大訣如此。”這也成為后世墨工遵循的一個基本法則。

松煙所制之墨,色黑,質細,易磨。曹植有詩曰: “墨出青松煙,筆出狡兔翰。”松煙制墨步驟大致分為:? 采料、造窯、取煙、和劑、成型、入灰、出灰、試磨,共八道工序。前三道工序,就是將松、桐等原料置于密閉不透風的窯室內,令其不充分燃燒,使之煙氣化,再經冷凝成細末。第四項和劑,就是根據一定配方,將各種配料,按一定比例添加,均勻攪拌。成型是將攪拌好的坯料,搗為末狀,擠壓成型。入灰、出灰是將初制成的墨錠,以細絹包裹,置入草灰中,緩慢晾干。最后一項是經過試磨來鑒定墨的質量。

《墨譜》介紹的制墨工序為:采松、造窯、發火、取煤、和制、入灰、出灰、磨試。《墨法集要》分得更細,計有:浸油、水盆、油盞、煙碗、燈草、燒煙、篩煙、熔膠、用藥、搜煙、蒸劑、杵搗、稱劑、錘煉、丸搟、樣制、入灰、出灰、水池、研試、印脫二十一道工序。

仿古徽墨,大體有造窯、選煙、加料、拌和、加膠、搗杵、切泥、壓模、涼墨、修墨、描金、入盒、包裝等十幾道工序。一道工序一層匠心,給墨注入不同的靈氣。其中搗杵次數越多越好。在鐵砧上成千上萬次甚至十萬次地捶打塑形,墨才會豐肌膩理, 卻又堅挺如石。我在徽州墨坊搗三百杵,手臂累不可言,三日酸楚不絕。

南北朝時,河北省易水流域盛產松木。易州之松為名品,做出來的松煙墨漿深色濃。北齊朝廷對文書有謬誤及書跡濫劣的郡守罰其飲墨水一升。易州在北齊轄內,離都城鄴地不遠,那些郡守所飲之墨水可能就是易墨。《隋書·律歷志》言:“梁陳依古,齊以古升,五升為一斗。”梁、陳每升合今制兩百毫升左右,齊量制折今制為三百毫升,那些官員大抵如遭“水厄”。罰飲墨水,當治昏惰耶?

易州墨到唐朝猶有大名。

唐墨亦有唐風。有宋人曾見數種唐墨,皆生平未遇者,多為御府所賜,重二斤許,質地堅硬仿佛玉石,銘曰“永徽二年鎮庫墨”,不署墨工名氏。米芾游覽京師相國寺,見一唐墨,高逾尺而厚二寸。這種“其制如碑”的巨墨,是唐代書法家李陽冰貢奉給宮內“文華閣”的貢墨。李陽冰擅篆書,墨上有 “翠霞”二字,宮內作為文玩清供。

傳說唐玄宗有一次見墨上有小道士徐步緩行,形體如蠅。上前呵斥,小道士即拜呼萬歲,說:“臣黑衣使者,墨之精,龍賓也。”明朝墨工羅小華據此說仿制出“小道士墨”。

古人以為,人與墨相處久了會成為墨仙。《硯山齋雜記》上說,好墨是松樹經化煉輕升,滓濁盡去,如膏如露,濡毫之余,間用吮吸,靈奇之氣透入竅穴, 久久自然變易骨節,澄煉神明,是為墨仙。所以不少書畫家長壽。

天寶之亂,墨法不絕。唐末有個叫王君德的,所制之墨,時人當作傳家寶珍藏。王君德制墨法,配藥劑上有所革新,用了醋、石榴皮、水牛角屑、膽礬, 又用梣木皮、皂角、膽礬、馬鞭草四物。

在唐末乃至歷代各朝中最負盛名的制墨師奚超、奚廷珪父子祖居易州,后避戰亂攜全家南逃至歙州, 見此地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來,重操制墨舊業。奚氏父子刻苦鉆研制墨技藝,選用松煙一斤, 珍珠、玉屑、冰片各一兩,和以生漆,搗十萬杵,比韋誕多七萬杵,終制成豐肌膩理,光澤如漆,萬載存真的好墨,被稱為奚墨,又叫珪墨。

李煜喜歡作詩繪畫,歙州官員差人選了兩塊奚墨獻上,后主一試,不沾不澀不滯不滑,光澤烏亮, 芳香四溢,連聲稱贊,又把奚廷珪召去,封為墨務官, 賜姓李,加封奚墨為徽墨。到了宋代,徽州一時成為制墨中心,徽墨風行南北,人稱新安香墨。

有人偶誤遺落一丸李超墨在水池里,以為泡壞了,置之不顧。過了一個月,在池邊飲酒,又掉下去一金器,只得令人打撈,同時撈出李墨,見光色不變,表里如新,其人方知李墨之性,自后寶愛藏之。常侍徐鉉幼年嘗得李超墨一挺,長不過尺,細裁如筋,與其弟二人共用,每天書寫五千字,十年才用完。據記載,李墨由于質地致密,磨處邊際有刃,可以裁紙,甚至能削木。

趙宋滅南唐時,掠得大量李墨,舟載車裝,有些用來摹拓《淳化閣帖》,有些用來漆飾大相國寺門樓及其他宮殿,讀書人都覺得可惜,暴殄天物。

有大臣幸運得到宋仁宗賞賜的一錠李超所制之墨,蔡襄得到李廷珪所制之墨。那位大臣只知道李廷珪墨寶貴,不知李超為何人,蔡襄使計交換了。宴會完畢,二人從內門出皇宮,分手時,蔡襄馬上拱手長揖,得意地說道:“你該不知道吧?廷珪只是李超的兒子……”

黃庭堅善書法,世間愛其書者,爭相以好紙好墨求換,常常帶來盛滿好紙好墨等物品的古色古香的囊袋。一日,蘇東坡見到一個錦囊,伸手探取,見是半挺李廷珪侄子李承晏的墨,急忙奪下。當時李墨存留無幾,因而蘇軾見后方才生了奪愛之心。李承晏所制名墨,如是完整的真品,甚至有人愿以王羲之的真跡交換。

宋代也有制墨大家,譬如潘谷,技藝高明,為一朝圣手。他的墨用膠少而且遇濕不敗, 香徹肌骨,磨研至盡香氣不衰。當時高麗、新羅的墨,煙極輕極細,可惜摻膠不當。潘谷把這種墨搗碎,再適當入膠,重新制出上等的墨,既黑且光,如犀牛角般細膩滑潤。孟元老說東京相國寺市上,潘谷的墨世人紛搶。潘墨太過精美,蘇軾都不敢輕易使用。

蘇軾敬重潘谷,稱其潘翁,后敬譽為“墨仙”。

潘谷放浪形骸有六朝遺風,負囊售墨,遇窮困的讀書人,少取錢帛或不取,慷慨贈予。臨終前,更把不少欠他墨錢的借據一把火燒了。潘谷驗墨法尤為傳神,摸索便知精粗。黃庭堅曾取藏墨示之,潘谷隔錦囊摸摸,說是李承晏的軟劑墨。又辨認出自己二十年前所造之墨,并且感嘆現在精力已不夠,制不出這等好墨了。后來潘谷因醉酒墜井而死,與詩仙李白如出一轍。據說沒找到尸體,大概如墨一般與水化去了吧。

墨仙已乘黃鶴去,古井青苔空悠悠。張岱癖茶,潘谷癖墨,前不見古人。

蘇軾自己也制墨,曾引起火災。這一天是元符二年臘月二十三日。蘇軾自己說:“墨灶火大發,幾焚屋,救滅。遂罷作墨。”蘇東坡時年六十二歲,被貶海南已兩年多了,制墨權遣岑寂之生,自稱為“海南松煙東坡法墨”。可惜那墨凝固不好,堅硬度也不夠。后來有人說得了蘇軾墨法,蘇軾的兒子蘇過大笑, 謂先人安得有法。好在那人制墨頗佳,沒有辱沒蘇學士聲名。

古墨皆用松煙,李廷珪開始兼用桐油。取煙之法,松煙取遠,油煙取近。宋中期,制墨工匠更以石油、麻油、脂油取煙制墨,其法日臻完善,墨質亦佳。李廷珪是松煙墨集大成者,也是油煙墨的開創者。

松煙制墨法歷千余年。松材不能用普通松木,要選經百年之久甚至歷經幾百年風霜的古松。經年累月大量砍伐松樹,產墨區大片大片的古松林被毀。沈括生活的時代,齊魯間松林盡伐,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伐。很多地方,只有十余歲的松木。這也是元明后,松煙制墨逐漸消亡的一個原因。

墨可入藥,善用之,更能醫愚,可抑岑寂或遣悲懷。

上等墨味辛,性平,入心、肝、腎經。李時珍說墨“氣味辛溫,無毒,主治止血,生肌膚,合金瘡。治產后血暈、崩中卒下血,醋磨服之”。

諸多醫書都有以墨入藥的記載,治大吐血用墨, 治鼻衄用墨,治眩暈欲死用墨,治崩中、漏下用墨。有婦人產褥熱,以古墨為藥,投烈火中焚燒,研末酒服即愈。詭異處還得說端午節時抓一蛤蟆,去內臟后裝入陳墨存放數日,可治痄腮、毒瘡。醫書里斷斷續續錄下的方劑,墨香四溢,藥香四溢。故家有人患腮腺炎,研得濃墨在患處涂上圓圓的一團,兩三天即康好如初。

唐宋以后,不少古人文字里有股藥氣。直到民國,藥氣不絕,魯迅是藥,錢玄同是藥,劉半農是藥,林語堂是藥,郁達夫是藥,俞平伯是藥,胡適簡直像中藥鋪子。

作文如服藥。近來心里不免生出藥氣,雖然也有喜氣。

墨自宋朝始,多了一抹香艷,民間有婦人以墨畫眉。金章宗完顏璟后宮,以墨工張遇所制麝香、龍腦香墨畫眉。

《墨史》記載了很多墨工,如長沙胡景純,專取桐油燒煙,名曰桐華煙。其墨不做太多的外飾,大者不過數寸,小者圓如銅幣,在硯石上磨開,光亮照人,畫工尤其珍愛,珍藏起來專畫眼睛。

墨是名物,制墨工卻身微低賤。川人蒲大韶以油煙制墨,得墨法于黃庭堅,東南士大夫喜用之,但因墨上題字署名,惹怒了宋高宗,擲墨于地上,說一介墨工,敢妄作名字,可罪也。

墨漸漸老去,成為一塊舊墨一塊老墨一塊古墨。一年過去,十年過去,百年千年過去,墨之火氣全無,與水交融在筆尖流過,落在紙上,風骨回旋。沉墨如老琴,每彈一聲,心弦悸動。董其昌謂制墨者程君房:“百年之后,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程君房是明新安人,制墨選料嚴格,用五百斤桐油燒煙,得最輕的油煙不過百兩。程墨之圖案,分為玄工、輿地、人官、物華、儒藏、緇黃六目,共有數百式墨模。其墨黝黑而有光,舔筆不膠,入紙不暈。他自詡一技之精,上掩千古,百年之后,墨價貴如黃金。

新安不少人家世代制墨,獨秀明清兩代。監制的貢墨與自用墨盛行。一些人或為爭寵于朝,或為附庸風雅,或為銘文勵志,或為留煙自賞,向一些墨肆、墨家定制墨塊。金農寫漆書,用自選墨煙所造金農墨,墨上一面書“五百斤油”,一面書“冬心先生”,其墨濃厚似漆,寫出來的字極黑,紙墨相接之處幽光徐漾,字凸于紙面,觸指即為墨染。金農用自己的墨,中國古代書家,自己制墨的大有人在,中國筆墨最重自己的話自己的面目。

至光緒二十年,或者說十五年,外來的礦質煙輸入,墨法大壞。

古人說沉香不如花香,花香不如茶香,茶香不如墨香。

墨在漢朝開始添加香料,皇太子初拜,給香墨四丸。墨之香,是冷香,綿延至今,不浮,不膩,又有人世的暖意,可親可懷。《紅樓夢》中冷香丸大約如是。

冷香丸是將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兩研末,并用同年雨水節令的雨、白露節令的露、霜降節令的霜、小雪節令的雪各十二錢加蜂蜜、白糖等調和,制作成龍眼般的大丸藥,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樹根下。發病時,用黃柏十二分煎湯送服一丸即可。考冷香丸一方,醫籍未見記載,或系杜撰之筆,但處方遣藥之意,亦耐人尋味。牡丹、荷花、芙蓉、梅花,對應四季。閱盡炎涼,才知花之美也。蜂蜜、白糖為甘,黃柏煎湯苦。

舊墨被牡丹遮蔽,不見蓬門蓮開。

附記:

之一

鄉村教師走在路上,在田邊停下。農人慢騰騰拉牛走上田埂,糊滿泥巴的手在后襟上擦擦,從內袋掏出紙煙。兩只紅點一明一暗,忽閃忽滅,他們說著話。一人拿竹鞭,一人上衣口袋別有鋼筆。

背靛藍色書包的小小少年,走在田埂上,順河而下。一群孩子面無表情地結伴而行。今天入學,鄉下人謂“穿牛鼻子”,蓋以鉆子穿鼻,系上繩索,牛自此馴服。黑色的黑板,白色的白紙,青色的青草,泥色的泥田,綠色的綠葉。鄉村教師走過,一群孩子如鳥獸四散。少年挺背直腰,像樹樁插在泥土里。黑色的茶壺蓋頭。一只黑鳥,站在樹樁上,動也不動。

之二

電腦普及,手稿幾乎銷聲匿跡。漢字線條一律統一,漢字結構一律統一,漢字氣息也一律統一。顯示屏上的方塊字,干凈、體面,只是沒有私人性。寫作快十年了,沒留下一篇手稿。手稿在當下已不是作家的產物,像是古董。

前些時候有家文化單位說要收藏我的手稿,找來找去,只有幾封寫壞的舊信封與一封沒有郵寄出去的信件,真是對不起得很。有年在鄭州,一位搞收藏的朋友要存我的手稿,用鋼筆抄了篇文章,整整四頁,可惜是寫在打印紙上,至今讓我耿耿于懷。

買過不少作家手稿,當然是影印本。閑來無事,翻翻魯迅、巴金、老舍、朱自清諸人手稿本文集,有微火烤手之美。

影印本惠及手稿的同時,也給手稿“做了手術”,幾十年前出《紅樓夢》抄本,胡適批注題字未見蹤跡。

從作家手稿看出一點性情,能滿足我對手稿書寫者的好奇。有回在朋友家看卞之琳先生的幾十封家書,字寫在米黃色的薄信紙上,細小纖弱,像螞蟻搬家,密密麻麻盡是寫信人劫后余生的小心翼翼與詩人骨子里的纖弱敏感與自尊,在家長里短的一字一句中,讓人平添了一股惆悵。

我最喜歡毛筆字手稿。

墨香已逝,手稿猶在。

之三

寒日飄雪,天氣大涼。雪涼如壯錦萬丈,遼闊有兵家氣。霜涼像是一方水墨小品,文弱有書生氣。最愛墨涼,盛夏時一挺徽墨在手,幽幽清涼沁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久草视频中文|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国产色婷婷|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91亚瑟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99er这里只有精品| 女人18毛片久久|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一个色综合久久|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日韩在线第三页|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精品91视频| 色综合成人|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欧美一区福利|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国产精品女主播| 在线播放国产99re| 国产精品女主播|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五月天网|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91九色视频网|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五月天久久婷婷| 蜜臀AV在线播放|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偷拍一区|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国产人人射|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伊人色天堂|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无码 在线 在线|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六月| 色视频国产| 97狠狠操|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