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懷
友善,作為一種文明素養,它檢測著一個人品行的純度與人格的高度。友善,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也是每個公民都能從中獲益的人生態度。
日前,一則小小的新聞刷爆網絡:在河南鄭州,一位女孩衣衫不整地走進一家飯店,老板娘發現后立刻上前遮擋,并尋找衣物給女孩穿上,還拿了一瓶水給她。這期間,店內顧客都沒有對這位衣不蔽體的女孩進行拍攝。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老板娘小小的暖心善舉,產生了無聲卻有力的示范效應,店里所有顧客“非禮勿視”的道德自律被全部喚醒。在這城區一隅,老板娘與顧客以共同的心靈本真,小心翼翼地呵護著一個弱者的尊嚴。其實,他們也是在呵護文明的本真。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呼喚同舟共濟,頌揚大愛無疆。的確,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需要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需要萬眾一心的全力以赴;在危如累卵的緊急關頭,我們亟需挽狂瀾于既倒的壯舉,期待赴湯蹈火的英雄。但世間本難事事如意,在他們迷茫的時候,應該更需要細微的友愛之心、平凡的向善之舉。或許,只要有了一次舉手之勞的幫襯,他們便會感受到撒遍大地的那片陽光同樣正溫暖心窩。
大愛讓人動心,小愛讓人暖心。大愛筑起文明的高度,而小愛則氤氳文明的溫度。行走在大江南北,鱗次櫛比的高樓、四通八達的街道,撲面而來的繁華,是社會高速發展的物質文明,讓人流連驚嘆。然而,能讓人為之心馳神往的,則是隱藏在外觀之下、那種來自精神層面的文明底色,是人們舉手投足間油然而生的真、善、美,譬如:一個無瑕的笑容、一聲誠摯的問候、一句耐心的指點,以及那份相濡以沫的生活習慣、攜手相助的時代風尚。這點點滴滴的友善之舉,是文明的基本元素,構成了文明的重要環節與律動細節。就此而言,開辟一條暢通無礙的盲道,并不比鋪設一條寬闊平坦的街道顯得次要;發動一次扶貧助困行動,未必比一場轟轟烈烈的活動少了些許意義。就像發生在河南鄭州小飯店里的這一件暖心事,它是文明的平實演繹,更是打動人心的精彩情節。不僅抬高了文明的高度,更增添了文明的溫度與亮度。
(資料來源:福建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