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網站公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6642號關于推廣發展再生稻建議的答復。
一、關于加快開展再生稻品種攻關問題。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作物優良品種選育,積極組織農業科研機構、種子企業和再生稻產區農業農村部門聯合開展品種選育攻關、試驗示范。目前,各省已因地制宜篩選一批適宜再生稻生產的品種。下一步,農業農村部考慮將再生稻納入水稻育種聯合攻關范圍予以推進,支持相關省份及有關企業、科研單位承擔攻關任務,強化再生稻新品種研發推廣,推動再生稻種業持續發展。
二、關于加快開展適應性機具研發問題。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再生稻收獲機具裝備保障工作,不斷加大科技研發、示范推廣工作力度。一方面,將再生稻收獲機械納入應著力補齊的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短板需求目錄,積極引導、組織和支持科研單位、農機企業通過擴大割幅等措施,創新收獲技術與機具,實現低碾壓收獲。另一方面,組織舉辦再生稻機械化收獲技術裝備現場觀摩、技術研討等全國性及區域性的示范推廣活動,開展再生稻收獲機試驗選型與田間測評,引導高適應性再生稻收獲裝備研發應用。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再生稻收獲機具裝備的研發攻關與推廣應用。用好各部門研發專項資源,支持引導更多農機制造企業、科研單位投入再生稻收獲裝備研發。強化農機、農藝、品種集成配套。明確再生稻技術路線,建立典型示范點,積極組織再生稻收獲機具裝備試驗、測評與專家論證,加快再生稻收獲裝備示范推廣步伐。加大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推動將更多農機裝備納入補貼范圍。對于尚不具備鑒定標準大綱要求的農機裝備,通過新產品試點形式納入補貼范圍。
三、關于按兩季統計再生稻面積問題。按照現行的統計報表制度,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是指農業生產經營者在本年度內收獲的糧食作物在全部土地(耕地或非耕地)上的播種或移植面積。按照制度要求,再生季稻不計入播種面積,但其產量納入到糧食產量統計當中。關于代表提出的建議,農業農村部在2021年部分地區試點調查再生稻的基礎上,2022年制定了全國再生稻調查工作方案,已向各地下發通知,統計再生稻(二茬)收獲面積、產量。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組織各地嚴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開展再生稻調查工作,加強對基層調查員的培訓,并利用無人機、遙感測量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面積核查,加強數據審核評估。
四、關于加大再生稻扶持力度問題。按照現行的統計報表制度,再生稻第二季不計入統計面積,因此未能納入雙季稻、耕地輪作試點等補貼范疇。關于代表提出的建議,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目前已在安徽省蕪湖市等地試點對再生季達到一定產量的再生稻,按照一定比例折算納入雙季稻補貼范疇。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在確保雙季稻面積穩定的基礎上,穩步提高再生稻扶持力度。同時,制定未來5~10年再生稻發展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穩步發展再生稻生產。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