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亮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對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有著潛移默化和源遠流長的影響,其中蘊含的思想力量對企業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分行級領導干部是連接決策層和執行層的關鍵一環,要充分借鑒運用發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結合發展實際,強化自身履職能力建設。
一、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等層面,中國文化是一個豐富有機的整體,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期間思想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反映著中國文化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文化的氣象所在、精神所在。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反映中國文化健康、精神方向的特征,其主要內容為愛國主義的民族情懷,團結統一的價值取向,勤勞勇敢的優良品質,自強不息的進取意識,厚德載物的博大胸襟,崇德重義的高尚情懷,科學民主的現代精神。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深厚的人文歷史哲學積淀,為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F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擴展傳統文化對民族、國家、個人的積極作用。
第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凝聚統一的向心力。中國自古疆域廣袤,人口眾多,民族眾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量的文化,它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崇尚禮儀。將個人與他人、與群體、與自然的關系有機聯合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56個少數民族的相互交融,凝結在一起,才有了華夏5000年文明史。
第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生命力。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兼容之學。它從不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畫地為牢。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地理限制,還是以開放的態度廣納了外來的科學、佛學等思想體系,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庸之道”的體現。不斷吸收新的思想為自己所用,不斷繼承、創新發展才使中華文化5000年來源遠流長,從未如古巴比倫、古埃及文明那樣曇花一現,而是充滿活力經久不衰,在當代仍然不斷吸納、創新,歷久彌新。
第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經世致用的引導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本質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著重突出了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與作風,其究天人之際,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人的價值。學習《弟子規》《論語》等可擁有良好的品質習慣,在生活中把好方向的舵,不迷惘、不沉淪;學習《孫子兵法》《春秋》《史記》等在工作中幫助找準要點,把握機遇,實現目標。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既是領導能力、治理思想的折射,也是將其運用于現代化治理、企業管理的當代實踐,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三)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在悠久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國優秀歷史文化,無疑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其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根基哺育了中華民族的成長和壯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曾經激勵中華兒女反對外來侵略,保持民族獨立,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協調社會利益與社會關系平衡。豈于今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辨哲學、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觀念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仍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階段,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企業管理產能升級,提供有益啟示。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人文思想對現代企業發展的指導意義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這句古語,精確地解答了如何銜接好現代與古代,世界與中國的人文紐帶,只有相互融合、相互借鑒才能實現發展行穩致遠。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社會數千年發展歷程中,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各方面翔實的集中反映和體現,是沁潤在我國人民精神和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一面鏡子和一面旗幟。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西方經濟學思想和分析范式的大量引入,現代企業管理觀念得到了廣泛推廣和運用,可以說現代主流企業管理思想主要是源于西方的經濟思想,但是,這種以西方經濟管理思想為主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要想與根植于中國文化土壤的中國企業實現完美契合,就必將借助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人文精神為切入點,才能真正解決現代企業發展和管理中的問題,確保企業在良性競爭的賽道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忠誠思想是企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忠者,德之正也?!墩f文解字》中講,“忠,敬也,盡心曰忠”;中國傳統文化將“孝悌忠義”視為四德,四德之中莫大于忠;諸葛亮有言“人之中也猶魚之有淵”。忠誠就是盡心盡意,將心意貫徹于對象中,忠于國家就是盡心對待自己的祖國,忠于事業就是盡心做好本職工作,忠于人民就是盡心的為人民服務。“忠誠”是儒家學說的一個重要范疇,是孔子一以貫之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對黨忠誠,對事業忠誠是企業發展的堅實基礎,有忠誠的地方就有“不帶揚鞭自奮蹄”的內生動力,能夠引領企業不折不扣完成計劃任務,更能講質量、講效率,追求卓越,走在發展的前列。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擔當思想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
中華民族是崇尚責任擔當的民族,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強烈的責任擔當精神。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體現了強烈的責任意識,“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等體現了強烈的擔當意識,對個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對集體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觀念,做人有擔當、做事有擔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觀念。新時代,做好企業管理尤其需要將擔當精神深植于企業文化土壤,領導干部帶頭啃最硬的骨頭、打最艱巨的戰役,起好以上率下的表率作用,帶領員工在其位、負其責,認真做事、用心謀事,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崗位職責,不斷積攢量的提升,帶動企業管理質的飛躍。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實干思想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證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精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主要內容,也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儒家思想,向來以入世、務實的經世致用思想為主要特征。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等,都是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具體反映。在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下,企業面臨更加巨大的挑戰,競爭更加激烈,就更需要依靠辛勤勞動、苦干實干這一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通過不懈付出的勞動才能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持久動力。
三、運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指導分行領導干部履職能力提升的基本思路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左傳》以“中國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解讀華夏文明的含義,《周禮》是奠定中華文明基礎的精神體系,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自強不息、忠誠無私、禮讓為先等。華夏銀行自成立以來,就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發揚熔鑄進了其品牌文化及管理中。分行領導干部是銀行決策層戰略部署落地的關鍵組織者、執行者、推動者,其忠誠、擔當、實干精神是凝聚力量、帶頭做實事、出成績的重要的內在動力,要以優秀傳統文化為精神準繩,以強化忠于黨,忠于華夏事業的政治品格,發揚以上率下的擔當精神,提升營銷管理組織執行能力為基本路徑提升履職能力。
(一)以“一以貫之”為準繩,筑牢對黨忠誠對事業忠誠的政治品格
子曰“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以忠為基石、以誠為本質是處事做人的基本原則。黨員干部要“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于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華夏銀行需要干部管理人員牢記鐫刻于血液中的紅色基因,一以貫之的對黨忠誠,對華夏事業忠誠,在學習黨史中,在踐行總分行黨委決策部署中,不斷提升政治能力、專業能力,把準方向,蹄疾步穩,不斷推動企業沿正確方向發展。
1.在黨史學習中積蓄力量。“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領導干部承擔本條線的引領責任,要首先強化個人政治素養,主動學習黨史,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領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特別是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和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要按照總行黨委的部署要求,將傳統文化的品格氣質和黨史中延安精神、長征精神、趕考精神等寶貴的精神財富融合起來,提煉艱苦創業、頑強拼搏、居安思危的工作方式,與存款組織、重點項目落地,風險管控等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學習到位、學深到位、踐行到位,始終保持戰略定力,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抓落實,堅持不懈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2.在學習踐行總分行黨委決策部署中把準方向。面對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分行領導干部如何把準方向,帶領本單位本條線各項工作沿正確軌道進行,做到黨委各項決策部署落的準,機會把得住,是提升管理能力的一項重要課題。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持續不斷的學習總分行各項經營管理制度、新出臺的各項措施、方案、要求等,要結合分行及所分管條線實際,統籌思考,善用活用,及時矯正管理方向,緊跟政策,做到總分行要求完成的盡全力完成,總分行限制的堅決不碰;要帶頭強化與總行的聯動協調,盡可能多的取得一手政策資料,盡可能多的獲得專業指導,為分行黨委決策出策獻智,為經營管理帶來精確制導、精準推動,減少試錯成本,帶領分管條線轉型發展始終與總分行黨委同頻共振、同向而行,確保不跑偏、不掉隊、有成色。
3.在調研學習中提升專業能力。銀行是吃專業飯的。李民吉董事長多次強調了提高領導干部專業能力的重要性。目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風險與機遇并存。2022年以來,隨著改革步入深水區,分行業務發展面臨較大阻力。領導干部作為本單位本條線經營管理的責任人,必須具備優秀的市場研判能力、風險的應對能力、行業的整體把握能力等,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不斷更新專業知識,結合國家頂層設計,緊貼當地主流經濟發展方向,緊密關注監管政策變化,從宏觀、策略、行業、區域、客戶等多維度研究營銷策略、應對策略;要主動提高認識,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有針對性的補齊能力短板、素質短板、方法短板,做學習型和思考型、研究型和實干型的干部;要用好調研工具,多下基層、多訪客戶,抓住業務發展的堵點,了解客戶需求的痛點,為黨委決策提供一手資料、準確參謀,依靠專業贏得發展先機,提高市場競爭力,以創造性的新思路、好打法,落實總分行黨委各項決策部署,把分管領域和本職工作做成精品工程和樣板工程。
(二)以“上下同欲”為準繩,培育以上率下擔當有為的工作作風
《孫子兵·法·謀政篇》中講到制勝之道有五,其中之一便是“上下同欲者勝”。企業發展關鍵在人,干部行員統一思想,團結一心是企業最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領導干部是連接企業執行層與決策層的橋梁紐帶,是帶領部門條線實現勝利的關鍵一環。推動華夏銀行改革轉型,實現有質量發展就要有效應對挑戰、抵御風險、克服阻力、解決矛盾,而達到這些目標則需要有一支堅韌不拔、無堅不摧、攻無不克的干部隊伍,以少數引領大多數,做到以上率下,帶頭擔當有為,培育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凝聚起“上下同欲”的磅礴力量。
1.培育“一日無為三日不安”的使命感和緊迫感。身為華夏銀行的干部,擔當首先要體現在對華夏事業的執著上,不僅要主動增強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始終保持敢想敢干、善謀實干、成就事業的決心和智慧,更要常懷拼搏之志、進取之心,在困難面前站的出,在危機面前頂的上,想在前、干在前,不遺余力做好工作,負起總分行黨委賦予的責任;不將困難和問題當做等待觀望、無所作為的理由和借口,在其位、謀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以高度政治自覺,主動適應新發展格局及總行新規劃要求,在踐行全行提質轉型增效的戰略部署上不斷實現新突破。
2.培育“始終追求卓越”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韌勁?!白吭健笔且环N狀態,追求卓越是一種精神,干部有神采,工作才能出彩。擔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是營銷優質客戶、做好風險管控、推動項目落地等都需要歷盡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所以擔當要始終抱有不怕挫折、不怕困難的精神,以頭拱地的姿態,努力到無能為力,始終用追求卓越的標準衡量自身本職工作,杜絕“過得去”思想,在擔當履職、追求卓越中煥發神采、展現魅力,以堅韌不拔的執著,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為行員做好表率。
3.培育“效率就是生命”的快節奏。 擔當的成果需要靠發展來檢驗。銀行業競爭如逆水行舟,慢進不進都是退,尤其是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里,效率更是決定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市場機遇轉瞬即逝,因此,打贏存款貸款組織攻堅戰,不僅需要擔當作為,苦干實干,更需要有效率的擔當,突出速度的快干。經營是劍,管理是柄。順應總行輕型銀行建設的方向,領導干部也要樹立輕型化的管理理念,讓敏捷體系的經營理念融入管理行為,成為輕經營的內在基礎與必要條件;要盡可能排除管理流程中不必要的冗余,通暢事項的計劃、組織、人員、領導、控制等管理職責,并加以整合;要優化流程,縮短時間,減少人員、資金、信息等生產經營要素的流動成本,打通資源匯聚的通道,實現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使管理更富效能、更富彈性,將效率作為核心追求,帶領本條線真正做到凡事快人一步,真正起到為大項目、大工程輸送力量,確保通暢的作用。
(三)以“謀一隅更謀全局”為準繩,塑造善統籌能成事的組織執行能力
總行黨委提出以“四個轉型”為引擎,推動經營結構不斷完善的戰略部署,目前經營轉型逐漸步入深水區,在取得成效的同時,面臨更加艱巨的新任務、新矛盾,為推動發展行穩致遠,李民吉董事長要求領導干部加強組織力、執行力建設,這就需要我們建立系統性的管理思維,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帶動經營管理目標任務落實提質增效。
1.以系統思維提升組織能力。系統思維是一種全局性、綜合性、前瞻性的思維謀劃規律,是把想要達到的結果、實現該結果的過程、過程優化及對未來的影響等一系列問題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進行研究的思維方式。領導干部作為總分行轉型發展的組織者,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怎樣化繁為簡,調動資源,在理性分析中厘清思路,謀大局抓重點,游刃有余的處理好各項事務、各類矛盾都需要具有系統思維能力,以提升組織能力。首先要樹立謀全局的意識,樹立大局意識、全局意識,持續深化開放融合的組織文化轉型,增強條線內部、跨條線協同意識,爭取經營聯動、分支聯動、前中后臺聯動,建立能夠集中有生力量作用于市場的全量級企業服務能力;其次要樹立專于一隅的能力,全面考量,做好統籌協調,做到重點工作親自研究部署、重點化解親自過問推動、重點問題親自組織解決,增強協調各方的能力,為下級行員解決力不能及的問題;同時要建立通盤思考方式,在強化協同上下功夫,做好與上下級及與班子成員之間的協調配合,維護上級形象、尊重團結其他班子成員、重視下級,在本條線及分行內部以身作則弘揚協作精神,帶頭履職擔責。
2.以精細化管理強化執行能力。精細化管理是一種文化理念,是銀行管理分工精細化及服務質量精細化對銀行業管理的必然要求。分行領導干部是轉型發展的執行者,只有明確的計劃目標,細化的分解措施,合理的工作節奏,科學的目標管控才能將各項計劃任務落實落地。要強化過程管理,既要當好策劃者、組織者、推動者,更要做好參與者,加強對項目的組織、推動和指導,到一線推動工作、解決問題,以奮斗者為本,尊重行員工作價值和貢獻,激發責任意識和內生動力;要親力親為,加強本單位本條線工作環節的檢查考核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矯枉過正,做到過程管控到位、執行結果達標;同時要結合客戶需求、經營轉型、結構調整和風險防控,進一步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推動管理、體制、產品、技術等創新,引導創新層次、深度有所突破。2021年以來,昆明分行開展了精細化管理啟動年、精細化管理提升年活動,對經營管理執行能力提升起到了較好的帶動作用,目前在分行初步形成了重經營更重管理,重管理更重精細化的良好風氣。
3.以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干出好業績贏得好口碑。今年是總行新的五年規劃、分行五年行動方案的攻堅之年,面對新形勢,作為華夏銀行的干部,既要做好對經營管理工作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也要做好為后人打鋪墊、打基礎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獲得黨委認可,贏得員工的好口碑。一方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華夏銀行有質量發展的目標需要一代又一代華夏人不斷努力,無數人默默奉獻、甘當鋪路石,要求我們淡化個人得失,強化宗旨意識,久久為功,推進改革轉型持續深化;一方面要有“成功必定有我”的積極作為,將總分行各項部署要求作為系統工程,帶頭做好科技數據治理、管理制度建設等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一錘接著一錘敲,踏實做好每一件事,不斷積累優勢,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在激烈競爭的形勢下,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中,要完成總分行黨委各項安排部署,引領分行高質量發展,將華夏銀行真正建設成大而強、穩而優的現代金融集團,就必須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自身專業能力、組織能力、執行能力的建設中去,汲取忠誠敬業、擔當實干、善作表率的精神營養,形成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做出無愧于黨,無愧于華夏事業的成績,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符合華夏轉型發展要求的優秀領導干部。
參考文獻:
[1]李宗桂《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學術研究》,2013年第11期.
[2]王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同心力》. 人民論壇網,2019-2-14.
作者單位:華夏銀行昆明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