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冰 胡可
摘 要:哈爾濱市香濱小學校自2019年明確勞動教育辦學特色后,以勞動社團活動課程為載體,依托特色課程、節日課程、種植、采摘、勞動節等實踐活動構建包括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和勞動成果在內的具有香濱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學校落實“雙減”要求,用豐富多彩的勞動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每個學生獲得勞動經驗、勞動技能,創造勞動價值,享受勞動成果,培養學生全景式的勞動能力。
關鍵詞:雙減; 勞動教育;課后服務社團;勞動實踐;勞動素養
在國家大力提倡“雙減”,減輕學生繁重課業負擔,培養各項能力的今天,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重要性越發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哈爾濱市香濱小學(以下簡稱香濱小學)在落實“雙減”、探索勞動教育的路上不斷摸索前行,取得了一些成效。
學校自 2019 年末,明確了以勞動教育為辦學特色,以勞動社團活動課程為載體,依托特色課程、節日課程、種植、采摘實踐活動、勞動節等構建包括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和勞動成果在內的具有學校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讓每個學生獲得勞動經驗,提升勞動技能,創造勞動價值,享受勞動成果,培養學生全景式的勞動能力。
一、全——課題牽動,全學科覆蓋,全員參與
勞動教育是香濱小學“一把手”工程,校領導班子參與整體部署、逐層推進,加以勞動課題牽動,做到了全體教師都是教育者、全體學生都是參與者、全學科覆蓋。
學校以領導班子帶頭學,全體教師深入學的方式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等勞動教育引領性文件,組織勞動課程教師參加省勞動教育網絡研討會活動,選派優秀的勞動課程教師參加哈爾濱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師專業培訓及基本功比賽。在學習中,學校進一步明晰了勞動教育的新方向,明確了小學勞動教育的任務和要求,設計勞動教育的新思路;全體教師參與設計、制作并實施香濱特色校本勞動教材。同時,通過每周一次的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渠道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做好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聯動,引導家長正確認識“雙減”政策、認識勞動教育對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形成優秀品質的作用,使家長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各項校內外勞動教育教學活動,做到不推諉,不包辦,勤鼓勵,多配合。
二、多——多角度、多渠道、多種形式開展勞動教育
香濱小學在開展勞動課程中,利用課后服務時間,以“勞動社團課堂”“勞動實踐活動”“傳統節日課程”等活動為抓手,開辟多源勞動課程內容,為學生搭建了多元化成長舞臺。學生在勞動課程實踐中,積極地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驗,用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義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從而內化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顯為良好的行為和自覺習慣。
1.依托課后服務,夯實學生基本勞動技能
每周三下午的勞動社團課作為我校勞動教育的主課堂,承擔著重要的作用。各年級在勞動組長的帶領下設計并實施具有年級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自主開發校本勞動教材,設計勞動教案、評價細則、勞動微課等一系列內容。
2.結合重要節點,開展特色主題勞動教育
每學期開學初,學校組織勞動教師梳理本學期的重要時間節點,如2021 年中秋節,我校開展了“天上月圓,人間團圓”主題勞動課程,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長了勞動技能,激發了廣大師生了解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3.挖掘藍色課程,探索科技方面勞動途徑
藍色科技課程是學校勞動課程的一大亮點。我校開設了數字繪畫、編程、電動雕刻、紙電路、3D打印筆等藍色課程。
數字繪畫:以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畫圖部分為載體,以數位板為硬件工具,以“奇奕畫王”為軟件工具,創設主題情境,采用任務式教學完成計算機手繪國畫作品的一系列學習目標。
編程課程:依托“點貓編程”平臺,為學生講授少兒編程課程。
電動雕刻課程:利用電動雕刻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
紙電路課程:采用卡紙設計外觀和結構,再用導電膠帶來拼貼 LED 燈,完成電路連接,帶領學生了解電學知識。
4.發揮課程整合優勢,借助各種平臺豐富勞動教育
開展學校種植實踐,是對課程改革的有利促進。香濱小學連續兩年參加由市教育局和市農科院共同舉辦的“遠程同步種植活動”。遠程種植活動以“互聯網+活動”的方式,通過線上教學、輔導、反饋, 指導學生了解農業知識、學習勞動技能,獨立種植,用心呵護每一棵小苗,見證它們從幼苗到開花結果的全過程,培養具有科學精神、善于學習、健康生活、勇于擔當的勞動小能手。
疫情期間,學校借助冰城勞動實踐平臺發布的視頻資源指導學生在家進行勞動技能學習,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豐富的勞動課程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到了勞動的美, 體會到了課業之外精彩的校園生活。
三、潤——發揮多途徑評價作用,浸潤學生勞動意識
恰當的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等級認定,更是對學生勞動能力、勞動意識的一種指導。學校積極探索多途徑評價,組織班主任教師通過班隊會課、勞動競賽、勞動主題活動,依據學生參與勞動的態度、效果等方面的表現,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對每名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出客觀評價和正向引導。
1.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校外勞動或志愿服務活動,如學雷鋒志愿活動、清冰雪活動、學校大掃除活動,在學生參與勞動的過程中評價學生的勞動表現。
2.為了判斷學生是否在家勞動,勞動效果如何,學校通過勞動主題班隊會讓學生展示勞動成果或勞動技能,并據此評價學生的家庭勞動情況。
3.學校課后服務勞動課程結束后,班主任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學習成果展示、勞動技能小競賽等活動,讓學生現場展示自己勞動成果的制作和形成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熱情,根據評比結果評價學生的勞動學習成果并激發學生參與課后服務勞動課程的熱情。
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更多元,評價內容更多樣,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四、用—— 開展各項勞動實踐活動,將勞動知識轉變為技能
1.主題實踐,培養技能
學校非常注重學生勞動實踐能力的培養,多次組織各種形式的勞動實踐活動。學校帶領學生走進香坊區勞動實踐基地開展學習,軟陶、沙畫、烘焙、扎染等,都使學生在學習勞動知識的同時習得了技能;組織學生到戶外參加采摘活動,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了解了植物的生長奧秘,體驗了勞動的無限快樂,分享了收獲的無盡喜悅,增強了實踐的動手能力,品味了自己動手的幸福。
2.家校共育,傳承美德
學校大隊部積極推進家校聯系,利用家長委員會座談會以及線上的冰城勞動實踐平臺,向家長推廣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居家勞動實踐項目。例如:低年級小學生掌握正確洗漱及穿衣方法;學會分類整理擺放寫字臺上的學習用品;主動幫助家長整理餐桌。中高年級的學生學習套被罩、洗衣服、制作衍紙,掌握洗衣機的操作要領;學會縫補衣物;學會制作五谷豆漿等,并將學生制作的過程及作品通過學校公眾號及時向家長和學生宣傳反饋,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3.以賽促學,以學促用
學校大隊部每學期均開展勞動主題系列活動,其中“香濱勞動節”迄今為止已開展三次,大隊部發布公眾號專題內容,號召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征集照片、視頻等并廣泛宣傳。學校根據各年級勞動課程內容,舉行勞動技能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勞動技能,感受勞動的樂趣,體驗勞動的價值,豐富課余生活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4.致力公益,提高認識
學校大隊部經常利用升旗校會或紅領巾廣播站,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講明公益勞動的意義,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地參加社會勞動。例如:在“學習雷鋒月”中以“弘揚雷鋒精神,開展志愿服務”為主題,教師組織學生深入社區、街道,開展公益勞動,在勞動中教師以身作則,深入實際,在與學生的共同勞動中有針對地指導和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回顧兩年來走過的歷程,我們深切感受到,勞動是最美麗、最光榮、最崇高的;勞動教育和“雙減”政策要真正落實,作為教育人必須以應有的使命和擔當轉變教育觀念,堅守教育良知,利用教育資源,探索教育載體,注重勞動教育的實踐性、文化性和創造性。希望在學校的努力下,新時代勞動教育讓學生身心獲得全面發展,讓學生參與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讓他們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自信地走向未來,并一路綻放精彩!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