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同凱

摘 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落實國家教育事業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對整體規劃、統籌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在2022年新課程標準頒布實施的大背景下,教師應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將德育有效地滲透到初中美術教學中,以實現社會主義價值觀延伸至學校教育的目的。本文立足當前時事背景,以人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廣而告之》一課為例,闡述其教學設計以及實際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創新性案例。
關鍵詞:《廣而告之》;緊抓時事;德育
近年來,疫情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多方面的影響,使中小學的日常管理、教學秩序以及師生心理發生重大變化,進一步對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思維方式產生沖擊。在此背景下,以初中美術《廣而告之》一課為突破口,化疫情之“危”為德育之“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意義。
一、分析教材,聚焦疫情防控
《廣而告之》是人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廣而告之的字面含義是可以泛指一切不針對特定對象的公告,目的是把信息告訴每一個人,在一個比較大的范圍內起到告之、宣傳、引領的作用。它實際的教學門類是招貼設計或海報設計,屬于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平面設計種類,廣而告之是招貼功用性之一。在“讀圖時代”的今天,學生通過多種媒介已對招貼有了廣泛的接觸,對其所具有的號召力和藝術感染力有著不同程度的了解和認識。
2020年以來,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役中,宣傳工作尤為重要。將《廣而告之》這艘船安上“疫情防控宣傳”的導航,在功能性上有了緊密的契合度。
另外,初中學生在疫情期間的各種所見所聞都是德育的課程內容,其中包含了“生命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責任教育”等主題。這些主題是當代青少年德育的必修內容,并且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連,也是當下學校德育工作中較為薄弱的環節。基于此,結合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寓德育于美術中,化疫情之“危”為德育之“機”,《廣而告之》一課有了更深的教學意義。
二、展開教學,教授基礎知識
上課伊始,課件出示有關“冷飲”的招貼并設置疑問:“看到這張圖片同學們有什么樣的感覺?這張圖片傳遞了什么信息?商家做這樣一張圖片的目的是什么?”由初中學生所熟知的冷飲廣告展開,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待學生回答出“是商家在宣傳自己的產品,告之我們他的店里有這么多好吃的,希望我們來購買”時,我抓住時機導入新課:“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主題《廣而告之》,我們來學習招貼的設計。”由此進入新課基礎知識部分的學習。
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針對美術課程提出的教學內容要求:“欣賞世界各國古代與現代藝術家的設計藝術作品,學會運用感悟、討論、分析和比較等方法欣賞、評述美術作品,感受世界美術的多樣性。學習設計形式原理與方法,進行多種形式的設計和制作練習。”我將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招貼的概念及特點、招貼的分類和招貼的構成要素。在進行每個部分的教學時,我都展示了大量優秀的招貼廣告供學生研究分析,并適時引導學生以達成每個部分的教學目標。
第一部分, 主要引導學生認識招貼,使學生理解招貼的概念和特點。設計思路:①招貼的字面意思→②舉例《保護森林》等招貼→③招貼=速看廣告→④招貼的特點。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分析出招貼的字面意思,招貼的“招”是指打手勢,用公開的方式來宣傳,廣招人們的注意,“貼”則為張貼的意思。展示《保護森林》等招貼案例,以“快讀招貼”的小游戲,引出“招貼=速看廣告”的概念,進而總結出招貼的特點。
第二部分, 在進行第二部分的教學時,展示歷史上最早的招貼廣告《濟南劉家功夫針鋪》,讓學生分析。“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招貼廣告。隨著歷史的發展,招貼又有了更加廣泛的應用,也就出現了新的分類。”由此過渡到本節課的第二部分。通過展示大量的招貼廣告,引導學生區分招貼的不同種類,并能理解六大類招貼所傳達的內涵。
“這是招貼的分類,那么具體到某一類招貼,它又有哪些要素構成呢?我們來看招貼的構成要素。”以《籃球比賽》招貼為例,通過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總結出招貼的構成要素為:文字、圖案、色彩(見圖1),從而完成基礎知識第三部分的教學。
我在整個基礎知識部分的教學中,堅持以新課程標準為總目標,以教材知識點為根本,以學生掌握招貼的相關知識為目的,按照①招貼的概念和特點→②招貼的分類→③招貼的構成要素的順序,從整體到局部,逐步構建基礎知識體系,以加強學生理解,為后續“學以致用”奠定基礎。
三、學以致用,達成德育目標
美術課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體驗學習與探索的過程,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中提到:“義務教育藝術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本節課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招貼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我會以“自主解析”游戲引導學生分析《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的公益招貼,并提出問題:“1.他是什么類型的招貼?2.表現什么主題?3.從文字圖片色彩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這些招貼。”待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回答問題之后,我將適時引導:“抗擊疫情,人人有責,那么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我們能不能為疫情防控做些事情呢?”推動課程進入實踐操作的學以致用環節。
本環節中,我組織學生以“抗擊疫情”為主題創作一幅公益招貼,并巡回指導學生的創作,對學生在創作中遇到的困難,及時進行解決。待學生創作完畢,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以“面對疫情,我想說……”為主題演講,抒發情感。在課程最后,播放抗擊疫情期間的感人短片:“剛剛同學們解讀的非常好,讓我不禁想起疫情期間那些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再重溫一下那些令我們熱淚盈眶的瞬間吧。”
學以致用環節中,我通過①學生自主分析作品→②學生自主制作作品→③學生自主評價作品的過程,順利將基礎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行動,配合“面對疫情,我想說……”,迅速使行動再次轉化為學生的情感,以達到德育的目的。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武漢,蔓延全國,全國上下各行各業共克時艱。當我們面對疫情的時候,廣而告之就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它更是愛的接力,社會責任、擔當,甚至生命的延續。疫情面前,我們都不是旁觀者,要相信設計的力量,相信傳遞的力量。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我們用今天所學,為疫情防控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總結本節課的同時,使《廣而告之》疫情防控德育教育緊密結合,以達到本節課情感上的升華。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育迅猛發展的新時期,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以抗擊疫情為背景,在初中美術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給《廣而告之》這副“骨骼”增添了“血肉”,這節課提高美術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而達到了德育的教學目的。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