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

摘 要 提升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有助于推動水稻生產專業化、機械化、規模化和集約化,保障糧食安全。以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為例,對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取得的初步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培育多元主體協同發展、拓寬服務領域、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宣傳力度和示范引導及提高管理水平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28
明溪縣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中部、武夷山脈東南麓,縣域面積1 730 km2,耕地面積10 800 hm2,轄4鎮5鄉88個行政村。明溪縣為山區農業縣,主要種植水稻。明溪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 ℃,年平均降水量1 800 mm,年平均無霜期261 d,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可為水稻生產提供良好的自然條件。2021年,明溪縣水稻播種面積9 021.2 hm2,年產量5.8萬t。但近年來明溪縣土地流轉租金越來越高,導致水稻種植成本持續上漲,種糧收益逐漸下降,嚴重打擊了農戶種植水稻的積極性。因此,為解決當前明溪縣水稻種植問題,本文對明溪縣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進行分析,以期通過發展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實現水稻生產節本增效,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1]。
1? 基本情況
為提高水稻生產經營效率,明溪縣將發展生產托管作為推進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重要抓手,強化政策支持,著力主體培育,聚焦關鍵環節,提升科技支撐,推動生產托管向耕、種、防和收等多環節全鏈條發展,有效解決小農戶“不會干、干不動、不愿干”等問題[2]。通過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帶動,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和組織形式等現代要素有效導入水稻生產,推進水稻生產專業化、機械化、標準化和集約化,實現明溪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0.8%,良種覆蓋率100%,產品優質率83.2%[3]。
1.1? 服務組織
自2018年實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以來,明溪縣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主的各類服務主體快速發展。2017年,明溪縣從事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僅7家,2021年增至29家,其中糧食類合作社10家、農機類合作社11家、植保類合作社7家、農業科技公司1家。目前,通過擇優遴選,明溪縣共有20家服務主體從事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達2年以上,擁有與其服務內容、服務能力相匹配的專業農業機械設備、技術人員及其他能力,內部管理制度健全,財務管理規范,能接受社會化服務行業管理部門的監管,且在農戶中信譽良好,提供的服務質量和價格均受到農戶的認可和好評,并入選明溪縣社會化服務組織名錄庫,可為農戶提供有效穩定的托管服務。
1.2? 服務規模
明溪縣水稻機械化服務面積逐年擴大,機插機防等服務短板得以彌補。如表1所示,自明溪縣2018年實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以來,機耕、機插、機防和機收的服務面積均得到增加,其中機插、機防服務面積增長顯著。調查數據證明,實施社會化服務項目、實現服務規模化是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有效路徑。
1.3? 服務科技水平
2020年,明溪縣在社會化服務組織中推廣應用北斗系統。目前,明溪縣已有249臺農機具安裝了北斗/GPS雙模定位系統,其中收割機178臺、插秧機38臺、深松旋耕機18臺、拖拉機3臺、植保無人機12臺。通過衛星定位,借助智慧農業農機作業監管平臺,可精準管控托管服務過程,做到服務數據實時生成、作業情況隨時查詢和跟蹤,在有效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的同時,減輕了縣、鄉兩級政府對項目實施情況跟蹤監管的壓力。
2? 主要成效
2.1? 創新服務模式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明溪縣積極創新拓展服務模式。1)“合作社+示范基地+農戶”模式。明溪縣惠農植保專業合作社在2014年被評為縣級示范社、2020年被評為市級示范社、2021年被評為省級示范社。明溪縣惠農植保專業合作社每年積極配合明溪縣農業農村局、明溪縣農業機械管理服務中心等部門舉辦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現場會、水稻工廠化育秧(機插秧)示范現場會、農業“五新”(農用無人機水稻直播)技術示范推廣培訓會等,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明溪縣惠農植保專業合作社在2021年度開展社會化服務面積達700 hm2,輻射周邊10個行政村,帶動周邊400余名農戶參與農業現代化生產;在2022年擬建大型烘干房,形成工廠化育秧、機耕、機插、機防、機收和烘干一體化的水稻全機械化種植模式,并全程提供社會化服務。同時,該社葉坊示范基地建有水稻工廠化育秧大棚,可確保單季機插面積大于66.67 hm2,有效提升了當地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能力,提高了水稻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水平。2)“聯合社+合作社+農戶”模式。以明溪縣天喜農機專業合作社為基礎,協調、聯合明溪縣農興植保專業合作社、明溪縣糧豐水稻專業合作社、明溪縣泰豐植物病蟲防治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社,共同組建了明溪縣泰喜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通過“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方法,實現明溪縣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范圍再擴大、服務對象再擴展,年開展機耕、機播、機插、機防和機收等社會化服務面積達1 900 hm2,涵蓋5個鄉鎮47個村。3)“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以沙溪鄉梓口坊村為例,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組織優勢,將農戶分散的43.87 hm2承包地托管給村集體,由村集體委托社會化服務組織代耕代種,實現生產托管和規模化經營融合發展。
2.2? 實現節本增收
水稻生產托管后,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集中采購、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降低了農戶分散種植時產生的物化成本和生產作業成本,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與傳統人工作業相比,每667 m2節本增收300~400元。以機械化病蟲害防治及機械化插秧為例,人工作業1 h作業面積僅0.20 hm2,而一臺植保無人機1 h作業面積達2.67 hm2,植保無人機每天作業13.33~20.00 hm2,每667 m2可節約成本50元左右;人工插秧每667 m2費用為220元,機插秧費用為120元,每667 m2可節約成本100元。
2.3? 提高資源利用率
社會化服務組織依靠專業技術和裝備開展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合理用藥,大幅度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促進了水稻產業綠色發展[4]。近年來,明溪縣通過服務組織采用新技術、新方法種植水稻,使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分別降低了2.30%、2.02%。2018—2021年,明溪縣植保器械保有量557臺,能有效降低飄移損失,減少農藥浪費,農藥利用率在39%以上。其中,24臺植保無人機日作業能力近503.33 hm2,且植保無人機使用低容量施藥,農藥配比兌水量比常規施藥方式少90%左右,提高了水資源和農藥利用率,有效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與農戶自行防治病蟲害相比,平均防治效果提高了24個百分點以上,保產控害效果明顯,推動了水稻綠色生產和可持續發展。
3? 存在的問題
3.1? 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明溪縣提供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的主體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大部分服務組織仍處在初級階段,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農機裝備不足,且缺乏專業管理人員及技術人才,服務標準缺失、價格指導欠缺、行業監管缺位、宣傳引導不足及服務不規范等問題較為突出[5]。
3.2? 服務不全面,技術不先進
當前明溪縣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局限于機耕、機插、機防和機收4個環節,且機插、機防的發展較為薄弱。1)明溪縣超80%的插秧機械為小型手扶式插秧機,但秧齡、機耕路情況、田塊面積等都是影響機插秧的重要因素,而拋秧技術具有易掌握、效率高、成本低和配套完善的特點,導致農戶更傾向于采取拋秧的方式種植水稻,應用機插的頻率較低。其中,蓋洋鎮、夏坊鄉、楓溪鄉等地均廣泛應用拋秧技術。2)明溪縣主要為小農戶分散經營,土地集中度低,導致機防作業效率低。同時,由于大部分農戶缺乏統防統治意識,導致機防技術推廣困難。
3.3? 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據調查,明溪縣社會化服務從業人員中,初中及以下學歷占37.1%,高中學歷占36.1%,專科學歷占17.3%,本科及以上學歷僅占9.5%。其中,具備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占21.5%,社會化服務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4? 對策建議
4.1? 培育多元主體協同發展
1)培育專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技術協會、涉農企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服務主體,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和優勢,積極開展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2)鼓勵各類服務組織加強合作,組建服務聯合體、服務聯盟等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逐步打造輻射全域、覆蓋水稻全產業鏈的服務組織體系。3)鼓勵服務組織與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科研院所等加強合作,開展行業關鍵技術和設備研發,引進高端技術人才,解決社會化服務組織面臨的技術、裝備、人才等難題。
4.2? 拓寬服務領域
搭載農業金融和大數據等服務,拓寬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范圍,從“耕、種、防、收”延伸到產前種植咨詢、產中測土配方施肥、產后加工銷售及金融保險等配套服務。對于供給有保障、農戶有需求、節本增效明顯的服務項目,政府部門應盡快將其納入項目補助,出臺相應的補助辦法,促進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全覆蓋。
4.3? 加大扶持力度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適當提高機插、機防等環節的補貼比例,鼓勵全程托管、整村(組)托管;提高服務主體購買農機具,特別是薄弱環節所需農機具的補貼比例。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農田水利灌溉條件和機械化作業條件;出臺支持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保障措施,支持服務主體參保政策性保險、商業保險,以提高抵抗各類風險的能力。3)擴大金融服務范圍。鼓勵金融機構結合職能定位,擴大業務范圍,對服務主體提供資金支持;推動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創新,開發針對服務主體的擔保產品,加大擔保服務力度,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4.4? 加強宣傳力度和示范引導
1)加強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和互聯網等渠道,開展多樣的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宣傳活動,提高農戶對社會化服務的了解度,進而提高農戶對生產托管的參與度和農戶對服務質量的滿意率。2)積極與高等院校、培訓機構等合作,多渠道培訓社會化服務從業人員,提升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和服務能力,進而提高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質量。3)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積極建立生產社會化服務示范點,展示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的先進性、生產社會化服務對水稻種植質量和產量的積極影響,以提高農戶對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的信任度。
4.5? 提高管理水平
1)推進服務標準化。組織農技、農機、植保和土肥等相關專家制定水稻全生育期的服務質量標準,確保服務流程規范、安全、高效。2)指導服務價格。加強對服務組織的監督與管理,保持服務市場穩定,防止價格壟斷,切實維護農戶利益。3)推進監管數字化。建立智慧農業數據采集信息平臺,通過規范合同文本、數字簽單、采集服務軌跡、作業圖像和面積分析,保障農戶的消費權益。
5? 結語
明溪縣通過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壯大了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隊伍,擴大了機械化服務規模,提高了服務科技水平,實現了節本增效、藥肥雙控。但明溪縣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服務不全面、技術不先進、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制約著明溪縣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快速、高質量發展。對此,明溪縣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對策,以加快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發展,助推明溪縣水稻生產專業化、機械化、規模化和集約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羅明忠,陳江華,唐超.農業生產要素配置與農機社會化服務供給行為:以水稻勞動密集型環節為例[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1):35-43.
[2] 孫瑩.生產托管有保障 重點聚焦更高效[N].農民日報,2021-9-13(05).
[3] 杜洪燕,陳俊紅,龔晶,等.北京市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優化調整策略[J].北方園藝,2022(12):147-151.
[4] 張天佐.以農業社會化服務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J].中國農技推廣,2021,37(2):5-9.
[5] 商景雪.推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研究:菏澤市農業社會化服務實踐探索[J].山西農經,2022(5):161-163.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