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秋季學期,全國共有29個省份啟動新高考綜合改革,取消了延續多年的文理兩科較窄的培養和選拔制度。新高考改革遵從學科體系,“3+1+2”模式在重視學科體系的基礎上遵從育人體系,更重視引導學生個性發展。
個性化發展讓選擇愈加多元
人生的意義在于抉擇。“增加學生選擇權”是新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突破了以往理科考試中“物化生”、文科考試“史地政”的局限,每個考生都可以組合自己的考試方案,充分利用自己的興趣和潛力特征,無論是“專業+院校”,還是“院校+專業組”,考生都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不再單純制約于高校的設置,專業被調劑的可能性明顯降低。從最早實施新高考改革的浙江來看,“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模式顛覆了一考定終身的選拔方式,有利于高校選才。
職業生涯教育讓機會更好把握
生涯的基本元素是時間,生涯是貫穿一生的發展。那么,剛剛步入高一的新生正處于職業生涯探索的關鍵時期,現在的職業規劃將決定他們未來的發展。所以,在高中階段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和專業技能的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新高考形勢下,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需建立穩固聯結,組織規范培訓或接受專家指導,不斷增強職業生涯規劃專業能力,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設更為寬闊的空間、高質的平臺、豐富的資源。通過確立人生價值,探討具有深遠影響的職業生涯發展之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提升學生對未來職業期盼的積極性;通過深入思考,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進行梳理,以做出最好的職業規劃,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學校方面,無論是在硬件設施、技術層面,還是在管理方式上都需進行相應的投入或調整,促進優化轉型,為高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開好“綠色直通車”。
綜合素質評價讓招生更加公平
新高考制度實行后,許多專家認為,這次高考改革,既是一次形式上的改革,又是一種內容上的變革。
新課改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由于投入和歷練的時間較短,也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阻力;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伴隨著困惑與沖突。因此,只有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考評,才能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充分發揮綜合素質考評在人才選拔中的作用,讓人才的選拔更加科學公平。
愛爾蘭作家葉芝曾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現代教育考量的不僅是裝滿書包的知識,還有身為教師能否點燃學生學習的那團火,那團可以熊熊燃燒的智慧之火。而那團火正是新高考改革帶來這些變化的關鍵,這些變化可能是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也可能是一個個綜合的任務,還可能是有理有據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