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東
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呂楓同志,因病于2022年6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驚聞老領導仙逝,我懷著無盡的哀思,追憶著給他老人家當秘書的那些形影不離的日子。
1980年,我從煤炭工業部調入中央組織部經濟干部局,被分配到能源重工處。
能源重工處的辦公室占用兩個房間。其實,兩個房間只是一個約40多平方米的大廳,因為中間沒有隔墻,所以處長與辦事員共聚一室。處西邊的鄰居是經濟干部局副局長呂楓,他經常端個水杯到我們這里坐坐,總是習慣地坐在我的辦公桌旁,一邊喝水,一邊聊天,愛問些家長里短的事,相互間既親切又溫暖。嘮的嗑至今還記得一件:有一次,下班回家路過一個賣西瓜的地攤,只見一對夫婦去買瓜,把個一歲多的孩子留在自行車后座上,大人專心挑瓜,孩子把自行車撲騰倒了。眼看孩子要摔下來,我趕忙前去相扶,還是晚了。車子哐當響,孩子哇哇哭,夫婦倆認為事故是我造成的,怒氣沖沖,不依不饒,賣瓜的攤主仗義執言,“車倒在先,人家是來扶你孩子的”,這才化解了一場風波。聽了我的見聞,老呂說,被人誤解比受批評更讓人難受,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誤解和委屈,甚至蒙受不白之冤,如何面對,考驗你的定力、氣度、胸懷和修養。如果能夠做到坦然面對,這也是一種能力。
1983年,中組部內部進行機構改革,大批干部得到調整。呂楓、曹志擔任了副部長。部領導班子成員是:部長陳野蘋,副部長李銳、呂楓、王照華、曹志,顧問白志民、鄭伯克、劉華鋒,秘書長何載,副秘書長沙洪。
呂楓同志擔任副部長三個多月沒有配備秘書,原來,他一直在考察物色人選。9月29日,局領導連尹找我談話,“呂楓同志要你給他當秘書,現在征求你的意見。”呂楓同志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參加革命,解放戰爭之時隨大軍南下,新中國成立后轉戰工業戰線,曾兩進中央組織部。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在復雜激烈的對敵斗爭中,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貢獻。在黨和國家撥亂反正的重要歷史時期,思想解放,銳意進取,為加強干部隊伍管理作出了積極貢獻,是位令人景仰的老革命。他思維敏銳,視野開闊,考慮問題周到全面,具有很強的組織領導能力,謙虛和藹,平易近人,我倆很談得來,有一拍即合之感。他經過幾個月的深思熟慮,選擇了我,能夠走到一起,這是緣分。我當即表示:我愿意。
呂楓同志是我的老領導、老相識,現在卻要面對面地搭配工作,直接為他服務。我很擔心自己的水平、能力、學識,綆短汲深,會令他失望。但是他親切和婉地對我說:“秘書不僅是個服務崗位,也是一個鍛煉干部的崗位。今后,生活上少操勞,工作上多用心。對所經辦的事宜,必先由你深思熟慮,消雜疑,明要義,收集情況,提供信息,擬訂方案,提出建議,當好參謀,出好主意。”
我十分珍惜這樣學習鍛煉的工作環境,決心要勤勉向上,勇于擔當。秘書——身居兵位,胸為帥謀。作為部領導的秘書,負有參政設謀,協調綜合,督促檢查,拾遺補闕的重大責任。呂楓同志分管的干部調配局,是一個干部管理的綜合性業務部門,上與中央,下與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直接對接,經辦的事宜,幾乎都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大事。為此,我集中精力在“五個打造”和“三個著力”上下功夫。
首先,打造五本臺賬。一是電話本;二是辦件記錄本;三是交辦事項備案本;四是電話記錄本;五是文件登記本。通過認真理賬、明碼結賬、按時交賬,工作就做到了井然有序,胸中有數。

其次,著力在“博于學,篤于行”上下功夫。面對多于繭絲牛毛的文件、資料,我要像一部篩選機,在恒河之中披沙揀金,使領導既能從“文山”中解脫出來,又不會使其與寶貴的信息失之交臂。其實披沙揀金也是很好的學習過程,通過研讀,從中感悟原理,熔煉價值,創新思維,增長知識,提升水平,內化精神追求,外化自覺行為。
著力在“虛心禮讓,協調關系”上下功夫。秘書是連接領導者之間,以及與下屬部門之間的紐帶,是溝通信息、互通情況的橋梁和管道。發揮紐帶、橋梁、管道的作用取決于良好的人際關系。我牢記呂楓同志關于“飽谷彎腰,智者溫和”的叮囑,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有些文件、辦件、資料、交辦事項,本來可以通過組織渠道或電話辦理,但我盡量做到親取、親送、面對面地商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密切了相互關系。
著力在“待人接物,寬厚平和”上下功夫。呂楓同志的職位居軸處中,常常上班有人圍著、下班有人攔著、家中有人等著。如何既能為領導解困分憂,又能為群眾答疑解難,同時又不損害干群關系,考驗著我的涵養、品格和為人處世的能力。在待人接物之時,力求心態平和、善于換位思考、敏于事、慎于言,做到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
正當我們“師徒”二人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同氣相求,相得益彰之際,一道緊急指令使我倆立即轉入新的戰場——整黨。
這次整黨是進入新時期后,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為加強自身建設而進行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實踐。為此,黨中央成立了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其辦事機構是辦公室。呂楓同志擔任了辦公室副主任,1984年春節之后,他帶領中央組織部的張凌、高義、彭輝等十多人到中指委辦公室正式辦公。
工作伊始,肩壓四副重擔:一是抽調工作人員難度大;二是信息溝通應接不暇;三是整黨是中央組織部分內工作,責有攸歸;四是情況復雜,政策性強。

早起路到日頭晏,方知百步無輕擔。面對四副重擔,呂楓同志心力交瘁恪盡職守,獅象搏兔皆用全力,整黨工作日就月將,呂楓同志要親口嘗嘗“梨子”的滋味,走出辦公室,到基層開展調查研究。
1984年5月開始,呂楓同志對內蒙古自治區、北京市、河北省的整黨工作進行調研。兩個多月中,深入縣市盟旗及機關廠礦指導工作。 1985年春去夏來的時候,第一期整黨工作勝利結束,在第二期即將展開之際,一個更年輕的同志接替了我的工作。迎來了新秘書,告別了呂楓同志,告別了中組部,告別了中指委,又回到了久違的“娘家”——煤炭工業部。
幾年來形影相隨,忽然要離他而去,不禁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撫今追昔,在他身邊的每一個日子,都是激蕩的音符,每一個年輪,都回響著一段難忘的樂章。
他顧全大局,不計得失,勇于拔釘克難、爬坡過坎挑重擔,有一種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勁頭,這種家國情懷,對我影響深刻;他常念親情友情,性情率真,真誠坦然,待人有情有義,對待孩子、老人、親朋、同事、下屬、身邊工作人員,感情細膩而真摯,和藹可親。
我不當秘書了,雖然不在他身邊,但仍然常到中組部去看他,與他一起聊聊天,敘敘家常,談談見聞,匯報匯報工作,說說心里話。
他對待我一直充滿愛心,既百般呵護,又嚴格要求,對我的錯誤、缺點和不足之處從不指責,而是循循善誘啟發我提高認識,自覺改正。可是,他有一次竟然直言不諱地批評我。那是1984年5月,在包頭市毛紡廠搞整黨調研的時候,我從該廠買了一件羊絨背心,原價30元,只收了25元。羊絨背心又輕又軟又暖,款式新穎,真是物美價廉,甚感愜意。然而,首長卻十分生氣,指責我不應該占這個小便宜。他說,“人家當面表示高興,心甘情愿,一轉身就會戳你脊梁骨,會看不起你,說中央的干部、中組部的干部、領導的秘書就是這么個分量、這么個德性。”把我批得面紅耳赤,羞愧難當,我立即補交了5元,力求挽回影響。首長的痛批使我終身難忘,讓我明白了“月暈生風,礎潤有雨,見微知著”和“鼠洞毀屋,蟻穴潰壩,防微杜漸”的道理。以后,我的工作單位多有變化,工作環境多有變化,工作職務多有變化,一旦置身利益面前之時,呂楓同志的話就在耳邊響起,令我警醒,令我潔身自好。首長以身立教,率馬以驥,在一起出差的日子里,購物、吃飯,交錢交糧票分厘不差。他所給予的“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的教誨,使我終身受益。在離開首長、導師、戰友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只身闖蕩眼花繚亂且充滿誘惑的世界,每當想想他的諄諄教導,回憶他的為人師表,我總能獲得強大的免疫力,汲取不竭的精神動力,確保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繼我之后,還有8位同志擔任過呂楓同志的秘書。我們都親身感受到,呂楓同志是一位信念堅定,旗幟鮮明,胸懷博大,親和包容,作風嚴謹,勤奮敬業,敢于擔當的領導干部。尤其,1989年擔任了中央組織部部長以來,更加凸顯出沉穩、細心、膽識、大度、誠信、擔當的領導干部風范。他十分推崇“四抓”的工作方法:抓思路——定好盤子、理清路子、開對方子;抓調研——結合實際做出有底氣、接地氣的方案;抓推進——經常擰擰螺絲、揮揮鞭子;抓落實——求真務實、知難而進。他倡導“要抓典型,用宣傳和推廣典型經驗來推動工作”,他說:“這是毛主席一貫倡導的工作方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毛主席親自寫按語,批發過大量的典型經驗,對推動工作很有效。現在中央的大政方針很明確,我們也發過許多有關組織、干部工作方面的文件,一定要狠抓落實。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解剖‘麻雀,總結出一些有說服力的好典型,用事實說話,才能不停留在一般號召上,這是一項基本功,也是一種好作風。我們要學習和堅持這種方法。”運用他倡導的工作方法,往往能取得“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的效果。

他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干部政策和“四化”方針,改善領導班子結構,推動領導班子新老干部的合作與交替,加快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步伐,積極培養和選拔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中青年干部。在貫徹落實“四化”方針中,他堅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在革命化的前提下,實現和促進其他“三化”。“誰贏得了青年,誰就贏得了未來”,呂楓同志特別重視培養教育選拔任用年輕干部,他說,“大力培養和選拔優秀年輕干部,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一項根本措施。”他積極推行在實踐中培養年輕干部的五項措施:一是有計劃地選派優秀大學生到基層鍛煉;二是有計劃地安排在職的青年干部下基層鍛煉;三是有計劃地對青年干部進行交流和輪崗;四是在工作崗位上嚴格要求,加強鍛煉;五是各地、各部門要掌握一批三四十歲的優秀青年干部,安排到最艱苦和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幫助他們積累經驗,增長才干,更快地成長。90年代初,他不失時機地連續主持召開了培養教育青年干部工作座談會、全國青年干部鍛煉成長經驗交流會、青年干部鍛煉成長經驗交流報告會。1993年3月17日,中央組織部、中直機關工委、國家機關工委、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北京市委,聯合在京舉辦“青年干部鍛煉成長經驗報告會”,邀請參加“全國青年干部鍛煉成長經驗交流會”的李衛華同志(武漢大學副校長、教授)、孫金龍同志(地礦部地質工程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等9位青年干部到北京,向中央國家機關、北京市機關的青年干部以及大專院校的師生作報告,介紹他們鍛煉成長的經驗和體會。在大會上,呂楓同志勉勵青年人積極投身改革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去,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把自己鍛煉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棟梁之材。由于教育培養青年干部的舉措敦本務實,使得一批批優秀青年干部迅速成長,干部隊伍青黃不接現象迅速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