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有時候孩子會莫名奇妙地發脾氣,言行讓在場的家長覺得尷尬。孩子冷靜下來后,也會對自己暴怒的行為感到羞愧。行為失控現象并非只有在不成熟的孩子身上才會出現,而及早引導孩子學習如何強化心智、調節情緒,有助于培養孩子沉穩的個性。
“老師,你看小明,又在發脾氣!小玉去關心他時,小明更生氣了,不僅大吼大叫,還把桌上的書本都扔到地上?!崩蠋熯B忙把小明帶離教室讓他冷靜片刻。事后小明感到很愧疚,但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在臨床上,經常聽到家長講述孩子不冷靜行為的片段。當孩子的消極想法引發負面情緒,甚至愈演愈烈時,孩子的行為會不受控制,進而又會感到無所適從,卻又無力改變,心理學上稱這種現象為“情緒劫持”。有心理學家指出,當孩子有調控注意力的能力時,便可以意識到自己何時會被想法與情緒主宰,從而可以使自己避免被“情緒劫持”。
下面給家長與老師們提供幾個正念游戲步驟,幫助孩子走出“情緒劫持”的困境:
動態活動除了好玩,還可以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有效釋放。練習“身體搖擺”,利用感官知覺的強度交替、快速大動作的搖擺及小動作的轉換,讓孩子忘卻原本占據在腦海里的意念和想法,進而留意自己運動時的細微感官知覺,拉回孩子的注意力。
教孩子像一座山一般坐著不動,雙手放在頭頂,想象自己的身體像一個氣球,隨著一呼一吸,慢慢脹大和收縮。引導孩子不要想剛才發生的事或即將要做的事,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讓孩子在情緒過度亢奮或難過時,通過深呼吸冷靜下來,培養對自我的察覺。
練習釋放孩子的壓力,教孩子將自己的挫折及其他痛苦的感覺放進一個“粉紅泡泡”里,再向它們道別,并且給予祝福。這個練習能讓孩子專注于體會身體的感受,拋開負面想法。
通過以上3個正念游戲,能讓孩子拋開痛苦的感受、重拾平靜的心情、迎接快樂的生活。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