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男友交往3年了,一路走來磕磕碰碰,但他對我還是不錯的。目前,結婚這件事已提上日程,而我卻有些遲疑和退縮。
看到很多婚姻不幸福的例子,總感覺婚姻帶給女性的似乎更多是消耗與剝奪。比如,占據了時間、失去了身材、耗盡了青春、被剝奪了自由……被出軌、發生婆媳沖突、遭受家庭暴力……
這樣的負面新聞太多了,我很害怕,不知道自己的婚姻能否幸福,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進入婚姻。
婚期臨近,你有些恐懼、焦慮,甚至可能不由自主地將自己代入曾聽說過的那些結局悲慘的婚姻故事中。
有的人親身體驗到婚姻是套住自己的牢籠,帶給自己的是苦難;但也有的人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在婚姻里活出了精彩,與伴侶白頭到老。
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其實,并非每一個人都適合結婚。
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適合結婚呢?
首先,理解婚姻的本質。結婚,是兩個成年人決定在一起生活,并分享生活,別無其他。不要美化它,也無需丑化它。
結婚,一定是兩個成年人的事,不是法律意義上年齡的成年,而是心理上的成年。心理成熟因人而異,有的人30歲仍是個媽寶、巨嬰,這并不夸張。很多中國式婚姻,大都是兩個孩子在過家家,并非是兩個成年人在過日子。
若你是一個心理成熟、情緒穩定、人格健康的人,愛自己,也有愛別人的能力,你擁有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那么只要你尊重內心的感覺,敢于堅持自己的選擇,無論嫁給什么樣的人,你都能享受婚姻的甜蜜。
因此,你可以問問自己:我是否是這樣的人?我的伴侶是否是一個精神上成熟,又具備責任感的人呢?
1. 你是否允許自己的個性被有限度地減損?
任何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都是妥協的結果,婚姻也絕不例外。婚姻從來不是加法,它是一種融合,這決定了在很多事情上,認可這種人際關系的人必須做出妥協。
2. 你想從婚姻中得到什么?
有的人想依靠婚姻得到更體面的物質生活,有的人想通過婚姻得到安全感、消除孤獨感。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是對婚姻的誤解。
無論錢財還是溫暖,都不能通過婚姻得到。婚姻雖然是一種親密關系,但它一旦崩潰,會比你想象的更殘酷。
想過上物質充裕的生活,只有靠你自己或者和你有血緣關系的父母。而安全感,連你的父母都無法給予,只能靠你自己給自己。
3. 你能給予對方什么?
結婚不是一個句號,不是結婚后就萬事大吉了。它是一個開端,是要處理一段嶄新的人際關系的開始。
經營好婚姻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包括且不限于:接納所有美好幻想破滅的可能;懂得處理瑣碎的事;學會忍耐,要明白并不是因為關系親近,在情緒上就一定能同步。你高興時,對方或許正好悲傷;你不想說話時,對方或許正好興奮不已……
最后,還要理解婚姻的本質。婚姻的本質需要一再強調和理解:兩個成年人決定共同生活,并分享生活。
這意味著,懂得接納、尊重對方,不要試圖改造對方,他結婚前是怎樣的,結婚后就是怎樣的,不要幻想著結婚后他就會變成你期待中的樣子。即使他偶有改善,最后,你將發現他還是原來的他。因此,你可以看看對方最不好的一面你是否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那就應當及時止損,重新選擇下一個合適的,便是最好的解脫。
當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改變自己,去接納對方你不喜歡的那一部分,只是你要估量一下,哪種成本更低,哪種方式自己覺得更好。如果實在不想為難自己,千萬別因留之不甘、棄之不舍而糾結,徹底放棄是最明智的選擇。哪怕你有一萬個不舍,也別指望大家做不了伴侶就做朋友,就此陌路對雙方都更好。
責編/劉璐
E-mail:76864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