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洋



摘 要: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手機的普及與智能化帶給我們諸多方便,同時也給我們造成大量困擾。大學生作為其中典型的代表,不可避免地受到手機的影響。本文旨在了解當代大學生手機依賴傾向與孤獨感的相關性,從而就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的問題提出建議,以期解決大學生手機使用的困擾并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本文以赤峰學院200名大學生為被試,采用梁永熾編制的手機依賴成癮指數量表(MPAI)和孤獨量表(UCLA)進行調查研究。同時對回收的量表進行數據分析,為撰寫本文提供數據依據和現狀分析,并針對結果提出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手機依賴;孤獨感
中圖分類號:G633;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2)10-0094-04
隨著手機的普及與智能化,人們的視線由關注手機的通訊功能逐步轉向它的智能功能。本為加強人們通訊聯絡而發明的手機如今卻逐步淪為阻礙人們交往的壁壘。行走在街上或乘坐在地鐵上、公交上,隨處可見人們手里捧著手機悄然無息地沉浸在自己的手機世界里。長此以往的手機依賴使人們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交際圈越來越窄,孤獨感也隨之而來。更令人可畏的是,無法擺脫的孤獨感愈發加劇了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大學生便是其中較為顯著的群體。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有70%的大學生有手機依賴癥,40%的大學生在出門忘記攜帶手機的情況下會心神不寧、焦慮不安,35%的大學生會無法安心做事,必須回去拿取手機,50%以上的學生還經常出現手機鈴聲不停在響的幻聽[1]。國內學者韓登亮、齊志斐等人將手機依賴癥定義為由于個體使用手機行為失控,致其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癡迷狀態。他們認為患有手機依賴的人群通常表現為情緒極端且多變,如焦慮不安、情緒異常低落、郁郁寡歡并伴有深深地孤獨感。并表明手機依賴主要特征有三個:一是過度使用手機;二是由于手機的濫用導致其生活學習受到影響;三是手機處于停機狀態或是不在身邊時就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應反應[2]。
孤獨感是個體感到自身與外界相互隔絕或長期受到外界排斥時所產生的孤苦煩悶的情感,通常是由心理封閉缺乏溝通造成[3]。長期的孤獨感會降低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引發某些情緒障礙。有關研究表明,大學生過度依賴手機會加深其孤獨感,而強烈的孤獨感又會導致大學生對手機過度依賴,逐步造成其與現實生活脫軌,生活盲目沒有目標,學習沒有前進的動力,與親人、朋友和同學疏離,格格不入,沉迷于虛擬的世界里,對大學生心理生理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本文以內蒙古赤峰學院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大一到大四手機使用者200人,通過查閱資料和調查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200份,施測后收回有效問卷182份,本文所使用的手機成癮指數量表是由香港中文大學梁永熾教授編制的手機成癮指數量表(MPAI,該量表測試個體是否對手機有依賴性),使用Russell等人1987年編制第三版的《UCLA孤獨量表》,評價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的差距而產生的孤獨感。對被試使用統一的指導語,用上述兩個量表進行施測,測試結果采用SPSS11.5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進行t檢驗、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來了解當代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并考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的相關性,以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和數據依據。
一、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現狀及數據分析
(一)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基本情況
經過數據分析發現,赤峰學院182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得分呈正態分布,最高分為73分,最低分為19分,平均分為43.49±10.51。其中有69人(37.91%)被界定為手機依賴者。量表的17個癥狀中,得分位列前5位的依次是:出門時要隨身攜帶手機、在手機有段時間沒響的情況下會立刻拿出手機查閱是否有未接來電或未讀短信、長時間不玩手機會感到莫名失落,進而影響心情和睡眠、感到手機對自己學習生活造成困擾卻無法擺脫、在手機關機的情況下感到無所事事或焦慮不安。(見表1)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性別、年級和專業的差異比較
大學生手機依賴平均分在性別上的差異不是很明顯,在通過比較MPAI發現,在失控性和逃避性因子上,女生略高于男生。女生得分為2.19±0.74,男生得分為2.01±0.13,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差異不顯著(F=3.373,P<0.05)。在專業上,大學生手機依賴差異不大。文科生平均得分為2.54±0.49,理科生平均得分為2.41±0.55,方差結果顯示差異性不顯著(F=3.032,P<0.05)。在比較年級差異顯示大學生手機依賴在新老生方面差異顯著,新生平均得分1.86±0.52,老生平均得分為2.24±0.75,方差分析結果差異顯著(F=7.652,P<0.01)(見表2)。大四的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明顯高于其他三個年級,在MPAI的四個因子上,尤其是失控性明顯高于其他三個年級。此外,在性別、年級、專業這些因素之間不存在交互效應。
(三)大學生手機依賴現象普遍存在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手機依賴檢出率為37.91%,數據說明大學生手機依賴現象普遍存在。70%的大學生出門會隨身攜帶手機,如果在出門忘記攜帶手機的情況下有30%以上的學生會回去拿取手機。超過50%的學生會手機長時間未響的情況下會立刻拿出手機檢查是否有未接電話或者未讀短信,甚至有50%的學生感到手機已經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困擾卻無法擺脫。還有很多學生在手機關機的狀態下會感到無所事事或焦慮不安。這些數據與國內學者之前的研究結果相似,并且大學生手機依賴者數量明顯高于之前的研究數據。這也表明隨著手機的普及智能化,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大學生本身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不僅需要適應新的生活環境,還要學會處理人際關系,應對考試競爭以及就業壓力,再加上他們正處于自我同一性的確立時期,自身又充滿了矛盾和沖突。而手機的新奇功能,如網絡游戲、微信、qq等交往軟件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這正好迎合了大學生的心理需求,使他們能夠在虛擬的世界里找到自我,滿足對本我的追求,同時玩手機也成為他們消遣寂寞、逃避壓力的一種方式。
結果還顯示手機依賴在男女生變量上差異不大,女生對手機依賴的強度略大于男生。這和男生更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以及對新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有關。與男生相比,女生適應新環境需要較長的時間,并且在出現人際關系問題時,大多數情況下女生會選擇逃避而不是勇敢面對。這些因素導致女生更傾向于依賴手機。此外,女生還喜歡借助手機查詢資料查閱資訊和進行人際互動,而男生則更喜歡通過電腦玩網絡游戲或進行其他娛樂活動。這也是女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略高的原因之一。
手機依賴現象在文理科變量上差異也不是很顯著,文科學生略高于理科學生。這與文理科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及處理問題方式上差別有關。文科學生普遍感性、多愁善感,他們喜歡通過手機聊天交友或是看小說,而理科學生更傾向于一些操作性強的游戲和活動,因此他們更少地依賴手機。
最后,年級變量在手機依賴上差異顯著,大四的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明顯高于其他三個年級。大四的學生在迎接畢業季到來的同時,迎來了更多學習生活壓力,他們有的在為考研辛苦流汗,有的面臨就業壓力,為了找一個好的工作而勞苦奔波。不同的生活方向使他們遠離了原來的生活群體,同學朋友間的交流也隨之減少。各因素間的交互影響,使大四的學生更傾向于手機保持“密切聯系”。而相比之下,其他三個年級要面臨更小的壓力,并且他們有更多的娛樂活動和消遣方式,所以他們對手機的依賴性不是很強。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關系分析
(一)大學生手機依賴者、非手機依賴者與孤獨感各因子的關系分析
根據MPAI的測試結果,手機依賴者共69人;非手機依賴者為113人。進行t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手機依賴者與非手機依賴者在孤獨感各因子上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失控性(t=7.26,p<0.01)、戒斷性(t=4.51,p<0.01)、逃避性(t=5.83,p<0.01)、低效性(t=6.33,p<0.01)。且手機依賴者在孤獨感各因子上得分均高于非手機依賴者。通過方差檢驗,結果表明,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存在正相關。(見表3)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傾向與孤獨感的關系
通過對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各因子之間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呈正相關。從孤獨感的失控性和低效性因子上可以看出,孤獨感越強烈的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越深。(見表4)
(三)大學生的孤獨感與手機依賴密切相關
T檢驗結果顯示,手機依賴者與非手機依賴者在孤獨感各因子上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0.01),手機依賴者得分要明顯高于非手機依賴者,這說明手機依賴者比非手機依賴者更容易產生孤獨感。手機依賴者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手機上找尋自我,而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在手機這樣封閉的空間中,由于缺少必要的社會交流和人際溝通,使得手機依賴者的交際圈逐漸縮小,與同學、朋友、甚至親人日漸疏離,人情冷暖,并且長時間的封閉狀態使得他們在應對困難時首先選擇的是逃避和不信任他人,久而久之,導致孤獨感的產生。這種孤獨感也會不同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以及時間管理。而非手機依賴者在以上問題的出現率上要少很多,他們通常與他人保持正常的通訊聯絡與人際交往,在感情處理方面也會選擇恰當的方式,因而很少出現孤獨感。
通過研究的多元回歸分析顯示,手機依賴者與孤獨感的失控性、戒斷性、逃避性和低效性各因子間均呈現出正相關(B=0.21,0.11,0.08,0.03),并且差異顯著。此結果表明手機依賴與孤獨感有著密切的關系,對手機依賴的依賴性越強的群體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孤獨感。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期心理閉鎖期,一方面希望有自己足夠的自由空間,同時又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愛與理解,渴望獲得一份濃烈的友情同時又想體驗著孤獨感,所以他們喜歡通過手機這樣含蓄低調但又為大家普遍認可的方式上網了解外界資訊、聊天交友、玩游戲來釋放壓力和緩解內心的孤獨感。而手機不僅為不善言辭、性格內向、社會交往能力弱的學生提供了交往平臺,同時手機功能的多樣化和智能化又滿足了喜歡探索新事物的大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群體的喜好。MPAI量表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中手機依賴的人群往往人際交往狀況不佳,他們多數不喜歡與人面對面地交流,并且結果顯示大四學生在孤獨感的失控性和逃避性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6.38,P<0.01;F=3.86,P<0.01),他們覺得手機交流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并且手機交流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感。長期的手機依賴導致對他人的不信任,少溝通,社會支持降低這也是孤獨感的來源。
四、應對目前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建議與對策
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必備品,使用手機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在這樣的情景下,大學生對手機的過度依賴也正在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如何幫助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進行人際交往、娛樂消遣,同時又能避免他們沉迷手機形成的心理健康隱患,這值得我們去深思和探索。根據本文的研究數據及文獻整理,提出以下建議:
學校方面,學校應該經常開展一些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講座或者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活動來充實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學校還應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輔助系統,通過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擺脫對手機的依賴走出孤獨的困境。
個人方面,大學生應該嚴于律己,克制自己情不自禁想玩手機的行為,養成正確使用手機的好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積極參加班集體的互動活動,主動與他人交往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并逐漸建立良好穩定的交際圈。或是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態,擺脫手機依賴的惡習,形成健康的心理。
——————————
參考文獻:
〔1〕吉路.臺灣學生七成有手機依賴癥[J].北京檔案,2006(10):46.
〔2〕韓登亮,齊志斐.大學生手機成癮癥的心理探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5(12):34-38.
〔3〕劉洪,王洪禮.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傾向于孤獨感[J].心理衛生評估,2012(03):26.
〔4〕韋耀陽.師范大學生孤獨感與家庭教養方式的關系研究[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8(07):134-136.
〔5〕張珊,魏小雪,戴立麗.廣東10所高校大學生手機短信交往行為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6(09):106-108.
〔6〕周喜華.大學生手機成癮的探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24(04):16-18.
〔7〕黃才炎,嚴標賓.大學生手機短信交往行為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255-257.
〔8〕蔡軍.當心用手機“成癮”[J].大眾醫學,2003(19):56-57.
〔9〕唐玉.蘭州市大學生“手機依賴”狀況調查[J].新聞世界,2009(01):102-104.
〔10〕顏美艷.杭州市在校大學生手機依賴狀況調查[J].人力資源管理,2009(05):33.
〔11〕劉傳俊,劉照云,朱其志.江蘇省513名大學生短信交往行為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 22(05):357.
〔12〕師建國.手機依賴綜合癥[J].臨床精神醫學,2009,19(02):138-139.
〔13〕Park WK. 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mong Korean college students[J]. Korean Soc Joumalism Commun Stud, 2003,47(02):250-281.
〔14〕Townsend AM. Life in the real-time city: mobile telephones and urban metabolism[J]. J Urban Technol, 2000,7(02):85-104.
(責任編輯 徐陽)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Lonelin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HEN Yang
(Mongolian Med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opularity and intelligence of mobile phones have brought us a lot of convenience, but also caused us a lot of trouble. College students,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are inevitably affected by mobile phon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unders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endency and lonelines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lonelines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use and help college students form a healthy psychology. This paper takes 200 college students from Chifeng University as subjects, and uses 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ddiction Index Inventory (MPAI) and Loneliness Inventory (UCLA) compiled by Liang Yongchi to investigate. At the same time, data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ecovered scales to provide data basi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for the writing of this paper,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resul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Lonel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