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笑笑

8月1日,中檢院發布關于《化妝品技術審評咨詢專家管理辦法》(下文簡稱《辦法》)的通知。
《辦法》共9章39條,重點包括6方面內容,從專家資格條件與職責、權利與義務、遴選原則、日產管理、培訓與考核、監督管理各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
其中,專家所具備的首要資格條件中明確,需具有相應專業的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且在本專業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相應專業崗位工作10年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不能在化妝品申報中介機構、研制生產經營企業任職或兼職,不得以審評專家名義為企業變相宣傳。
當專家符合條件并受到聘任之后,要格外注意每次參加審評咨詢會議前簽訂保密承諾協議,不得以任何方式抄錄、傳播所接觸文件、資料中的涉密信息;未經批準,不得將技術審評咨詢期間尚未公開的信息對外傳播;對技術審評咨詢接觸的資料或信息,負有保密責任,不得用于自身獲取利益或幫助他人獲取利益。
除中檢院或國家局同意或委托外,不得以中檢院或國家局外聘專家名義參加商業及其他活動,不得從事損害化妝品監管利益、損害化妝品監管形象的活動。
近年來,隨著功效護膚逐漸成大趨勢,消費者對于專業性護膚知識的需求更加迫切,對于產品的科學創新要求也更加嚴格,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品牌紛紛選擇與行業專家“深入捆綁”,在技術研發層面上尋求專業背書。尤其是自媒體時代,以專家名義通過視頻宣傳形式為產品加持的現象屢見不鮮,于是對于化妝品技術審評咨詢專家的監督也隨之細化,此次敲定的管理辦法更是對其提升遴選門檻、明確管理方向、強化人員職責。
另外,對專家的監督管理部分還明確提到,受聘專家應執行化妝品審評關于利益沖突回避的管理要求,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主動提出利益沖突回避。
1.涉及專家與被審評品種、申報單位以及單位個人存在利害關系,或為所在單位或本人參與研究的項目,或與同類產品研究項目存在直接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到科學、公正審評的。
2.涉及專家所在單位或本人參與檢驗的產品或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的。
3.涉及與專家本人及親屬工作存在利益沖突或與注冊備案企業存在親屬關系的。
據悉,化妝品技術審評咨詢專家在化妝品監管工作中起到“智囊團”的作用,對于化妝品行業的規范化和專業性有著指導意義。此次明確對“專家”的各項細化管理,全方面促進化妝品行業優質公正發展。
此次公布的《辦法》是根據2019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外聘專家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由中檢院制定出臺。
早在2022年3月,國家藥監局就曾下發通知,提出將組建化妝品技術規范委員會,并向社會公開遴選委員會委員。遴選范圍涵蓋化妝品監管部門、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化妝品檢驗機構、藥品檢驗機構、牙膏檢驗機構、醫(學)院等單位,具有化妝品科學、精細化工、分析化學、微生物學、毒理學、醫學、藥學、公共衛生和生物技術等專業背景且從事過化妝品或牙膏相關工作的技術專家。
可以看出,國家相關監管單位對于化妝品行業技術專家的遴選和管理正在不斷完善,從更加科學、透明、專業的角度為行業提供“人才實力”,推動行業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