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秋雨過后,盤錦市的空氣顯得格外清新。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在城市廣場、小區健身運動,享受著舒適愜意的生活。這是盤錦市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以來,人們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
2020年年初,盤錦市被確定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批試點城市。盤錦市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社會治理工作,努力做好“大”文章,力求取得最大的成效。
建立“大黨建”模式
社會治理工作千頭萬緒。盤錦市抓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實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落實到社會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在建立完善領導體制機制的基礎上,制定下發了《關于“黨建引領、智慧治理”的工作意見》,謀劃了一整套加強社會治理的“題”“綱”“目”,構建起引領社會治理的“四梁八柱”。
規范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建設,把社會組織、物業公司黨組織負責人等納入基層黨委成員,健全基層治理黨組織領導體系。在村屯設置“兩委兩中心”,建立在職黨員進社區網絡對接平臺,推行“樓長制”,吸納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進一步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精準性和有效性。
注重發揮黨支部、黨小組的組織功能,將黨支部和黨小組建在網格上。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黨小組組長,將網格內居民黨員編入黨小組,擔任街長、樓長、兼職網格員,帶領居民群眾、志愿者等共同開展社會治理工作。運用公眾號、微信群等網絡平臺,引導網格內黨員認領服務事項,發動居民黨員擔任兼職網格員,壯大專業化、大眾化網格員隊伍,讓廣大黨員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提升“大治理”效能
盤錦市把推動網格化管理、智慧化治理作為社會治理的基礎工程,努力實現管理網格化、治理現代化、服務便利化。
不斷深化網格化管理,將全市各縣、鎮、街、村(社區)劃分為2648個基礎網格,形成全域成網、網中有格、格中有責、責任到人、管理到位、服務到家的工作格局,實現了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按照“一街一長、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原則,結合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創新組織實施“街長制”工作,從居民中選聘黨員街長和商戶街長,實行網格員、街長、執法人員聯動,讓居民由社區自治的“配角”變成“主角”。著力推行網格體系規范化,對案件流轉、聯動處置、人員管理等建立制度規范,對覆蓋全域的四級網格實施智能化管理。進一步充實網格員隊伍,延長網格管理服務的觸角。
努力創新智慧化治理,全面加強社會治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東北地區地級市中第一個具有云存儲和云計算能力的政務大數據中心。整合42個平臺,建立全市統一的政務數據交換平臺和基礎數據庫,合并各類政務數據近7000萬條,破除了“數據壁壘”。打造智慧“城市大腦”,研發城市地下管網管理信息系統,為政府決策、城鄉規劃、施工建設、搶險處置和應急救援等提供數字化依據。引導群眾共治共享,推出網上盤錦APP“隨手拍”,群眾可隨時反映問題訴求,平臺自動受理、派單、處置、反饋。構建智慧治理“一張網”,持續豐富“遼事通”APP盤錦頻道,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政務服務信息化系統平臺“四級全覆蓋”。
建設“大防控”體系
盤錦市牢固樹立系統觀念,強化系統思維,將社會治理納入整個防控體系中。推動各級黨委、政府把平安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進一步健全完善平安建設機制。依法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建立戰疫心理健康服務平臺,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心理危機干預疏導、法律維權服務8萬多人次。
以爭創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市為重要工作目標,盤錦市科學構筑周邊協作、執法聯系、環京護城、封城鎖控、警種合成“五大防控圈”。構建“互聯網+”群防群治體系,建成108個智慧安防小區,研發了智慧社區警務移動智能終端、“群治興盛家園”、“盤錦公安110”可視化報警APP等工具,成功獲取“三通一達”物流數據,持續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深入開展“大巡邏、大防控、大服務”,建立了28個“1、3、5分鐘”處置圈和47個“10、20分鐘”城區封控圈。
緊盯特殊人群這個重點,下大力氣加強特殊人群管理。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建構社會心理服務專業人才庫,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進(村)社區、機關、學校、企業、醫院、軍營、家庭、油田“八進”活動。依托縣區婚姻登記處和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常年開展婚姻家庭等各類危機干預。2020年以來,共調解離婚矛盾1240件,及時發現化解其他問題苗頭隱患1000余件。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對安全生產事故易發多發、隱患突出、監管薄弱重點行業的督導檢查,確保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投入、從業人員安全培訓、落實規范標準、完善自救能力“五個到位”。強化對人員密集場所、公共交通工具、煙花爆竹、食品藥品、物流寄遞、校園周邊、建筑施工等重點領域的全鏈條安全監管,切實消除安全隱患。
完善“大化解”機制
盤錦市堅持問題導向,把有效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和風險隱患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在“大化解”中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在化解信訪問題上,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信訪”責任制,建立主要領導定期調度信訪穩定工作機制,完善各級領導包案、接訪下訪等工作制度,全力推動“治重訪、化積案”專項攻堅,高標準做好信訪穩定工作。
在化解矛盾糾紛上,建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組織機構、健全矛盾糾紛預警、定期排查、聯調聯處等系列制度,構建黨政負責、綜治牽頭、多部門聯動的大調解工作格局。充分運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調解組織網絡,發揮綜治中心職能作用,全市建成鄉鎮調解室51個、村民評理說事點528個,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全力推動“退養還濕”等各類問題解決,深入細致開展矛盾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