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澄

如果說有哪種傳統農作物,近百年間一直占據著中國人的特殊記憶,那非高粱莫屬!
新中國成立之初,一度糧食短缺。由于旱澇保收的特質,高粱的產量要高于水稻等農作物,因此曾是老百姓碗中的主食。
隨著雜交水稻的橫空出世,人們不再為填飽肚子而發愁,口感差、營養單一的高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餐桌。
在吃精米細糧的今天,卻仍有人承包幾百畝土地種植高粱。
“天生我材必有用。”高粱的淀粉含量高,容易發酵。用高粱釀出來的白酒,酒體晶瑩透亮、酒味醇厚、酒香甘洌,遠勝于其他糧食酒,這是高粱被廣泛種植的原因之一。
在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有這樣一支科研隊伍,他們由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的專家組成,依托國家高粱改良中心,為當地農戶的高粱種植提供技術領域的保駕護航,從品種選擇到病蟲害防治,從中期管理到收獲機械選擇,他們事無巨細、有問必答,是不折不扣的高粱“大管家”。他們就是葫蘆島南票區高粱科技特派團。
“科技高粱”抗旱強
南票區地處遼西走廊,位于葫蘆島市西北部,與錦州、朝陽兩市接壤。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典型的低山丘陵區,讓這里“十年九旱”。這里曾經以種植玉米為主,少量種植雜糧,基本為雨養農業。最近幾年,地區氣候間斷性干旱成為常態,玉米品種特性決定了在干旱脅迫下經常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農戶苦不堪言。保證農業生產安全,保證農民種植收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粱具有抗旱、耐澇、耐鹽堿、耐瘠薄等多重抗逆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種植的最佳作物。2019年,葫蘆島南票區高粱科技特派團對口在南票區開展農技推廣活動。遼寧省農科院高粱研究所的專家給當地農業種植發展出謀劃策,建議將“科技高粱”作為“引進好品種、推廣好技術、加工好產品”發展思路“破殼”壯大的起點,旨在提升農產品經濟效益,提高農業社會效益。
起初,種植戶們并不買賬:科技特派團提供的“矮稈”高粱說是能夠降低倒伏風險,但是究竟能不能在南票扎下根,誰心里都沒有底。農民們大多觀望不前。
常保全是南票區玉琢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一向敢闖敢試的他在自己的承包田里種起了高粱。在科技特派團專家的幫助下,他的10畝高粱經受住了當年干旱的考驗,畝產600公斤,當年收購價格1.3元/斤,彌補了玉米因旱情幾乎絕收的損失。
首試成功,常保全越種越起勁兒,將種植規模擴大到1500畝左右。“早些年啊,俺們這個地方種苞米,收成總是不那么理想,自從有了科技特派團的幫扶和指導,這兩年高粱連年豐產豐收。鄉親們看到收獲了,也要種高粱!”好學的常保全天天泡在他的高粱地里,一遇到問題就同科技特派團的專家聯系。時間一長,他也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高粱專家”。“有事問‘鎖哥!”高粱種植戶們親切地喚著他的綽號,尊他為師,向他請教。
“品質高粱”銷路暢
讓農民種著放心,還要管著舒心。
遼寧省農科院高粱研究所副所長、高粱科技特派團主持人柯福來向記者介紹:間苗是高粱生產中需要人工較多的工作環節,也是高粱生產成本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粱精量播種技術,是通過播量控制達到免間苗的目的。2020年,以“遼粘3號”為試驗對象,播種量控制在0.5公斤/畝,出苗密度在7000—7500株之間,達到了免間苗的效果,僅此一項就可節約成本20元/畝。
高粱對大部分除草劑比較敏感,市場上缺乏高粱專用的除草劑。由于除草劑使用不當造成的高粱藥害時常發生,成為限制高粱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試驗,科技人員篩選出適合高粱使用的除草劑,分別是莠去津和二氯喹啉酸,二者具有較好的雜草防治效果,且對高粱的傷害較小。
科技特派團帶給高粱種植戶的福利遠不止于此。不滿足于解決高粱“種得出”“長得好”的問題,科技特派團還讓高粱“賣得出”“賣得多”,徹底解除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
以合作社為龍頭,科技特派團構建了“合作社+經銷商+種植戶”一體化鏈條,將零散的種植戶統合起來,實現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有力提升了抵御和防范市場風險的能力。
由于高粱種植合作社采取統一采購種子、統一購買化肥、統一生產管理、統一病害防治、統一銷售的運作模式,保持高粱品種質量穩定的同時,持續供應能力也得到保障。打上“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引領示范基地”標識的高粱如同有了“金字招牌”,深受酒廠的歡迎,種植戶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辛辛苦苦種出的高粱無人問津了。
“高粱渾身都是寶。”“吃干榨盡”是人們對高粱綜合種植開發的初步構想,釀酒后的酒糟可以用來養魚、雞、鴨等,高粱秸稈上端部分可制作成結實耐用的掃帚,下端部分可加工成牛飼料,高粱為種養企業提供了便利,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從零星種植的“特色作物”到如今項目核心區200畝、示范區2000畝、輻射帶動8萬畝以上的“明星作物”,3年間,柯福來和他的高粱科技特派團幫助葫蘆島南票區的種植戶們累計增收1000萬元左右。“科技高粱”紅了,種植戶們富了。
時維九月,來到葫蘆島南票區,紅彤彤的高粱隨著地勢起伏跌宕,沉甸甸的高粱穗在田地里隨秋風輕擺,呈現出一派豐收盛景。
對于眼前的這片生機,柯福來并不滿足:“將來,我們還要進一步開展高粱精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完善和優化高粱深加工產品的工藝,開發多元化的高粱深加工產品,讓南票高粱為種植戶帶來更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