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敏
盡管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已經為國內外教育界權威人士所熟知,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的發展依然面臨著許多困境。主要體現在:教學反思未能成為教師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教師還沒有形成教學反思習慣;教師普遍對教學反思缺乏科學的認知,因自身理論修養的不足等原因制約著教學反思的開展和推進;工作安排的比重不同,教師普遍認為開展教學反思會加重教學負擔。
一、思維型教學理論下的教學反思主張
針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反思存在的困境,思維型教學理論認為,首要應加強教師教學反思意愿的建構。具體來說:第一,應加強教師對教學反思理論基礎的學習。在教師日常培訓工作中應著重對教學反思這一主題做相關培訓。第二,轉變教師對教學反思原有的認知,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動機。第三,通過培訓,增強教師對教學反思水平提升的風險知覺。引導教師進一步認識到“要想專業得到提升,必須進行教學反思”和“只有認真有效的教學反思才能提升教學水平”。第四,開展專門學習,通過學習普通教師的優秀教學反思案例、自我優勢認知和口頭反思等,進一步提升教師教學反思的自我效能感。第五,通過對教學反思六步法的具體學習,促使教師形成對教學反思效果的良好期望。
二、教學反思六步法
第一,發現問題。具體而言就是客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思考教學效果的成功之處和遺憾之處。好的教學反思意味著教師要及時捕捉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反思點,并對設計意圖、實施方式、教學效果進行精細化復現、記錄和思考。第二,合理歸因。針對具體的教學行為,思考:教學意向是什么?具體的教學設計是如何展開的?本次教學設計的成功和失敗之處分別是什么?為什么會成功或失?。克伎加心男┙涷灮蚪逃栔档孟麓谓虒W設計吸取。第三,解決方案。合理歸因后要找到解決方案,在詳細了解、優選教學意向和設計的基礎上分析更好的教學意向和設計是什么。第四,科學依據。為最優解決方案找到科學依據,以科學的理論或實踐作為論證最優解決方案的科學依據。第五,進行實踐。將最優設計進行實踐檢驗,進行再次真實的教學實踐。第六,優化調節。在再次教學實踐中進行教學反思,思考再次實踐中的效果與期望是否相符,通過反復比對,進一步優化調節教學方案。
三、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策略應用與實踐
思維型教學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反思六步法并非彼此割裂,而是在教學反思中有機融合的。具體而言,在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實踐中,以文言文教學為例,這六步法環環相扣,不可分割。
首先,教學目標設計中體現著教學反思。
例如,《書戴嵩畫牛》教學目標:1. 讀準讀通課文,學會文言文特有的停頓。2. 借助注釋、資料和已有文言文基礎,讀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反思:三個目標中,目標1、2屬于基礎知識性目標,目標3屬于創新思維發展目標,三個目標有梯度的上升難度,逐步實現在一節課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文言文,并非學懂這一篇,而是學好這一類。單純靠注釋、工具書和既往經驗,完成目標1、2不難,但要實現目標3必須要有恰當的問題導入和思辨點。因此如何從目標1進入目標3將成為本次教學設計的難點。
為完成教學目標,此篇文言文第一版設計如下:
教學設計(一):“書戴嵩畫?!边@個題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教學反饋:
生1:蘇軾寫戴嵩畫牛的作品。
生2:蘇軾看了戴嵩畫牛圖后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教學反思:借助注釋直接理解課題,屬于常規操作。
教學設計(二):多種方式指導朗讀,糾正發音。
教學反饋:個別學生踴躍參與。
教學反思:屬于常規操作,無法做到一一指導。通過多種方式指導朗讀最終實現熟讀成誦。經實踐檢驗,大部分同學可以達成此目標。
教學設計(三):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闭埬愫屯罏閱挝挥懻摚稌麽援嬇!分v了一件什么事?
教學反饋:學生結合注釋和課前預習大致翻譯了全文。
教學反思:常規操作,完成了目標2。
教學設計(四):聚焦關鍵人物“杜處士”“牧童”,通過找關鍵詞的方式,回答:杜處士和牧童分別是一個怎樣的人?
教學反饋:
生1:杜處士熱愛書畫,彬彬有禮。
生2:牧童天真可愛勇敢不怯場。
教學反思:通過關鍵詞,聚焦重點人物的性格,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意。
教學設計(五):同樣是笑,杜處士是“笑而然之”但是牧童“撫掌大笑”,同樣一處笑,內涵卻不一樣。蘇軾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教學反饋:生齊讀“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睂W生結合注釋解釋道理。
教學反思:聚焦笑的不同表現,理解文章要表達的道理。學生雖有思考,但教師牽引的痕跡很重。
其次,在教學反思中找到最優解,并再次實踐。
根據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發現第一版教學設計存在諸多問題,因此進行了如下優化:
教學設計(一):第一組詞串(出示文中4組多音字)檢查預習情況。
1. 這些詞放到句子中會讀嗎?
2.他收藏的作品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好,從哪里能看出?
3.“軸”出現了兩次,有什么區別嗎?
4.“處士”是個怎樣的人呢?(板書“才高智雅”)
5. 我們能想到“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剛才這些信息是從哪得來的?
教學反饋:以隨機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學生回答準確。
學生集中讀第一段。
生1:所寶以百數。
生2:錦囊玉軸。
生3:一處為量詞,一處為名詞。
生4:回答類比陶淵明。德才兼備。
結合注釋了解文中主人公信息。
教學反思:詞語的選擇具有針對性,能夠高效解決文中的繁難字。為朗讀掃清障礙,并明白“處士”的核心意義。
教學設計(二):第二組詞串,出示詞語并還原到句子中。聚焦“曝”多音字。
1. 杜處士在曝書畫的時候來了一位小牧童,他在說什么呢?
2. 小牧童的出場只有這么短短一句話,從這么短短一句話,你了解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牧童呢?(直言不諱、善于觀察)
教學反饋:學生通過組詞法、觀察偏旁與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多音字辨析。
生讀牧童語言。
生:善于觀察、勇于挑戰權威、有生活實踐、非常自信。
教學反思: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教師始終在文言文這一大環境下講授,沒有割裂。
通過多種方式識字的形式攻克多音字“曝”,并將小牧童的形象種植在學生心中。
教學設計(三):出示第三組詞串?!案攩柵?,織當問婢,不可改也。”這是誰說的?
教學反饋:蘇軾借古人說的。
教學反思:教師以詞串的形式巧妙呈現文言文中的難點,完成3組詞串,學生完成了文言文繁難字朗讀和對文章大意的理解。
根據思維型理論教學反思部分的指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在實踐中的主要操作方法是以教學反思六步法為總綱,通過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學設計,在首次教學實踐中及時記錄教學反思生成點,并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調整,最后將優化后的教學設計再次進行教學實踐并做好二次反思。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語文思維型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0YQJK09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