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
禮儀教育能對道德觀念和個人素質進行規范和修正,幼兒時期的學習能夠更深刻、明確地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為幼兒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認識到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后,教育部門必須重視禮儀實踐活動的開展,幫助幼兒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從而更好地規范幼兒的日常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本文將以“禮儀教育在幼兒德育培養中的應用”為例,探究禮儀教育在幼兒德育教學中的教學策略,旨在通過本文的介紹不斷地提升幼兒的德育素養。
一、禮儀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時期是規范一個人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候,幼兒具有強大的模仿能力,由于缺乏對家庭以外環境的了解,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從而初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認知和行為規范。部分教師和家長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忽視素質教育和道德教育對幼兒后續成長的發展和影響,認為幼兒的年齡較小,不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可以在幼兒步入小學之后再進行培養。實際上,教師和家長的這種想法和態度是錯誤的,幼兒階段是良好習慣和行為培養的關鍵時期,所以幼兒園的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自身的教育責任,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和家長進行充分的合作,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在幼兒教育中,加強禮儀知識的教育,能夠幫助幼兒保持正確的體態和姿勢,從而對以后的學習和生長發育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而且,幼兒通過學習基本的禮儀,比如打招呼、點餐、就餐等日常行為活動,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環境。
(二)有助于幼兒產生規范的素質觀念
“禮多人不怪”,正確的行為規范能使幼兒獲得周圍人更多的贊賞,從而在幼兒思想中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增強了學習禮儀的自信心,使幼兒主動展現出自己禮貌、友善、紳士的優秀形象。并且在幼兒教育中,禮儀教育能夠規范幼兒的日常行為,從而及時地糾正幼兒不恰當的行為。比如,吃飯時發出聲音或者夾菜時在盤子中隨意挑菜,都是一種素質教育欠缺的表現,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錯誤行為的改正就越來越難。但是,禮儀教育的參與向幼兒展示了正確的就餐禮儀,能在很大程度上督促幼兒認識并反思自己不恰當的行為。
在當代社會的發展中,由于人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社會各企業對人才的招聘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應聘者有豐富的文化專業知識,更對他們的人文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讓幼兒后續在社會上能更好地發展。所以從幼兒階段開始就應該重視素質教育,除了要求幼兒學會基本的基礎知識之外,還應該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因為這些習慣會伴隨幼兒后續的學習和生活。
(三)有助于中華民族優秀品質的繼承
作為禮儀大國,中華民族禮儀文化的傳承是每一位中華兒女不容推脫的責任和義務,幼兒教育中加入禮儀教學就顯得更加有必要。因為幼兒的思維和認知都處于萌芽階段,在這個時候,向幼兒進行禮儀的講解和行為的規范,能夠使幼兒更積極地調整自己的行為,遵守相關禮儀。在幼兒時期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幫助幼兒樹立更好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而且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促進幼兒后續的學習和生活。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尊重師長、尊老愛幼等都是根深蒂固的禮儀觀念,從來沒有想過要違背這一觀念,這就得益于在幼兒時期家長、教師的正確引領,避免了其他錯誤觀念的思想占據。所以對于這種本質性的觀念,必須在幼兒時期就進行學習實踐,讓優秀、禮貌的中民族禮儀文化扎根在每一個人的思想雛形中,不給錯誤思想留余地。
(四)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交際能力
人類的本質就是社會性,日常生活也都是圍繞社會交際展開,我們應有內涵、有禮貌、有教養地進行交際,能夠更快地跳出生活舒適圈,從而融入社會環境中。但是在現代的幼兒教育中,提高幼兒的交際能力,是當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一大難題,因為現在家庭中很多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與其他同齡的小朋友溝通的機會較少,導致大多數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較差。幼兒的這種情況并不利于后續長久的發展。但是,通過禮儀教育的學習,幼兒能夠學會打招呼時說“你好”、感謝別人說“謝謝”、向人道歉說“對不起”、接受道歉說“沒關系”等常見的交際對話。這些不僅能夠規范幼兒的日常行為,還能夠幫助幼兒養成分辨是非、知錯就改、寬容豁達等品質。
禮儀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全面滲透 能夠潛移默化地實現幼兒教育目標。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身體力行地完成禮儀教育的傳授。如教師在學校內如果遇到其他的教師和幼兒,都要及時問好,使幼兒知道見到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禮貌,絕不是一紙空談,這樣既表現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能夠彰顯自身的修養和素質。教師的言行舉止,如春風化雨般地對幼兒進行思想和行為教育,能夠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識和思想習慣。這樣,幼兒在后續的學習中就會自覺地禮貌待人,通過對相關禮儀的深入學習,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就能擁有更強的應變能力,初步作出正確的交際行為,展現自己紳士、禮貌的一面。
二、禮儀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教學實踐
(一)營造適合的禮儀學習環境
在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細致地講解禮儀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以及相關理論知識,隨后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禮儀教育活動中,并通過這種形式,為幼兒提供較全面的教學過程。教師要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為幼兒創設相關的教學氛圍以及教學環境,帶領幼兒充分體會到禮儀教學的重要價值以及現代教育的意義。在實際教學環節中,要結合幼兒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的具體環境,為幼兒創設各式各樣的教學氛圍以及教學情境,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幼兒強烈的學習欲望以及探索欲望,不斷啟發幼兒的發散思維以及學習思維。幼兒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在學習禮儀時,教師如果僅僅是限于口頭講解、黑板板書的教學方法,很難抓住幼兒的注意力,讓他們關注到正確的禮儀習慣。所以在學習一種禮儀行為時,教師應該將它放在合適的學習環境中,比如在學習如何正確打招呼時,教師就可以和全班幼兒一起創設一個學習情境,通過讓“兩個同學假裝不認識,展示如何打招呼”和“請另外兩位同學假裝認識,又是如何打招呼”活躍課堂學習氛圍。這樣不僅能夠讓教師對幼兒的易錯日常行為進行關注,也能讓全部幼兒參與進來,并讓幼兒將臺上同學的展示和自己行為進行比對,從而改正并學習正確的禮儀習慣。為了更好地讓幼兒意識到優秀的中華民族精神對每個人發展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或者通過書籍的方式向幼兒講述古代一些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比如幼兒都比較熟悉的“雷鋒叔叔”。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幼兒知道為什么雷鋒被人們稱作是英雄,以及雷鋒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和品質。幼兒在聆聽雷鋒的故事的同時,能夠對雷鋒的英勇事跡產生一定的敬佩心理,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兒的民族精神和優秀的精神品質。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能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幼兒,了解到幼兒的性格習慣,從而在后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選擇幼兒喜歡的方式講解相關的內容,迎合幼兒的喜好進行教育,這樣所得到的教育效果會更加理想。這種沉浸式的學習環境更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獲得更好的禮儀學習效果。
(二)積極開展禮儀實踐活動
僅僅通過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傳授各類禮儀知識,無法進一步凸顯禮儀教學的重要價值。因此,教師要開展各類實驗操作教學活動,將理論知識引入實踐操作教學環節中,引導幼兒將理論學科知識與實踐操作教學內容進行緊密對接之后,深入理解比較復雜的禮儀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幼兒當前的學習情況以及綜合學習能力發展需要,為幼兒提供較為全面化的教學內容,以及豐富多彩的實踐操作教學活動,在開展實踐操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幼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可以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各類實踐操作、教學活動,并且完善主要的禮儀教學流程,豐富具體的禮儀教學內容。為了使幼兒保持對學習禮儀的積極性、豐富禮儀學習的教學形式,除了在課堂上進行情景模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可以與其他社會場所提前做好聯系,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校外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在不同情形下的表現進行評估,以便根據幼兒的表現情況及時地糾正或者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著重強調某一方面的禮儀學習。還應注意的是,在對幼兒進行良好習慣培養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采取強硬的態度,應該仔細分析幼兒的性格和特點,根據幼兒的喜好對其進行教育。教師可以通過耐心講解,讓幼兒意識到自己的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并且告訴幼兒應該如何正確地去操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為了保證幼兒的安全性,學校還可以在校內舉辦禮儀實踐活動,組織全體師生一起在學校場地舉辦大型的校外環境模擬,鼓勵讓家長、教師或者幼兒參與到社會環境的人物扮演中。比如,可以在活動中畫上斑馬線,然后讓一個幼兒扮演老奶奶,接著讓其他幼兒過來,解釋并做出正確的做法——有禮貌地攙扶老奶奶過馬路。讓幼兒站在禮儀的接受者和實踐者兩種角色上,使禮儀文化在他們的思想中生根發芽。
(三)對家長進行禮儀學習引導
幼兒園禮儀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教師以及幼兒園方面的責任,更是家長的責任,家長也必須重視幼兒園禮儀教育,也必須認識到幼兒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活動以及相關實驗操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園方面需要積極地鼓勵家長參與其中,也必須引導家長陪伴孩子,共同參與形式各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以及實踐操作教學活動,不斷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進一步拉近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也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逐步完善家校合作辦學的具體過程,進一步完善幼兒的能力發展過程以及自我發展過程。家長要與幼兒園教師之間形成合作的關系密切,配合幼兒園教師所開展的各類實踐操作教學活動以及禮儀教育活動。同時,教師也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為家長細致地講解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相關教學流程,以便家長可以積極配合。要想帶領幼兒充分感受到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實際意義,家長也必須與幼兒園教師一起,進一步探索全新的教學過程以及相關教學方式。幼兒園教師要為家長細致地講述主要的教學目的及相關教學要求,并且積極鼓勵家長帶領幼兒共同感受幼兒園禮儀教學的無限魅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即使孩子進入了幼兒園,家庭依然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場所,所以為了使幼兒更深入地理解、體會禮儀行為,不僅要求教師在幼兒園內以身作則,向幼兒展示出正確的行為規范,有針對性地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讓他們在后續的學習中有更好的發展,同時家長也必須重視禮儀教育對一個人思想成長的重要導向作用,同樣要時刻提醒自己——為幼兒做出正確的榜樣,展示規范的禮儀行為。如果家長本身不注重日常行為的規范,會導致幼兒不重視在幼兒園學到的禮儀知識,從而形成“禮儀知識只是形式學習”的偏見,忽略對自己錯誤行為的糾正,非常不利于幼兒以后的學習和成長。所以家長應該與教師及時做好溝通,了解幼兒所學的禮儀知識,將所學的禮儀行為實踐到家庭中。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幼兒與正確行為習慣的接觸,還能通過家長對幼兒正確行為的引導和規范,保證幼兒在校外環境中的禮儀實踐質量,保持家庭學習與校內學習的一致性,有助于幼兒形成正確、牢固的思想觀念。
作為禮儀之邦,中華民族向來以“禮”聞名世界,所以關于禮儀的學習時刻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幼兒園也逐漸重視禮儀教育對幼兒品德素養所起到的作用,鼓勵教師將禮儀教育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滲透禮儀教育對幼兒未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提升幼兒綜合素養,為幼兒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禮儀教育的展開對幼兒思想品德的形成、綜合素質的提高能方面均發揮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認識到禮儀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幼兒單純天真、好奇活潑的性格特點,將禮儀教學滲透到整個幼兒教育中,并通過開展禮儀實踐活動,幫助幼兒更好、全面地掌握相關禮儀行為,從而規范幼兒的行為習慣,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禮儀文化。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