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璐紅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家長、學校以及教師開始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基礎。為此,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入手,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發展,使其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這四部分技能的掌握,對小學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才可以進一步扎實他們的英語學習功底,并掌握眾多的語音、詞匯以及語法等基礎知識。為此在日常英語授課中,教師要采用高效且優質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形成多方面的技能習慣。此外,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的課程,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的知識點,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更好地為學習其他課程奠定基礎。
一、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習慣的必要性
習慣會對人的發展產生長久的影響,而在小學生學習英語中,良好的習慣正是他們最缺少的。在以往的英語課程中,教師單純地注重學生的成績,出現了過分偏重讀或者寫等方面的教學現狀,使學生的發展不夠全面。而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因為在教師的影響下沒有形成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學生的專業水平也沒有取得有效的進步。教師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良好學習習慣,能使學生在后續的語文學習、數學探究等眾多學科學習中更加游刃有余。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學習,大部分都將“聽”作為基礎,他們只有聽得清,聽明白,才能說得準,說清楚。在小學階段開展英語課程,正是教師培養學生眾多學習技能的關鍵基礎,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具備閱讀技能、語言表達技能、口語交流能力,同時他們的理解水平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日常英語課程講解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認真地聽錄音示范的發音,接著讓其進行模仿閱讀和說教,從而促進他們各項技能的提升,為其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做鋪墊。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授課方法較為單一,缺少針對性
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科真正開始的時間是三年級,但是在一、二年級的課程中,也有所涉及,主要是讓學生更早地接觸和學習該門課程內容,進而為三年級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大部分學生在很早就接觸過英語知識,甚至參加過一些英語興趣班、家庭英語學習等。為此,大部分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英語學習基礎,但是他們的學習水平有參差不齊的現狀。然而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有很多教師并沒有注意這一個問題,并采用十分單一的教授方式對學生進行英語授課,進一步導致他們的英語學習出現了不均勻的狀況。甚至一些教師并沒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學生實際的英語學習狀況,教學也缺乏一定的針對性,這使學生在課堂英語學習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阻礙了他們學習技能的養成,最終教學效果不佳。
(二)教師專業素養不一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授課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素養不一致,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這一現狀形成的原因在于,一部分教師深受陳舊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方式落后。比如,部分教師在進行英語詞匯教學的時候,僅僅重視為學生講解單詞的讀音與含義,并沒有展開更深層次的教學:利用音、形、義等互相融合的自然拼讀授課方法,進而造成眾多學生英語單詞辨別水平低的現狀。此外,伴隨新課程的深入發展和變革,一部分教師太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忽視了課程講解的實效性,盡管英語課堂變得活躍了,但學生真正掌握的重點內容卻減少了,教學效果依舊不佳。
(三)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低,興趣不佳
處在小學時期的學生,他們接觸英語課程的時間并不長,并且在教師單一教學方式的影響下,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漲,同時也缺乏一定的學習和探究興趣。有很多學生覺得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考試,并未深刻意識到英語學習的實用性,也沒有認識到英語學習對其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影響,從而使教師難以高效地提升英語教學成效。
三、在小學英語培養聽說讀寫習慣的幾點要求
(一)聽的方面
教師在小學英語授課過程中,要想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則要遵循幾點重要的要求,比如,在聽這一方面,要讓學生認真地聽示范發音,在聽清之后再次進行仿讀。另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用心地傾聽別人講英語,這是學習英語課程的基礎環節。“聽”作為“說”的前提基礎,學生只有聽清楚了,聽明白了,才可以說得更加準確。對此,教師應當不斷地培養學生認真聽錄音的示范發音的習慣,讓他們意識到用心聽別人講英語的重要性。這就要求學生在聽錄音時,不僅要做到聽得見,還要聽得懂,最后才能順利地說出來,從而收獲完整的英語學習內容。
(二)說的方面
學生要在英語學習中勇敢地說出英語,控制好音量和表情。為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眾多參與語言表述或講解的實踐活動,進而讓他們開口大膽地“說”英語,這是形成良好習慣的前提基礎。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緊抓機遇,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技能。對此,教師可以根據課本教材,或者選用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知識內容,遵循科學性、趣味性以及實用性的原則,從而為學生練習“說”提供一個有利的前提條件。
(三)讀的方面
“讀”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作用重大,在英語學習中具體指的是“朗讀”。這就要求學生可以正確地拼讀詞匯,并聲音洪亮、語速流利地將課文朗讀出來。英語課文的朗讀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語音、語調以及語感,同時還有利于他們提升“說”的技能。朗讀在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中,屬于重要的內容之一。所以,教師要想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技能,就要注重這一方面的需求,根據學生的英語朗讀狀況,對其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此外,教師還要注意課堂中的范讀與領讀,在課程講解之前,最好及時提升調整自身的發音,盡量和標準發音保持一致。
(四)寫的方面
“寫”,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具體指的是“書寫”,要求他們書寫的姿勢和方法都必須正確,以及保證筆順、標點符號和格式的書寫規范。學生書寫英語單詞之前,就已經學會了漢字和拼音的書寫,并且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學生的英文書寫具有積極影響。基于此,教師要采用學習正遷移,避免學生出現書寫的混淆現狀,并對他們提出較為嚴格的英文書寫要求。
四、小學英語聽說讀寫良好習慣培養的策略
(一)耳聽八方——聽
從語言的學習方法來看,學習英語首先要從“聽”開始,“聽”可以說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前提。在課程中,“聽”是最基礎的內容,也是其他能力成長的前提。不過在以往的課程中,由于聽力成績不計入總分,因此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對學生的聽力培養,很少給他們開展相關的訓練,導致學生的聽力遲遲得不到發展。在現代化的課程中,教師要明確地知道,只有學生具備了聽力能力,才能更快地獲取信息,這也是他們學習英語最快的途徑,能幫助他們在往后的學習中變得更加自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各種手段讓學生聽到英語對話,讓他們在相對真實的環境里不斷練習,從而增強他們的聽力能力,在長期的教學中使他們養成聽英語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What Do they Have on the Farm”時,可以給學生提供聽英語對話的機會,讓他們在聽力環境中不斷練習。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說:“當我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中時,我們會想要先了解這里的什么呢?”學生齊聲回答道:“想知道這里都有什么東西?”然后繼續對他們說:“如果有一天,我們到了國外,想要了解某一個地方有什么東西時,該怎么詢問呢?”學生紛紛搖頭表示不知道。教師便給他們播放相關的錄音,并搭配對應場景的圖片,讓他們在合適的情境中練習聽力,并根據相應場景猜測聽力的內容,增強他們的英語聽力能力。這樣,在英語課程中給學生提供練習英語聽力的機會,并為他們創造相對真實的情境,使他們的英語聽力得到了穩步提升。
(二)滔滔不絕——說
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也是被教師經常忽視的。在以往的英語課程中,有一部分英語教師只教學生讀英語單詞,然后讓他們按照學到的發音去朗讀英語文章。學生的英語發言出現問題時,教師也不予糾正,使學生在錯誤的發音中一錯再錯,到了后期的學習中,很難矯正過來。同時,教師很少為學生提供開口說英語的環境,導致很多學生都羞于開口,這讓他們缺乏練習說英語的機會,他們的口語能力自然沒有辦法得到提高。對此,教師要轉變觀念,加強對學生口語能力的重視,并且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口語環境,幫助學生克服說英語的心理障礙,讓他們在不斷的練習中大膽地說英語。
例如,在教學“When Do You Have Classes”時,要給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機會。英語口語能力是學生學習英語必須掌握的能力之一,教師要予以重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對學生說:“我們來到學校學習之后,每一堂課的時間都是固定的,那么如何詢問外國小朋友,他們的上課時間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一下。”之后,給學生簡單講解這部分的英語知識,帶領學生在課程中積極學習,讓學生掌握這一部分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隨后,對學生說:“請大家用學習到的知識來進行對話吧!”學生兩兩一組進行對話,創造出了良好的英語口語環境,逐漸消除了不敢開口講英語的心理障礙。在有趣的對話中,學生也愛上了說英語。通過在課程中給學生提供練習英語口語的機會,烘托出了說英語的氣氛,使學生主動開口,幫助他們養成了良好的口語習慣。
(三)一氣呵成——讀
“讀”英語就是要求學生可以用標準的發音,流利地朗讀英語文章。這不僅能使學生的英語素養得到提升,還能加深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記憶。但是,有部分教師的英語發音不夠標準,在他們的帶領下,學生的反應也出現了偏差。因此,教師要從自身出發,在工作之余不斷地練習英語發音,爭取以標準的英語發音給學生進行教學。在課程中也可以通過播放錄音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標準的英語發音,使他們在不斷的跟讀中掌握正確的語調。為了使學生的讀英語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英語教師要給學生制訂長期的練習計劃,讓他們利用晨讀的時間去朗讀英語,逐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例如,在教學“Our School”時,教師要提升個人的素質,教給學生標準的英語發音,并給學生制訂長期的朗讀計劃。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自己對這部分的詞匯和文章進行練習,使自己的發音足夠標準。在英語課程中,帶領學生進行朗讀,讓他們以標準的發音讀英語文章。隨后,為了讓學生的發音更加標準,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配套的錄音,讓他們結合錄音比對自己的發音,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不斷的對比和改正中,學生掌握了正確的發音語調。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每天的晨讀中朗讀10~20分鐘的英語文章,這能使他們的發音更加標準。這樣,教師在英語課程中教授學生標準的英語發音,并且給他們制訂長期的晨讀計劃,使學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朗讀英語習慣。
(四)下筆有神——寫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學會如何書寫英語作文也是非常重要的。英語中的書寫規范與中文的書寫規范存在一定的不同,學生經常會出現混淆的情況。而在英語作文教學中,以往教師大都是直接讓學生背誦固定的句式,然后在寫作中直接套用,這導致學生的英語作文沒有創新,寫作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在往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對寫作教學加強重視,教給學生正確的英語書寫規范,然后讓他們利用學到的知識大膽寫作,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發揚學生的個性。而為了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教師應保持一周一篇或者一個月兩篇的頻次,讓學生練習寫英語作文,在規律的學習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從而有效增強他們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It's Tuesday”時,教師要規范學生的英語書寫習慣,并給他們制訂長期的寫作計劃。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構思,確定英語作文的寫作框架,然后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寫作框架進行寫作。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創作,并應用英語知識到其中,在完成個性十足的英語作文之后,他們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英語作文中存在的書寫規范等問題進行指導,讓他們的英語作文更加合理。并將這樣的寫作練習定為每周一次,并且在每次的練習中都精心挑選寫作主題,使主題既與實習教學內容有關,又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通過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制訂科學的寫作教學計劃,發揚了學生的個性,也規范了學生的英語書寫習慣,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五、結語
總之,在現代化的英語課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習慣的培養,并且合理安排各個模塊的教學活動,使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