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今年中秋節月餅市場有了可喜的變化,輕便包裝成為主流,紙盒、鐵盒等材質取代了貴重禮盒,環保型、可循環利用包裝成為新的風尚。
中秋節之際,傳統美食月餅又到了消費旺季,各大商超陸續開設月餅專區,品類繁盛,口味多樣。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今年的月餅包裝禮盒多采用一層薄紙和一個塑料包裝袋,部分產品外包裝采用了鐵盒或者紙盒,整體風格簡約大氣,往年的奢華精致大禮盒幾乎銷聲匿跡,過度包裝的風氣得到有效遏制,消費者紛紛點贊。
禮盒過度包裝能夠成功“瘦身”,與新規的頒布實施密切相關。今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重點對月餅和粽子包裝要求進行細化,此項新規于8月15日起實施,被稱為最嚴格的禮盒包裝“瘦身令”。
近年來,過度包裝現象普遍,月餅禮盒華而不實的包裝一直飽受詬病,虛高的價格更是令消費者苦不堪言。除了月餅,粽子、水果、茶葉、零食、化妝品等產品也存在過度包裝的問題。打開某社交網站,搜索關鍵詞“過度包裝”,可發現網友的吐槽內容五花八門,令人瞠目。網友小李曬出一個化妝品禮盒,她買的是一小瓶面霜,包裝盒里外三層,拿到快遞的一瞬間,看著大大的盒子、層層包裝,她甚至判斷不出自己買了什么東西;網友小范去某連鎖品牌水果店買了一盒草莓,因為要去探望長輩,特意選了比較好看的包裝,花費258元,到了長輩家拆開一看,盒子里只有9顆草莓;網友姍姍買了兩盒茶葉,凈重100克,可茶葉包裝卻超過1公斤……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網購體驗:買的東西不貴,過度包裝卻抬高了價格,導致形式大于內容,嚴重影響購物體驗。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過度包裝產生的成本最終都是由消費者買單,消費者苦過度包裝久矣,卻投訴無門。
過度包裝既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又增加消費者負擔,影響社會良性發展。針對過度包裝的市場亂象,各級監管部門加強治理與監督,加大對商家的引導教育工作。8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聲,圍繞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相關部門將認真組織做好市場巡查和監測。以南京為例,今年中秋節月餅市場有了可喜的變化,輕便包裝成為主流,紙盒、鐵盒等材質取代了貴重禮盒,環保型、可循環利用包裝成為新的風尚。
此外,月餅價格明顯降低,回歸合理價位。商家之間的競爭也從追求月餅“顏值”到注重品質,把提升質量和口感放在核心位置。去年,南京某超市推出了價格500元以上的精美禮盒裝月餅,但消費者并不買賬。今年,超市吸取教訓,包裝路線改走“輕量風”,降低包裝成本,從而降低產品價格,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該超市負責人說:“月餅是用來吃的,好吃才是王道。如果把心思用在過度包裝上,則會失去市場和人心。”
隨著過度包裝現象得到遏制以及綠色消費理念的滲透,消費者也逐漸回歸理性購物,不再盲目追求精美包裝,而更在意產品的質量、特色、文化內涵等。據《2022年中國月餅行業發展趨勢》分析,今年中秋月餅銷售渠道更多元、產品更豐富、口味更多樣,但廣式、蘇式、京式月餅仍是主流;月餅包裝形式以簡約適度、多種口味產品組合的禮盒裝為主;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的產品,更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在監管部門、商家、消費者的共同推動下,禮盒過度包裝的不正之風漸漸停息,但根治還不徹底,仍需各方繼續努力。商家應轉變意識,產品的“里子”比“面子”更重要,推陳出新、以質取勝才能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消費者應樹立節約環保的消費觀,不盲目攀比,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為推動禮盒包裝“返璞歸真”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