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靜 趙斌 吳欣怡
市場上的各種氣體檢測儀都是獨立工作的,而且只能對一種氣體進行檢測。在聽聞一些氣體粉塵類爆炸事故后,我們科技創新社團萌生了制作可隨意選擇檢測氣體種類、適時報警處理以及能遠程監控的氣體檢測儀的想法。
一、設計要求與原理
本檢測儀可將采集的電化學傳感器信號轉換成可視化數值,并通過報警參數進行報警,實現氣體探測、報警與遠程數據交換的功能。本檢測儀是主要用于居家、商業餐飲、工業生產環境、實驗室等非防爆場合氣體泄漏的固定式檢測儀表,不具備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功能。該檢測儀通過遙控器非接觸式操作,通過三級目錄進行切換。
電路結構框架圖如圖1所示。軟件程序部分主要分成初始化和循環運行兩部分。
初始化工作主要包括CPU外設初始化、MODBUS初始化、指示燈初始化以及電流環初始化。循環運行體程序流程圖見圖2。
二、設計與制作
(一)硬件制作
本設計使用電子CAD軟件PROTEL DXP軟件設計電路,使用STC宏晶公司的型號為STC8F2K60S4的芯片,該芯片提供了豐富的數字外設接口與模擬外設。使用封裝形式為LQFP48的STM32F030×6芯片驅動LCD。電路信號采用光耦隔離。遙控器使用CD9148芯片組成的發射電路,紅外線接收頭接收的信號由CD9149芯片組成的電路進行處理。檢測傳感器選配氧氣檢測頭和氟化氫檢測頭。作品外殼使用3D打印技術打印,定位打孔后,外部貼上打印好的作品表面紙。
設計好電路后,在網絡平臺上選擇商家代加工,供貨周期為20天左右,數塊PCB板加工制作聯通SMT安裝,成本不到200元。加工好的電路板見圖3,成品見圖4。
(二)軟件編程
本設計的軟件開發環境Keil5 C51 V5.25.3、STC-ISP V6.88、Visual Studio Code V1.52.1。用C51語言在Keil uVision5軟件中開發。通過STC-ISP在線下載調試。
三、功能與使用說明
本設計具有預警、報警和故障三級繼電器觸點輸出功能。開機后進入30秒的自檢與預熱的檢測模式。通過遙控器按“開機”鍵,輸入正確的密碼,按“OK”鍵,進入設置、標定、測試模式。
(一)子菜單“氣體參數設置”下的有關功能菜單
1.檢測氣體種類的選擇
按“▲”或“▼”鍵進入“氣體名稱設置”,按“OK”鍵進入“氣體名稱設置”第三級目錄,按“▲”或“▼”鍵選擇氣體名稱,按“OK”鍵保存設置,再次按“OK”鍵確認。
2.小數點、量程、單位的選擇
各種氣體的顯示要求和檢測范圍不同,與檢測氣體選擇并級的還有小數點、量程、單位的選擇,這時都可以按“▲”“▼”“OK”鍵事先選擇后確定。
(二)“一級報警值設置”菜單(二級報警設置值菜單與之相同)
進入“一級報警值設置”后, 按“▲”或“▼”鍵設置“一級報警值”,按“OK”鍵保存設置,再次按“OK”鍵確認,按“返回”鍵返回。
(三)其他同級目錄設置
其他同級別的目錄設置為零點標定、標定濃度、標氣標定、電流環校準、濃度測試、通信地址等。
四、實驗測試
我們將氧氣作為檢測對象,通過雙手抱握檢測頭、對著手窩內呼氣的方式降低局部環境中的氧氣含量。設置一級報警值為19.5,報警動作為指示燈亮,非自鎖動作(環境檢測值再次高于此值時,指示燈熄滅)。二級報警值為18.0,報警動作為繼電器動作,自鎖動作(環境檢測值高于此值時不解除動作)。
五、主要創新點
(一)可檢測氣體種類多
本檢測儀的內部軟件已預置嵌入設計二十多種氣體的檢測程序,更換檢測傳感器并選擇相應的氣體工作界面,即可檢測相關氣體含量。適用范圍廣,可用于檢測餐館、工廠、商場等場所的氣體排放情況。
(二)無接觸式遙控操作
由于氣體檢測通常在高位或密閉場所進行,工作人員操作不便,有些檢測場合還不允許使用電磁設備。本設備有關操作可通過無線遙控器完成,操作人員可避開有危險的密閉空間,且無需在現場進行校正(受環境因素影響,現場校正數據可能不準)。
(三)傳感器維保方便且經濟
本儀器可對比校準信息,若發現檢測數據有偏差,通過修正數值和清洗保養傳感器來確保檢測結果準確,避免盲目更換傳感器。
(四)可實現多級預警
操作模式中設置了兩級報警,一級報警是信息提醒,二級報警是動作處理。動作報警包括通過中間繼電器切斷有關電路(常閉觸點)、啟動應急處理系統(常開觸點)、切斷有關工種電路并啟動緊急處理系統。
(五)構建多點電路的兼容性好
有兩種電路構造方式可供選擇:若檢測距離相近,可通過工業以太網組網實現遠程控制;若檢測距離較遠(200米以上),可通過模擬量電流環路測量技術實現遠程監控。〔本文系江蘇省第五期職教教學改革一般課題《中職校活頁式教材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ZYB201)成果〕
專家點評
通配式氣體檢測儀是一件集成式的創新作品。這個作品的出現,體現了作者對自己專業的熱愛和對科技創新的追求。特別是他們能以一物多用的方式解決多種氣體檢測的問題,富有開放性的思路。同時,他們通過設計要求與原理、設計與制作、功能與使用方法等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過程,找到了比較適合解決問題的方式,對其職業發展與創新成長都很有幫助。
在此提出幾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其一,“本檢測儀的內部軟件已預置嵌入設計二十多種氣體的檢測程序……”哪些是常用的?哪些是很少用的?即便操作簡單,也有必要進行科學的數據分析。不然,會讓人產生累贅和技術堆砌之感。其二,每位同學對自己所做的工作、項目得到老師或相關人員的幫助等方面,都應在文本中表達出來。這種知識產權意識和良好的科研態度,是我們開展活動的核心要素。我們必須扣好科技創新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譚迪熬 中國發明協會院士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首任專家,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會長,科技創新教育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