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博物館,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高大上”:氣勢恢宏的建筑、珍貴稀缺的藏品、精心策劃的展覽,以及絡繹不絕的觀眾。在博物館,人們或穿越時光對話歷史,或聆聽文物千年之音。在很長的歷史時間軸線里,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可對于偏遠的農村而言,它更像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存在。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這一狀況正在發生轉變。昔日只有城市中才有的博物館,如今在星羅棋布的鄉村中孕育而生、快速崛起,成為廣袤鄉間的一道人文風景,以及展示鄉村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平臺。
2022年,作為全國鄉村博物館建設試點省份,浙江省將鄉村博物館列入十大民生實事,“十四五”期間全省將建設鄉村博物館1000家,其中,2022年不少于400家。寧波則計劃在2022年擴建、新增46家。
不少民眾欣喜地看到,鄉村博物館來了,散落在田間地頭的遺珠被拾了起來,幾被遺忘的鄉土文化重新得到了珍視。民俗博物館、服裝博物館、陶瓷博物館、非遺博物館……鑲嵌在綠水青山之間的鄉村博物館,將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濃縮于館內藏品之中,曾經置于平常百姓家的物件被賦予了更為深刻的歷史意義。這些博物館風格迥異,獨具特色,散發著濃濃的泥土氣息、鄉村氣質,更重要的是,它們承載著一個時代的鄉愁記憶。
如今,鄉村博物館正成為寧波文化發展和實現精神富裕的重要法寶之一。一方面,鄉村博物館打通了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偏遠鄉村的村民也有了豐富的文化生活,得到精神上的滋養;另一方面,博物館因走進鄉村而有了更多的發展類型和內容實質,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在浙江鄉村目前普遍擁有農家書屋、農村文化禮堂的基礎上,鄉村博物館建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博物館面向民眾的回歸,實現了鄉村文化的多元發展和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