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宜
摘 要:我國中小學美術學科師資主要來源于高校美術師范生,若高校美術師范生培養與中小學美術教育出現脫節,將會影響中小學美術教育發展進程?;诖?,本研究對高校美術師范生培養方案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意見,旨在構建高校美術師范生培養與中小學美術教育之間銜接的橋梁,從而使高校美術師范生培養更貼合中小學美術教育需求,促進中小學美術教育發展。
關鍵詞:高校美術師范生;中小學美術教育;銜接;橋梁
近年,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過去單一的“以分數論英雄”的評價模式正逐漸發生改變,“五育并舉”成為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要方式,其中,美育對于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在此背景下,美術教師不再是知識技能的灌輸者,而是學生思想的引領者、知識探究的合作者,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具有較高的知識素養和較強的教學能力。高校作為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的搖籃,為適應這一新的發展趨勢,也在努力進行改革與探索。但高校美術師范生培養仍存在與中小學美術教育脫節等問題,這導致美術師范生對自身定位不明確、教學能力欠缺。因此,高校美術師范生培養應與中小學美術教育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使美術師范生不再限于紙上談兵,充分調動自身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使高校能為中小學培養高質量的美術教師。
一、中小學美術教育現狀
當前,中小學美術教育已改變以往僅靠學生臨摹和教師直接灌輸知識的舊模式,而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學生成為與教師平等互動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思想的引領者、知識探究的合作者。隨著新課改的穩步推進,美術教育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中小學生天真爛漫、充滿幻想,教師應有效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與創造力,在美的熏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中小學美術教育持續發展的同時,高校應與時俱進,合理設置美術師范生培養方案,有針對性地加強美術師范生對新時代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理解。只有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才能讓中小學美術教育獲得長足的發展與進步。
二、高校美術師范生培養與中小學美術教育脫節
(一)美術師范生缺乏教學基本技能
隨著中小學美術新課改的實施,中小學美術教育也從傳授單一的繪畫技能轉向培養中小學生的綜合審美素養。這就要求中小學美術教師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扎實的繪畫功底、良好的教學能力。然而,高校的美術師范生培養方案不能有效貼合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在培養美術師范生時仍以專業技能訓練為主,忽視了對美術師范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導致美術師范生不能明晰專業定位,不熟悉美術教育教學前沿理論,對美術教育的理解浮于表面,并走入“只要練好一項專業繪畫技能即大功告成”的認識誤區。高校美術師范生未來要走向一線教學崗位,如果他們在實踐中無法適應當前中小學美術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在某種程度上會制約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美術師范生的教學實踐存在不足
對于美術師范生來說,教學實踐是檢驗自己大學階段學習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美術師范生需要通過繪畫示范、理論講解等方式把知識傳授給中小學生。實現這一過程不能靠空想空談,要切實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中,反復打磨并總結經驗,為將來就業做好準備。然而一些美術師范生對教學實踐態度并不積極,只為完成任務去參加教學實踐,使得教學實踐多流于形式。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美術師范生對教學實踐缺乏正確的認識,未能迅速完成自身角色轉變。美術師范生實習期間多以聽課為主,講課次數非常有限,這樣會產生“只是換一個環境上課”的錯覺,無法適應自身的教師角色,從而導致實習效果不理想。在實際教學中,美術師范生往往選擇較為嚴謹保守的教學方式,缺乏開展個性化或創新性教學的意識和能力。一些美術師范生缺乏對課堂各個環節的把控能力,無法帶動課堂氣氛,面對突發情況時處理方式不夠靈活,甚至可能會影響教學進度。
(三)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陳舊
中小學美術教育改革越來越強調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因此,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教師也應轉變教學思路,為美術師范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教師仍采用灌輸式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每一步都按照自己提前預設好的步驟進行,導致美術師范生只能被動接受理論知識。不僅理論課,專業技法課也是如此。一般是教師先示范,再讓美術師范生根據教師預設好的題材作畫。這樣的教學模式并非完全不可取,但是教師長期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學,會使得美術師范生缺乏自主性,習慣于等待教師的指示去完成學習任務,將來從事中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時不能有效發揮創造性和靈活性。隨著基礎教育的發展,這種相對陳舊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中小學美術教育的需要。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教師應革新教學方法,注重培養美術師范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能夠迅速適應中小學美術教育發展的新需要。
三、高校美術師范生培養與中小學美術教育銜接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美術師范生的培養理念
高校美術師范生培養應與現代教學實踐要求相契合,著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就目前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分配來看,教育學相關理論知識占比較小,因此一些美術師范生在實際教學中未能將先進的教學方法融入課堂。高校要強化美術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讓他們通過制作課件、模擬說課、同學互評等方式獲得教學實踐體驗,增強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理解。
高校培養美術師范生切忌“放任自流”,讓他們憑自己的想象和固有經驗去揣磨當前中小學美術教育。每學期都要安排一些美術師范生進入中小學進行教學實踐,讓他們及時了解當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并且跟隨有經驗的中小學美術教師學習,觀摩中小學美術教師備課和上課的全過程,從而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在實踐中鍛煉和成長。
(二)提升美術師范生的綜合能力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對自我個性的表達。《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美術課程應該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審美品味和美術素養的現代公民。中小學生尚處于身心發展的初始階段,他們對圖像感知的敏銳度遠超過文字和語言,教師要引導他們借助美術語言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他們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挖掘創造精神與藝術潛能。
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美術師范生思維僵化,缺乏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精神,這對中小學美術教育并無益處。高校對國畫、油畫等繪畫專業課安排較多,重視學術性和系統性,但對能培養美術師范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課程安排較少,這也使得美術師范生在進行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等方面的課程教學時顯得手足無措。因此,高校應適當調整課程設置,參考中小學美術教材,結合地方特色,開設一些能夠激發美術師范生創新精神、鍛煉美術師范生動手能力的課程,如剪紙、泥塑、線描畫、木雕等。同時,在原有美術課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結合中小學美術教育發展的需要,提升美術師范生的綜合能力。
(三)有目標、有計劃地開展教學實踐
目前,很多高校都將教學實踐環節安排在美術師范生臨近畢業的一段時期。教師要引導美術師范生端正態度,讓他們將教學實踐機會當作未來從事中小學美術教育工作的提前演練。高校美術師范生要將自己代入教師身份中,充分認識到中小學美術教師工作的重要性,認真配合實習學校的安排,近距離接觸學生并了解他們的繪畫水平和對新知識的接受度,不斷摸索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美術師范生在教學實踐環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為學生提供靈活多樣、氛圍輕松、學有所獲的課堂教學。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在分析教材、撰寫教案、制作課件時盡量做到精益求精。比如,可以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家鄉的景物或身邊熟悉的事物,并讓他們描述自己的認識,通過這種以圖片傳遞情感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共鳴,在此基礎上引出自己的教學主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突發情況,如學生不配合、多媒體設備出現問題等,這就需要美術師范生提前想好預案,遇到突發情況時要懂得隨機應變。
中小學美術教師的任務在于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對高校美術師范生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設置美術師范生培養方案時應充分考慮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實際需求,強化美術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創新精神與綜合素養。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任重道遠,高校美術師范生培養直接影響到中小學美術教師的整體素質,進而影響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因此,構建二者之間銜接的橋梁勢在必行。在美術師范生培養過程中,高校要與中小學緊密聯系,不斷優化、調整培養方案,如此才能培養出更加卓越的美術教師,帶動中小學美術教育跨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陳望衡.美育與素質教育[J].教育研究,200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林愛芳.高校美術師范教育與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J].美術教育研究,2019(20).
責編:瀚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