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及中國社會開放程度的迅速提高,人們曾經所保有的信仰、觀念和行為都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轉型中,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趨勢,道德標準也呈現出“莫衷一是”的態勢。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對此高度重視。在文化強國這一重要戰略的引領之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社會各個層面引發了熱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的重塑。但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國學熱”之中,重新審視并批判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和精神,深度挖掘并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要素和德育功能,是新時代的中國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所應具備的素養和追求。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韋家朝等編著的《借鑒與反思:中國傳統德育思想評析》一書,正是基于辯證客觀的視角、結構清晰的框架,對中國傳統德育思想進行評析,并對其當代價值展開理論與實踐層面的探索,為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價值研究提供了頗具價值的“借鑒與反思”。
全書共八個章節,從修心、修行、孝行、理想、尊師、治學、愛國、治政八個層面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展開了深層的解析,并且通過思想精粹、經典言論評析、經典案例解讀、借鑒與反思這一嚴謹而明晰的思路,引領讀者從中國傳統德育思想中汲取精華。總體而言,該書以扎實的理論、嚴密的邏輯、豐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科學客觀地闡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價值和實現路徑,為新時代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可貴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體現出以下兩個特色:
其一,強化認知,但更注重實踐。作者在書中指出,中國傳統德育思想是以知行統一為基礎的,甚至更強調“行”高于并優于“知”;因此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道德的標準在于他能否依據一定的道德準則進行道德踐履,而非他懂得多少道德知識、擁有多少道德智慧。由此作者主張,“德育的目的在‘行,德育的方法亦在‘行”。秉承著這一基本理念,該書也更傾向于從實踐性角度對中國古代德育思想進行闡述,從而更好地展現出中國古代德育思想的根本價值取向。例如,在每一個章節的“中國古代德育經典案例解讀”部分,作者都精心選擇了與本章德育內容高度契合的德育案例作有針對性的解讀,并且超越故事情節本身,深入探索故事背后的思想內核及實踐路徑。
其二,尊重古典,卻更指向當代。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國民道德素質,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因此,研究、重視傳統文化實際上是為了指向現實,做到與時俱進地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功能。該書在這方面也體現出了一定的探索,例如,作者基于當代人的視角對中國古代德育思想和經典言論進行知性提煉和理性評析,從而使得讀者可以更加鮮明、親近和具體地感知中國古代的德育理論、德育方法,為新時代的傳統文化研究和德育建設工作提供了思想上的啟迪以及方法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