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韻 石偉平

[摘要]隨著國際貿易持續深化,關務與外貿服務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但在高職院校關務與外貿服務人才培養過程中卻存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難以滿足國際貿易行業發展需求,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課程結構失序、教學方式滯后,專業人才培養效果評價方式不適用技術技能人才考核等問題。借鑒和總結世界技能大賽經驗,剖析世賽項目設計原理與邏輯,能有效指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為進一步發揮世賽的引領價值,高職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應確立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目標,開發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體的項目課程內容,搭建以工作實際場景為原型的實踐教學情境,建立以模塊技能表現為基礎的人才評價機制。
[關鍵詞]世界技能大賽;關務與外貿服務;貨運代理;“崗課賽證”綜合育人
[作者簡介]陳傳韻(1988- ),女,上海人,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上海? 201314)石偉平(1957- ),男,上海人,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 20006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教育學一般項目“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1FJKB012,項目主持人:石偉平)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17-0097-06
“崗課賽證”綜合育人作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抓手,已經成為職業院校推進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工作重點。由此,職業院校根據自身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需要,積極研究“崗課賽證”的運作機理和育人價值,為突破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探索了多元化行動路徑。其中,“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的競賽項目反映當今世界先進產業發展領域的最新技術標準要求,同時也反映著當今世界相關行業、職業領域的人才需求導向”①,是引領國際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向的重要指針,其項目設計原理可作為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的邏輯基礎,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此,本文嘗試以高職關務與外貿服務(原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為例,對世賽中的貨運代理比賽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該專業面臨的人才培養困境,構建新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期為相關專業建設提供一定參考。
一、我國高職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
隨著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不斷增加,我國與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國際貿易進出口總額穩步增長。國際貿易人才需求逐年穩增,2021年第一季度外貿進出口行業人才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11.2%②。隨之應運而生的關務與外貿服務行業,作為連接進出口商和國際物流供應商的重要橋梁,對該行業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國高職院校在該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還面臨一些現實困境。
(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難以滿足國際貿易行業發展需求
近年來全球市場對“中國制造”需求量激增,國際貿易行業飛速發展,同時對關務與外貿服務行業人才需求也持續增加。隨著關務與外貿服務行業轉型升級,職業能力逐步細化。除了必備的專業能力外,還應具備客戶關系維護、業務組織與優化、異常處理與持續改進、ICT技術運用等核心業務能力以及商務禮儀、外語溝通等職業素養要求,行業發展和崗位能力變化對職業院校專業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
在最新高職專業目錄中,原來的“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更名為“關務與外貿服務”,貨運代理成為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目錄的調整更是延展了本專業的職業內涵,拓寬了職業范疇,更突出了個人在對外對內聯動的橋梁作用。當前我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偏向“技能化”,易忽略綜合素質的培養,究其原因在于人才培養標準比較模糊,即職業能力觀的非綜合化,未對綜合職業能力進行一體化描述與分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缺乏職業素養滲透,導致學生在處理工作時缺乏應對復雜任務的綜合能力和面對突發情況的處理能力。
(二)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課程結構失序、教學方式滯后
一是課程結構邏輯不清,缺乏一體化的課程體系。首先,在課程實施層面,課程結構大多以技能模塊為基礎來設置課程,未按照職業能力系統化構建課程體系。其次,專業課程與通識類課程設置存在“錯位”現象。專業課程、通識類課程兩類課程設置雖然面面俱到,但兩類課程體系相對較為獨立,職業素養無法有效融入專業課程,致使學生缺乏綜合職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學習遷移能力較弱。
二是教學方式滯后,數字化教學資源匱乏。“無紙化”是近年來關務與外貿服務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也是該崗位群日常工作的特點。然而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仍大量依托傳統紙質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資源較為缺乏。雖然近年各大高職院校陸續引入虛擬仿真軟件作為教學系統輔助支持,但是軟件本身專業度不高,缺乏能反映真實任務的實景案例,這些弊端制約了專業教學效果,只能作為學生了解關務與外貿服務流程的補充工具。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仍缺乏電子資源庫的應用、缺乏能緊跟行業發展的活頁式教材,相對落后的教學設施難以保障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三)專業人才培養效果評價方式不適用技術技能人才考核
高職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人才培養評價機制較為傳統,無法有效評價人才培養效果。該專業的評價方式主要通過書面和實操形式評價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無論是專業課程還是職業技能證書的考核,都過于強調通過結果導向來評價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的達成情況。一方面,這種結果導向的考核只能片面了解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無法綜合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另一方面,考核內容僅限于傳統教材內容,難以還原從業人員的真實工作任務。現行的評價方式過于傳統,無法反映行業發展所需的專業能力,也忽視了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高職院校缺乏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的整體設計和制度支撐,評價的“指揮棒”作用發揮不明顯。
二、世賽項目對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的理論啟示
我國在國際報關與貨運行業發展格局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該行業從需求端倒逼行業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升級。面對行業人才需求,我國許多高職院校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群。之前這些專業的人才供給與國際關務與外貿服務行業發展的崗位人才需求之間一直存在較大差距。從第44屆世賽開始設置的貨運代理項目,不僅包括了貨運代理內容,也涵蓋了國際物流、國際經濟貿易和國際商務等方面的內容,多元化和復合型的比賽形式及內容為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有效的實踐教學范本。
(一)世賽貨運代理項目設置的基本情況
世賽作為全球范圍內最高水平賽事,反映了工作任務的真實性、職業能力的標準性和國際性。2016年5月,在意大利召開的競賽工作組會議中明確第44屆世賽加入貨運代理項目,第45屆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第45屆世賽項目相比于前一屆,更加注重真實的崗位角色定位,從實際問題出發,高度還原崗位真實工作狀態。世賽不只是關注技能的評比,其核心仍然是“以人為本”“以客戶為本”。從這兩屆項目技術文件來看(見表1),比賽內容和形式也更加靈活,強調人與人的互動。第45屆世賽項目中“客戶關系”的占比大幅增加,“商業運輸”“成本和價格”“應急管理”的占比有所降低,這也表明世賽更加趨向于實際工作環境以及與“人”的關系處理,考驗參賽選手的內外部協調能力和綜合應對能力。
(二)世賽貨運代理項目設計的理論要點
世賽項目設置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競賽內容和評判標準均符合國際要求,競技水平代表了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其項目設計的原理也體現了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要求。
1.以工作常規和偶發任務為線索。“世賽遵循的是基于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實際上代表了職業的專業化水平。”④貨運代理人才不僅需要為進出口業務的發貨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相關事務,還需要處理通關、物流、外匯等系列專業問題和政策法規的海關事務工作。這也要求選手要在賽項中熟知不同國家海關、法律等相關要求,運用國際物流、國際貿易等專業知識,順利完成工作任務。世賽貨運代理項目發布技能標準,細化了作為“貨運代理人”的崗位技能要求,將崗位技能標準分為以下六項:工作組織及管理、客戶關系、商業交易、成本和定價、信息和通信技術、應急管理,其中每項均設置具體知識、技能標準。
2.以微縮真實的工作現場為情境。國際貨運代理實際業務較為龐雜,且業務中涉及復雜的單據處理、資源組織、異常處理及客戶關系維護等。貨運代理項目要求選手在規定時間能真實反映該部門日常工作的流量和在高峰狀態的環境中參與競賽,這也表明世賽致力于高度還原崗位的工作現場,賦予參賽選手“貨運代理人”的身份,讓選手在高度還原的真實工作情境中完成比賽。另外,隨著網絡集成化與智能機器人的技術進步,國際貨運代理崗位對從業人員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世賽要求選手在“無紙化”的環境下,利用ITC(Internet Technological Comuputer)技術,全程使用英語交流完成整個考核過程。“無紙化”的環境意味著所有素材均通過電子設備,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每一個涉及的工作環節都需要通過寫郵件、打電話或演示展示的形式完成,展現了崗位工作任務的真實環境,也考核選手的信息化能力和綜合能力。
3.以崗位模塊的技能表現為標準。世賽評分方式主要采用分析性量規,以崗位模塊的技能表現為主要評價標準。世賽評分方案的設計是由評分方案人根據標準規范設定評估標準,并以其重要程度設計權重、分配分數,以評估選手每一個模塊的表現。“采用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客觀測量與主觀判斷相結合、分段評估或集中評估相結合等方法,以鼓勵‘最佳的技能和表現。”⑤每一個評分表格(子標準)包含了被評估的和需要被打分的評價內容。評分方案的實施由評分團隊按照評分方案,針對所有選手(本國選手除外)在不同測試項目下多項技能標準的掌握情況進行打分,可以看出世賽評價的內容非常精準和詳細,能夠較為準確和全面地關注選手的技能規范、完成質量和職業素質。
(三)世賽貨運代理項目開啟的育人新路
世賽貨運代理項目的增設標志著貨運代理這一技能國際化標準的明確,符合當前與未來的行業趨勢和崗位需求。世賽貨運代理項目的設計原理、理念也引領著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世賽貨運代理項目如何賦能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如何轉化推廣世賽理念與經驗,將是高職院校面臨的實際問題。“崗課賽證”融通育人能夠有效實現世賽理念的轉化,加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1.人才培養目標從專業技術技能形成轉向職業綜合能力應用。世賽標準對選手的要求,體現了各國企業在現代化生產過程中對技能人才綜合職業能力的要求。作為關務與外貿服務的重要內容,世賽標準也反映了當前世界關務與外貿服務領域的人才需求導向,有助于高職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明晰當前行業的人才能力要求和制定職業能力標準。目前國內高職院校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往往關注學生的技能水平,忽視了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適應國際化行業發展趨勢,更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關務與外貿服務行業服務于國際貿易,需要符合國際通用規則,高職院校應以世賽標準為引領,推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改革,培養符合國際關務與外貿服務行業的專業人才。
2.人才培養過程從模擬項目理論教學轉向真實項目實踐教學。世賽的技能標準從最新企業生產和服務實踐中歸納梳理而成,反映了該行業發展領域的最前沿技術標準要求和最新職業能力。對接世賽項目,通過“崗賽”融通可以實現從全國領先的頭部企業崗位需求向世界龍頭企業崗位需求的拓展與升級。通過研究世賽技術文件,學習行業企業前沿的技術與標準,把基于工作領域真實的綜合性和開放性工作任務融入課程,優化課程結構,加強專業課程與公共基礎課程的融合,推動“課賽”融通,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世賽“無紙化”的信息化環境可以帶來最真實的實景案例,這也需要職業院校不斷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努力打造可以高度還原真實工作場景的教學環境,為項目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人才評價理念從終結評價轉向兼顧過程與結果的發展評價。高職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人才培養評價機制面臨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標準模糊等問題,且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往往更側重操作技能的評價,對于認知技能和職業素養等難以通過技能操作考試實現。世賽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標準基礎之上,制定了詳細的、完善的評價體系,將典型工作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系統化分解成不同模塊技能,這種評價體系能精準定位參賽選手的操作技能水平,便于選手后續針對某個模塊技能進行改進完善。世賽兼顧了評價理念的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整體性和評價內容的精準性,這對于高職院校貨運代理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具有指導作用。
三、我國高職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革新
世賽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其引領、帶動和聚焦效應正在日益顯現。借鑒和總結世賽經驗,探索世賽成果轉化的技術路徑和方法,已成為我國職業院校的共識。基于世賽貨運代理項目蘊含的育人邏輯,我國高職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可以從以下方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確立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目標
世賽在復雜職業情境中,基于典型工作任務設置開放性題目,工作過程結構完整、涵蓋豐富職業元素、職業情境具有開放性,能夠極大鍛煉選手的綜合職業能力,特別是獲取信息、靈活應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職業院校在重構人才培養規格時,應以確定綜合職業能力觀為前提,分析世賽職業描述和項目技術說明,并融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兼顧職業技能與人文素養。
綜合職業能力比職業技能的內涵更加豐富和多元,不僅關注個體的就業能力,還包括個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關務與外貿服務的實質是與人打交道的行業,更重要的是維持可持續的客戶關系。因此,職業院校除了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加強培養學生外語交流能力和善于溝通協調的能力。同時,在數字經濟時代,“未來工作世界對勞動者的信息技術素養要求也在不斷變化”⑥。應針對職業崗位需求,大力培養學生的數字創新能力,突出職業專業領域的信息技術素養。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更加關注人的主觀性要求,也凸顯了核心職業群的專業寬度與廣度,能夠更加適應關務與外貿服務行業需求和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二)開發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體的項目課程內容
首先,構建以工作實際任務為核心的項目課程體系。一是解讀世賽技能標準說明,遵循學生職業能力成長規律,重新優化課程結構,形成一體化、階梯遞進的課程體系。二是與世賽技能標準精準對接,將世賽比賽模塊與工作任務融入項目課程。打破原有框架,分析關務與外貿服務行業典型崗位、職位和職務,以工作實際任務為核心設置項目課程,達到任務與項目的有機結合。三是打破專業課程與公共基礎課程邊界,實現課程體系的互通互融。通過課程的解構與重組,連接專業課程與公共基礎課程,培養學生的跨專業和跨領域的綜合能力。
其次,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建立以‘做中學為基本方式的項目課程模式。項目課程主張以典型產品或服務為載體進行教學”⑦,“做中學”的模式可以鍛煉學生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在此過程中融入世賽的偶發任務和實際工作情境,能夠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讓“做”和“學”發揮最大效果。
最后,設置專門的課程管理機構,對課程設置、課程實施進行監督與評估。一是在人員組成上,需要組建專業指導委員會且成員應該吸收更多資深行業高級人才與職業教育專家。二是在機構職能上,需要提供充足可持續的資源保障,與課程實施團隊一同建設與維護動態數字資源庫。三是教務主管部門應科學地設計課程方案,鼓勵、支持教學團隊從事課程研發、資源建設和教法改革,有序保障課程實施。
(三)搭建以工作實際場景為原型的實踐教學情境
世賽貨運代理項目以完整工作任務為比賽內容,最大程度還原了貨運代理的真實工作場景。高職院校在關務與外貿服務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盡可能模擬世賽競賽環境,完善相關教學資源和教學設施建設。
首先,在資源庫建設方面,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通過整合世賽工作任務轉化成的學習任務,建設微課、活頁教材、在線課程等專業教學資源庫,把世賽技術標準引入教學實施過程。教師根據學生能力水平合理恰當地融入世賽內容,實現學習情境與職業環境、崗位環境和任務現場高度對接,以真實任務為引領,幫助學生熟悉世賽內容和適應工作崗位角色。
其次,在實訓室建設方面,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一是積極借鑒世賽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環保、安全”等先進理念,打造全景式、多元化的實踐基地。全景式場景可以高度還原貨運代理的工作情境,增強實踐教學的真實性。二是提升實踐基地能級。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具有國際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對信息設備的要求較高。高職院校應采購最新設備器材,緊密對接國際貨運代理崗位要求,提升設施設備水平。加強與相關行業企業的合作,引進企業先進設備與技術,共同打造集教學與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人才培養高地。
(四)建立以模塊技能表現為基礎的人才評價機制
目前我國傳統的職業教育人才評價機制仍然側重于學生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且評價指標較為碎片化,這種單一且碎片化的評價方式無法展示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首先,轉變評價理念,突破傳統教學評價的結果導向局限,建立動態化評價機制。評價不是結果,而是監測學生職業能力成長的動態過程。參考世賽評分系統,采用客觀與主觀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原則,細化評分要點,優化評分細則,建立在線評價平臺,形成一套規范、科學的評價機制。其次,職業院校應遵循工作過程系統化原理,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建立以模塊技能表現為基礎的系統化人才評價機制,不僅關注學生動作技能的學習效果,更要注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成長,尤其是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合作與協調能力等職業精神和素養,進而對學生可持續發展進行有效指導。只有建立人性化的評價機制,才能助推人才適應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真正成為技術優、身心優的“雙優”技術技能人才。
[注釋]
①⑤李杰,郭達,張瑞,等.以世界技能大賽推動職業院校專業教學改革的路徑探析——基于世界技能大賽技術文件的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28):23-24.
②數據來源于中國經濟網——外貿人才報告顯示:跨境電商人才需求一季度猛增1.9倍。
③World Skills International.WorldSkills Occupational Standards (Freight Forwarding)[EB/OL].(2021-07-13)[2022-04-03].https://worldskills.org/skills/id/484/.
④周衍安.世界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人才評價的啟示——專訪北京師范大學趙志群教授[J].職教論壇,2021,37(7):48.
⑥黃慧婷,莊榕霞.智能時代人才需求與高職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6):63.
⑦徐國慶.從任務到項目: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發展的邏輯[J].機械職業教育,2016(3):7.
[參考文獻]
[1]李廣,高燃,黃燕,等.世界技能大賽“貨運代理”項目選拔與培訓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21,39(3):87-92.
[2]謝莉花,吳揚.由職業能力到職業課程的轉化問題及對策研究——來自德國經驗的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22(1):36-46.
[3]張俊勇,張玉梅.世界技能大賽與我國職業教育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27):47-54.
[4]趙志群,孫鈺林,羅喜娜.“1+X”證書制度建設對技術技能人才評價的挑戰——世界技能大賽試題的啟發[J].中國電化教育,2020(2):8-14.
[5]World Skills International.Technical Description Freight Forwarding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R/OL].(2019-01-11)[2022-03-20].https://worldskills2019.com/application/files/6015/6222/9318/WSC2019_WSSS51_Freight_Forwardi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