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茶居
“先祭谷文昌公,再拜列祖列宗。”
家鄉人記恩于此
我便有了新的神
里爾克寫:“不要立墓碑,
只需讓玫瑰,年復一年為他開放。”
我的家鄉模型,大意也是——
不必揚名天下,只需
島上的人,相互為樹,又獨自成林
如此便立得住,擔得起
還有一個腰蕩之漾之
還有誰交代給了兩岸一遍又一遍的
耳語:天造水,水造土
土造人,人造林
林護萬物,萬物朝南
小暑,淡秋。此,恒久之地
一個島,扎根于海
克制不住的寫作,深深的
天的倒影。如今我引海入詩
它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樣子
也是我一次次見過的樣子
不變,不停,不走
海是母海。它沒有現代過
也沒有古代過
一所我無法畢業的母校
海是它自己的教育學——
隨順潮汐,建設蔚藍
說“眼淚”,有點輕
老家的方言,叫“眼汁”
像年長者的嘆息
無法轉過身來的關節炎
如此粘稠、滯緩
足夠安頓一塊石頭
石居石上,風從舊時來
明張岱《夜航船》記曰:“漳州鶴鳴山上,
有石高五丈,圍一十八丈,
天生大盤石閣之,
風來則動,名風動石。”
漳州在閩南,吾家島東山
多少次帶朋友來
看石,聽石,探石
游石室,閱石文,拜石公
于世是優美的風景
于我亦為創世的園子
我從中習得大海的第二套拳法
習得祖上的常用語
香得濃郁叫“香貢貢”
長得好看叫“水當當”
活潑潑的“跳踢踢”,大概
他總是跳路踢路,而不是走路……
多少年,春聯有約——
床笫必貼“多子多福”
樓梯必貼“上下平安”
米缸必貼“五谷豐登”
煙囪必貼“司命灶君”
豬圈必貼“六畜興旺”
牛欄必貼“有耕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