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王余洋
摘 要: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是當下學校教育研究主旋律,哈爾濱市中山路小學一直在努力探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的路徑與方法。近些年來,學校以“藝體”教育為突破口,構建“3+1”藝術教育特色模式,保證中山學子在校內接受音樂、舞蹈、美術教育,并倡導發展一項特長。經過近6年的實踐探索,已經初見成效。
關鍵詞:藝體教育;提升品質;全面發展;構建模式
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發展教育”是基礎教育核心價值追求,其中“藝體”教育往往是薄弱環節。許多學校存在重德育和智育而輕藝體的問題,實施藝體教育過程中,也經常出現思路不清晰、載體不豐富、評價不完善等諸多問題。我校積極建構“3+1”藝術教育特色模式,即在校內接受3項藝術教育——音樂、舞蹈、美術,并倡導學生發展1項藝術特長。學校主要從四個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推進特色藝術教育。
一、注重音樂教育,奏出美妙樂章
提升音樂教育品質是我校探索實踐“3+1”藝術教育特色模式的第一個工作支點,其工作策略是課題研究牽動。2019年3月,學校申請立項了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重點課題——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提升策略研究,以課題引領展開具體工作。
從2019年開始,學校課題組在小學音樂學科課程標準基礎上,查閱借鑒了國內外一些界定標準,梳理建構了“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要素內涵體系”。也正是該體系的建構為學校后期教育教學中提升學生音樂教育品質提供了可靠的方向依據。歷時兩年多的時間,全校音樂教師和課題組成員在反復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中總結了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策略。這其中之一便是優化音樂課堂教學策略。學校音樂學科骨干教師不惜占用休息時間共同研究如何優化音樂課堂教學。教師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總結了優化課堂的九個方法,即“情境創設法”“聆聽感受法”“體驗聯想法”“探索發現法”“分析比較法”“引導示范法”“編創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器樂輔助法”。這些策略的實施,需要各方面的充分保障。器樂教學引進“口風琴”和“豎笛”兩種小樂器,讓音樂課堂靈動起來。學校為每個學生免費發放小樂器,教師在課堂上,用自編的校本教材進行教學。每名學生都參與到“口風琴”或“豎笛”器樂演奏技巧的學習中。在演奏的基礎上,學校利用晨會時間拓展開發了兩大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提升的輔助課程,即“高雅音樂賞析課”和“舞蹈健身課”,鼓勵學生特長發展。學校里喜愛音樂或有一定音樂特長的學生越來越多。學校順勢成立了各類音樂社團,如合唱團、豎笛團、古箏團,學生的潛能不斷被開發。同時,學校每年舉辦一次音樂節,從最開始專項特長學生參加,到后來輻射全校學生高達總數70%以上的參與率。近3000名學生在音樂節上展示自己的聲樂專長。在學校多種策略的合力作用下,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得到快速提升。
二、開展舞蹈教育,舞動燦爛未來
舞蹈可以強健體魄,改變氣質,陶冶情操,可以給人帶來生活樂趣,提升審美能力,而這些正是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劑良藥。
2017年,學校開始嘗試將舞蹈教育融入藝術教育體系,將舞蹈教學編排進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啟動了舞蹈教育。可開發并落實一門課程談何容易,學校的音樂教師除日常教學外,還要承擔課題研究和校本研發任務,具備舞蹈專長的教師更是屈指可數。為解決師資問題,上級主管部門為我校招聘臨聘教師。學校借助臨聘教師渠道面向社會招聘舞蹈專業人才。目前,學校已擁有6位專業舞蹈教師。有了師資的保障,學校每周利用體育和校本課時為全校近百個教學班開設1節舞蹈健身課,終于實現了舞蹈教育課程化。解決了人員、時間等問題,但僅有的4個舞蹈教室為近百個教學班提供保障還是捉襟見肘。舞蹈本就是一項陽光的運動,不如就讓學生在陽光之下跳起來吧。很快,舞蹈教學滲透到了大課間、操場展演、社團活動之中。這樣的創意既解決了場地問題,又在活動中融入了舞蹈健身元素。短短幾年時間里,學校已經自主建構了舞蹈健身教學內容體系。每當上、下午大課間,操場上響起音樂,學生就興奮地舞動起來。一年級韻律操,二、三年級民族舞,四年級古典舞,五年級現代舞,各具特色,相映成趣。
三、提升美術教育,繪出多彩人生
為了提升美術教育品質,學校啟動了美育研發工作:各學年的“線描畫”項目,五年級的“國畫”項目,從而實現項目發展與國家課程內容整合,促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學校帶領專業美術教師自主研發項目教學內容。經過多次商討,反復推敲,不斷嘗試,教師們一致認為線描畫比較適合在全校范圍內推廣。在學校領導以及相關教師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的時間,一、二、三年級教材建設已經完成,四、五年級的教材研發也接近尾聲。這些內容是一線教師多年實踐總結的精華,是針對本校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總結。一群熱愛美術的教師、一套好的教材、自主創新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相互融在一起,催化反應很快發生。學生互相激勵、共同成長。10個美術社團近500名有美術學習興趣和美術學習潛質的學生不但在每年十月的校園“書畫攝影節”活動月中一展風采,更在區、市各級美術比賽中頻傳佳績。
四、鼓勵特長發展,提升核心素養
學校在優化藝術教育工作中始終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原則,大力倡導有藝術潛能的學生發展藝術特長,彰顯個性才能。學生在專長發展的過程中,不但需要學校教育,更離不開家庭教育。
學校把學生帶進藝術之門,每周三下午的課服時間開展多種校內藝術社團活動,音樂合唱社團、音樂器樂社團、韻律操社團、民族舞社團、古典舞社團、現代舞社團、線描卡通畫社團、炫彩棒繪畫社團、動漫人物畫社團、兒童畫社團……參加校內藝術社團的學生達千名以上。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藝術之路更應該是個性的,學校倡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藝術特長學習。在學校各種活動的推動下,據統計,學校參加聲樂特長學習的學生有466人,參加樂器特長學習的學生有1250人,參加戲曲特長學習的學生有24人,參加舞蹈特長學習的學生有1064人,參加美術特長學習的學生有1459人,參與率達70%以上。近幾年,我校400多名學生獲得區級以上聲樂、器樂、戲曲等方面大賽獎勵;近300名學生獲得區級以上美術大賽獎勵;300多名學生獲得區級以上舞蹈大賽獎勵。
“3+1”藝術教育特色模式在我校進行了五年探索實踐,效果十分明顯。目前在校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明顯增強、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明顯優化;美術教育方面,線描畫特色教學實現了全員普及,國畫特色教學在五年級實現了全員普及,80%學生擁有美術特長;舞蹈教育方面,學校實現了學生舞蹈教育“零”突破,全體學生普及了舞蹈教育。目前,“3+1”藝術教育特色模式被收錄到《黑龍江省學校辦學特色集萃》中,已經在集團學校中推廣。哈爾濱市中山路小學將進一步加大藝術學科課堂教學改革力度,探索總結科學有效教學策略方法,繼續推動藝術教育的發展。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教育規劃“十三五”重點課題“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提升策略研究”(JJB1319032)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