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開展的各類鄉村公共空間景觀規劃建設進行了相應的理論研究后發現,我國鄉村在公共空間景觀設計中主要存在著照搬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方案等問題。在此基礎上,以西部寫生創作基地為例,研究現階段我國鄉村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策略,以改善西部寫生創作基地的公共空間景觀,營造生態景觀。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公共空間;景觀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文化藝術學院科研項目“鄉村文化視野下的村鎮環境景觀特色化研究”(CWYA202008)研究成果。
鄉村是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人文縮影,充滿了生活氣息。鄉村公共空間景觀是鄉村在特定時代發展的產物,是百姓審美、生活習性與自然環境等眾多因素綜合構成的藝術結果,是一種歷史、文化,是環境發展的重要見證者,是村民世代生產文化、生活習俗的重要載體。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背景下,我國對于鄉村的景觀營造也提出了新的建設思路。基于現有的相關理論成果,查閱及檢索了解西部寫生創作基地的整體風貌,熟悉西部寫生創作基地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特征,以建設西部寫生創作基地公共空間景觀為出發點,明確西部寫生創作基地公共空間景觀的分布、類型、現狀等內容,對其進行分析歸納。基于西部寫生創作基地現狀,提出景觀設計策略,營造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景觀。
一、鄉村公共空間景觀的分類與研究概述
(一)鄉村公共空間景觀的分類
在當今社會現代化進程中,鄉村公共空間已日益成為鄉村組織和村民群眾鄰里之間隨時可以相互交流、自由出入的重要交際活動場所,這種現代公共交際形式恰恰是以公共空間形式為載體并逐漸演化形成的。根據公共空間所承載的公眾活動種類,可以進一步將公共空間更具體地分成生產性、生活性、文化教育性等類型。在今后的現代農村環境中,農村的公共空間將愈來愈大。鄉村公共空間更多是指在鄉村用來滿足廣大農戶和一些外地游客在生產、生活、社交、聚會、游憩、文娛等方面的需求,以及開展各種社會活動的開放性場地,如村口、河岸、渡口、公園、曬場、水塘、磨房和祠堂等。這些鄉村公共空間同時也是城鄉居民彼此增進社會感情、維系熟人社會聯系和打造鄉村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空間連接點。
1.生產性公共空間景觀
農村的生產性公共空間景觀主要反映在農產品方面,而按照空間所生產的對象,可把這些空間發展類型規劃為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和副業[1]。在生產性公共空間景觀中,社會人文因素和大自然相互呼應,可產生生態價值和經濟效益。在這種生產性鄉村公共空間中,農民也承擔著其最大限度的物質產出任務。鄉村生產性公共空間里的景觀主要是展示農業耕地資源與各種商品植物,對環境生態效益與環境經濟效益十分重視。同時,由于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力仍與我國農村村民的自身利益和國家農村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具有直接的制約關系,所以我國在開發設計用于鄉村公共空間中的環境景觀時不僅要十分注重農業自然生態效益,還要充分注重其經濟效益。
2.生活性公共空間景觀
鄉村生活性公共空間景觀在鄉村的各個地方都有體現,其可以是村頭的一棵老樹,也可以是村里寬闊的空地,還可以是一條小路。鄉村生活性公共空間可以為村民提供交流、休閑、娛樂等場所,設計生活性公共空間景觀時,應考慮村民需求,使景觀設計符合村民的生活習慣,符合人性化設計的規律。
3.文化性公共空間景觀
鄉村公共空間的文化職能主要表現在這個公共空間可舉辦各種文化性活動。在景觀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即在不同的景觀下,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行為與心情。因此,文化性公共空間的景觀更應該與鄉村的文化相契合,再結合鄉村的地域文化與自然景觀特色進行設計,這樣也更容易增強村民的凝聚力與自豪感,也有助于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二)鄉村公共空間景觀研究概述
縱觀中國國內一些公共空間的景觀設計,人們會發覺,各個地區的公共空間景觀設計方式都是不同的。外國學者對于鄉村公共空間景觀發展的研究不多,但如果從美麗鄉村蓬勃發展的角度分析外國的鄉村公共空間發展的主要理論,可以發現,外國學者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理論有恩格斯的城市鄉村融合發展思想、舒爾茨的城鄉發展思想和埃比尼澤·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等,這些思想和理論都是以城市與鄉村發展為基礎,都認為城市和鄉村離不開公共發展,需要一起發展。現今,大多數中國學者對鄉村公共空間景觀的研究都是對鄉村景觀整體進行評價和規劃,以當地的特色文化與自然景觀資源為重點,進而對公共空間景觀進行設計,并且大多以實際的項目案例為參照依據,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景觀設計。國外目前的鄉村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研究也有不同。在歐洲,以德國為例,德國在設計時更注重的是尊重保護生態,在德國的設計和規劃中,不難看到人文關懷的元素,由此,德國的景觀設計在世界上擁有一席之地。北美洲的景觀設計是以美國為主的,而美國在鄉村公共空間景觀設計中提倡融合景觀的生態價值與文化價值,意在建設一個經濟與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鄉村空間。亞洲的農村公共空間景觀設計也在現代城市化設計進程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日本與韓國的傳統鄉村空間景觀設計,其對我國保護鄉村耕地景觀與改造傳統城市鄉村景觀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二、西部寫生創作基地公共空間景觀設計
問題及策略
(一)西部寫生創作基地公共空間景觀概述
中國西部寫生創作基地位于梓潼縣、鹽亭縣以及三臺縣三縣交界處,位于梓江上游,梓江穿境而過,整個地形屬于盆地淺中丘陵區。梓江穿過流域形成美麗的河谷景觀,梓江兩岸以砂質土壤為主,河岸卵石密布,基地內部主要為黃壤,土地肥力好。同時,周邊山體土壤性質較好,無水土流失表現。基地所在區氣象上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溫夏熱,四季較為分明,雨量充沛。基地現階段缺乏具有明顯特征的公共空間景觀,林木景觀以柏樹為主,還有桑樹、烏桕、火棘、棗樹、楓楊等,河灘地的主要景觀是河床上大量裸露的鵝卵石以及野草地,整個基地現階段基本屬于原生態階段,無人工設計干預[2]。
(二)西部寫生創作基地公共空間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西部寫生創作基地大多為農田與公益林,公共空間較少。現階段的公共空間景觀尚處于無規劃、無設計階段,仍然保留著濃厚的自然鄉村特色,可開發與設計空間較大。在設計中,要以當地的自然條件為基礎,盡量減少人工痕跡,為周邊居民提供一個可在周末進行休憩游玩的場所。
(三)西部寫生創作基地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策略
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背景,通過整合我國當前和其他國家在鄉村整體發展和復興中創新實踐探索的一些先進經驗案例,努力建設產業集群、經濟繁榮、生態宜人、鄉風文明、環境整潔、共同創新發展的富裕安定、和諧發展的現代鄉村。為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增加農戶收入,解決城鄉發展的核心問題,提出產業融合、生態發展策略。
1.深入挖掘當地文化特色
相關部門可深入挖掘利用鄉村的人文優勢、民俗文化、經濟優勢,確立鄉村經濟發展目標,探索獨特的經濟發展方式,打造“一村一品”。以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為優勢,積極發展村落鄉土人文觀光產品,重點開發農業體驗、戶外運動拓展、自然觀光、休閑等農村觀光旅游。以鄉村產業文化為基礎,建設濱水休閑區、野外露營地,設立貿易市場、苗圃等文化公共空間,建設自然人文陳列館、植物展覽館等,發展民宿、特色餐飲等文化服務業態。通過規劃設計以本土自然和人文為主體的文化公共空間和植物、水域等自然元素,整合以鄉土人文為主體的文化景觀要素,營建規劃配套景觀要素和公眾互動空間,并融合傳統農田體驗等文化民俗項目,形成景觀完美的農業游憩公園[3]。
2.以當地自然資源為基礎進行景觀設計
加大對現存的村莊植被、水體、山地等自然景觀和農田等生產性自然景觀環境的維護和整理,進一步提升村莊整體環境形象,嚴格保護古樹名木、河道肌理和山體環境等。完善沿江通道、公共空間設施、植物品種、植物密度等,按照植物四季不同特性配置綠化植物,形成多層次的景觀環境。同時,加大對河流、水渠、湖泊等天然水域環境的整治,定期清理水內污物、雜質等,整合景觀廊架、亭子、橋體等空間元素,重點建設城市濱水景觀系統和景觀帶等公共空間。做好土地資源管理,改變種養方式,從種植常規糧食作物向種植特色林果、花木等價值較高的植物過渡,保證村落土地利用率的同時,形成綠意盎然的景觀意象。
3.樹立生態化建設目標
在景觀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原始地形與自然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如現有的江河、地形和植被等,實施適應當地環境的措施。同時,分析與調查設計所在地的周邊環境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設計時,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堅持服務于自然環境的理念,力求建成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特征的生態公園。要最大限度維持場地原有環境,對江河及湖泊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突出場地自然要素,維持生態良性循環。工程設計中,應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并遵循環境可持續發展原則,打造以生態性為主要目標的生態景觀[4]。
4.采用生態化的硬質鋪裝方式
沿江的建筑可以根據屋頂的防水及荷載條件,設計為簡單或復雜的綠色屋頂形式,小型建筑如商店、紀念品店、管理用房、廁所等適合設計成簡單型綠色屋頂。建筑的墻體可以進行墻面綠化設計,利用一些植物的垂吊和攀爬特性,將其沿建筑的外立面固定,形成豐富美觀的墻面。景觀平臺多設置于人流量較大的濱水平臺區域,以親水平臺為主,同時采用草坡入水的形式,搭配濕生及水生植物,植物種類多樣化且富有野趣。同時,還可沿江布置一些親水平臺,形成具備休閑功能的次要景觀節點,較好地保持自然環境的生態效應,并形成良好的動植物群落與生態價值。
5.適應性軟景植物的種植
在進行景觀植物種植時,要以適應性、功能性、多樣性為原則,打造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觀。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因地制宜地選擇植物,優先選用當地的鄉土樹種,體現出當地的地方特色。在進行植物的配置時,應注意避免對周邊環境與公共設施造成不利影響,要兼具美觀性與功能性,同時還要注重植物對景觀空間的塑造作用[5]。在植物的搭配方面,力求豐富與多樣,給人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6]。因為不同的植物在不同季節具有獨特的色彩,應在種植時根據造景需求不同進行點綴,形成季相景觀。櫻花在春季開花,紫薇花在夏、秋兩季綻放,秋季觀賞植物主要有銀杏與美國紅楓,冬季觀賞樹種有紅葉石楠。
三、結語
文章主要從鄉村公共空間設計和景觀設計方面的有關內容入手,以西部寫生創作基地為出發點,以生態景觀營造為基礎,對西部寫生創作基地的公共空間景觀進行營造,旨在激活鄉村公共空間布局和空間景觀的鄉村特色,并激發人們心中對鄉土村莊炊煙裊裊、小橋流水的強烈意愿。通過理論部分的研究分析,將已有研究成果應用于西部寫生創作基地的規劃設計實踐之中[7]。針對西部寫生創作基地公共空間景觀設計問題,以深度挖掘當地文化特色、結合當地自然資源進行景觀設計、樹立生態化建設目標、采用生態化的硬質鋪裝方式、適應性軟景植物的種植為設計方向與設計思路,營造優質鄉村公共空間景觀。設計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以本土自然資源為基礎,旨在營造“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公共空間景觀[8]。
參考文獻:
[1]張良.鄉村公共空間的衰敗與重建[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3(6):33-37.
[2]楊佩夫,鄭明珍.恩格斯城鄉融合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9(3):92-94.
[3]淮建峰.國外城鄉統籌發展理論研究綜述[J].科技咨詢導報,2007(14):205.
[4]安旭,陶聯偵,白聰霞.新農村公共空間景觀規劃方法探析[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228-234.
[5]李艷.基于田園城市理論的鄉村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7.
[6]王黎明.魯西南地區鄉村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6.
[7]黃方.鄉村治理視閾下鄉村公共性困境與重構邏輯[J].決策探索,2019(9):37-38.
[8]王雪微,徐斌.富陽市蔣家村鄉村歷史文化特色的激活[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5(2):108-112.
作者簡介:
王浩然,碩士,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