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燕敏
任務教學法是高效教學方法之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開展任務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任務教學法來激發學生課堂的參與感,讓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探索,不僅突出了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主體地位,還能夠全面地培養學生,進而促進教師構建高效課堂。
一、任務教學法視域下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任務教學法的影響下,教師開始逐步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轉換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位置。教師平等地和學生交流,更加注重學生的想法。這都為愉悅的課堂環境提供了保障,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活躍了學生的身心,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在以后的課堂學習中,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借助任務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語文知識充滿自信,學生的求知欲不斷提升,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加入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高效的課堂不僅能讓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還應該讓學生掌握語文思維,教會學生如何思考,以此來啟發學生的心智。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地進行探索,并且靈活地應用所學的知識,以此來提高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應用任務教學法,給學生設立一個學習目標,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朝著目標努力,不僅能夠激勵學生進行思考,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并嘗試自主解決問題,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采取任務教學法不僅能夠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升,還能夠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完美地統一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夠使自主學習和合作教學結合在一起,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設計教學任務時,就可以圍繞小組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不斷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意識。教師通過任務教學法把課本中的知識點轉換為任務或者問題,可以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擴展思維。
二、任務教學法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一)任務目標不明確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盡管都能做到深入研究課本內容,給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朝著教學目標學習,但教師在備課時并沒有突出教學的重點,導致向學生展示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不明白學習的方向。教師根據課本中的內容向學生展示多個問題甚至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把握文章,但學生在觀看教學任務時眼花繚亂,不能及時抓住其中的重點,在逐個攻破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后,也沒有掌握課本中的知識。教師所設定的目標脫離了課本內容,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
(二)教學任務過于刻板
教師向學生構建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課程內容,并給學生提供學習重點,但指定的目標過于死板,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的學習精力沒有放在課堂學習中。教師使用一些刻板的言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到枯燥,甚至還會降低學習的興趣。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課堂學習中,學習能力無法提升。甚至有的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會直接向學生展示課本的中心內容,讓學生圍繞中心進行學習,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教學任務不貼合學生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往往向學生展示統一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制定統一的任務,并不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會產生很多問題。學生是單獨的個體,學習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師制定統一的教學任務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阻礙了學生的能力發展。由于統一的教學目標,導致課堂教學內容千篇一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無形壓力,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
三、任務教學法視域下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借助任務教學法,帶領學生課前導學
初中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學習時,不能強硬地把自己的想法施加給學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課前導學,讓學生進行預習,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就能夠快速地掌握教師所講解的知識。但是,有很多教師并不注重預習,有時布置的預習任務學生只是敷衍了事,沒有真正地了解課程內容。這種預習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要應用任務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教師應給學生提出相對應的目標,讓學生帶著教學目的進行預習,這樣學生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預習當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課程內容。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提前了解了教學內容,在課堂講解時,就能夠很好地吸收教師所講解的知識。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這節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前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預習。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的其他寓言故事,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含義。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查找安徒生的資料,使其充分了解作者以及他的寫作風格,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把學生預習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不會對知識產生陌生感,從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探索,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二)借助任務教學法,構建高質量課堂
在以往的教學中,為了應付考試,教師總是帶領學生統一學習知識,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會一味地給學生傳輸教學內容,把學生放在被動的接收地位。這樣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壓力,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素質的提升都有著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應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與學生轉換位置,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有效地把教學任務融入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設計問題和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堂思考,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阿長與〈山海經〉》這節內容時,為了更加有效地融入任務教學,也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正式講課前,可以先詢問學生是否知道《山海經》,然后再給學生展示自己查找的《山海經》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上對《山海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再圍繞阿長這個人物向學生進行講解,布置思考任務,讓學生講一講阿長是一個什么性格的人?她教給了“我”許多道理,都是些什么道理?“我”為什么厭惡她,后來又為什么尊敬她?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還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探索。在探索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問題,也可以使用自己的語言進行闡述,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闡明自己的想法,和教師進行交流互動,深入了解課文內容。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對文中所傳達的思想會理解得更加透徹,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借助任務教學法,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掌握豐富的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一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面,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教學時,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語文課堂中,學生雖然閱讀課文,但是并不懂其中的道理,也沒有深入地了解課文,大多只是盲目地閱讀,不僅沒有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題,還浪費了時間,閱讀效率十分低。這不僅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還影響到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進行高效閱讀,教師可借助任務教學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文章核心主旨的理解。在學生閱讀文章時,教師可將任務教學模式滲透到課堂中,以此來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回憶我的母親》這節內容時,要求學生先閱讀文章,然后再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教師可以先提問:“課文中我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讀完文章之后,讓學生講一講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教師給出明確的閱讀目標,就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在閱讀時產生盲目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時,要結合文章段落給學生布置任務,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四)借助任務教學法,開展合理性評價
教師通過任務教學法,不僅全面培養了學生,還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表現評價學生,讓學生發現自身的閃光點,以此來產生學習的動力。在學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這有利于小組成員內部形成約束和管理,更加規范地帶領學生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教師鼓勵式的評價,學生能夠產生學習的動力,更愿意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展示在課堂中。在學生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時,教師要結合課文中的內容給予肯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在以后的課堂學習中就會更加認真。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問題,要進行合理的點評,要把表揚和問題結合在一起。在進行任務評價時,應采取量化評價和鼓勵性的語言評價,更好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教師要把評價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檢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另一個是檢驗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斷地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背影》這節內容時,通過布置任務和任務的完成,學生已經全面地了解了課文內容,明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帶領學生學習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對文題的回答來評價學生,合理地結合教學內容來糾正學生的錯誤答案。教師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高低就區分學生,而應該把學生放在平等的角度上,公平、公正地予以評價,結合學生在課堂的表現以及學生對學習的態度開展評價,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以此來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五)借助任務教學法,進行分層教學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把教學任務分成不同的層次,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任務來完成,以此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帶領全體學生進步。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學習能力并不相同,在課堂學習中面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理解程度也不一樣。如果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同一個問題,由于學生的需求不一樣,就很難達到高效的教學。為了滿足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設計了一些難度較高的任務,雖然學生擴展了自身知識,但是基礎差的學生因不能及時地掌握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在課堂學習中就會逐步喪失學習的信心;教師布置基礎性的任務,滿足了基礎差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但能力強的學生得不到滿足,無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為了更好地滿足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不一樣的任務,讓學生自行選擇。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中國石拱橋》這節內容時,應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和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概括石拱橋的特點,還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哪里詳細地描寫了趙州橋以及盧溝橋的特點,讓學生在閱讀前選擇其中一個任務進行閱讀學習。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教學目標,完成起來就十分迅速,以此來體會學習的樂趣。通過分層任務,教師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摒棄了之前的教學模式,使用任務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突出了學生的學習地位。學生通過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進行自我探索,快速了解了課文的主旨;學生在課堂實踐中學習語文,提高了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