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眾多新型新聞媒體逐漸興起,受眾信息篩選和接收的自主性大大提高。這給傳統新聞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對當代新聞播音人員的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中的“說”新聞亦迎來新的發展變化,在新的媒體環境中,“說”新聞的優勢日益體現出來,而針對其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
【關鍵詞】新聞播音;“說”新聞;發展趨勢
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新聞形式的創新,“說”新聞除了播音主持人單人播報外,又逐漸發展出多個播音人合作播報以及場外連線嘉賓等形式,給新聞受眾帶來更好的新聞體驗。融媒體時代,社會環境的變化給新聞工作帶來更多挑戰,“說”新聞工作開展的素養要求亦隨之而變,公眾的信息需求和審美愈發凸顯出個性化趨勢,而形式更為活潑的“說”新聞的優勢便日益體現出來。
一、新聞播音中“說”新聞的含義
“說”新聞即將新聞信息以口頭也就是以“說”的方式傳播出來。“說”新聞通過節目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述,將需要播報的信息有聲有色地展現出來,令其更加符合新聞受眾的需求,是一種相對傳統新聞播報方式更為活潑的語言創作,也是對新聞信息資訊的再創作。在遵循新聞播音規范的前提下,“說”新聞更加強調拉近與公眾的距離,讓新聞受眾產生親切之感,進而引發共鳴。在形式上,“說”新聞要能充分體現新聞播音創作主體的獨特藝術風格,將美學理念與情感因素融入創作表述當中,讓受眾能夠通過更富人文情懷的新聞播報方式感受到播音主持的獨特魅力,在了解新聞事件的同時對主持人的感悟進行思考,進而引發自身的生活感悟。在采取“說”新聞形式的節目中,播音主持人需要確保節目的呈現效果,即用清晰流暢的語言確保受眾“聽清楚”,用簡單易懂的言辭確保受眾“聽明白”,用恰當的語言藝術讓受眾“聽得享受”,最終讓新聞受眾能夠從節目播報中得到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以及滿足其精神審美和心理情感的需求。因此,“說” 新聞與“播”新聞產生了明顯的差別,信息播報的形式與方法更加豐富、多元。
二、融媒體時代“說”新聞的優勢
“說”新聞有別于嚴肅莊重的“播”新聞,以其更具幽默感的展現風格得到許多受眾的認可。
(一)情感飽滿滿足受眾情感需求
隨著融媒體技術發展,“說”新聞的形式在眾多新聞節目中得到推廣應用,并在公眾中展現出獨有的魅力優勢,滿足了受眾的情感需求。傳統的新聞播報方式以宣傳為主,形式嚴肅力求審慎客觀,情感元素的體現較少,但在當今以快節奏為主要特征的時代,新聞受眾對此種播報方式感到乏味枯燥,通過此種渠道方式了解信息的熱情也被消磨,長此以往易導致公眾關注度、支持度下降。而在此情形下,“說”新聞得到越來越多公眾認可已成必然趨勢,通過用帶有情感色彩的表述為受眾進行新聞播報的形式,也將進一步滿足受眾在新聞節目上的情感需求,提高節目的新鮮感并更容易引發受眾的共鳴。
(二)形式活潑拉近與受眾的距離
相對于形式更為傳統的“播”新聞,新聞播音主持人用更為生動的“說”新聞的表達方式來播報新聞信息,更容易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在“說”新聞中,節目主持人可以采用相對口語化的語言形式,生動形象地向受眾描述新聞內容,將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充分地展現出來。同時,作為“說”新聞的主持人,在節目播音過程中可以根據新聞事件及觀點表述進行語言色彩和表達力度的適當調整,使節目的呈現效果更加適應受眾的感官感受,讓新聞受眾從語調、語速以及措辭等各個方面感受到主持人的親和力、感染力,并從中感受到親切的人文關懷。讓受眾懷抱著對播音主持人員的認可,從而有效接受新聞信息。
(三)深度創作符合受眾更高要求
“說”新聞的本質仍然是新聞播報,承擔著新聞工作的固有責任,而其之所以能夠得到觀眾的廣泛認可,不僅是因為其外在表現形式的風趣、活潑,更重要的是隨著新聞工作理念和媒體技術的發展,“說”新聞的新聞創作愈發注重思想內涵的展現,體現出鮮明的深度創作趨勢,更能滿足當下新聞受眾的更高要求。新聞播音主持人通過不斷創新表達方式、深入挖掘新聞內涵,并融入個人獨到見解的方法,有效解析新聞的內容實質。當主持人對新聞信息做出深入分析并結合閱歷表達內心感悟時,往往更容易讓受眾產生更為深刻的共鳴。
三、融媒體時代“說”新聞的素養要求
“說”新聞的外在形式雖然較為活潑,但其本質上仍然具有新聞節目的嚴肅內核,對新聞播音人員的素養具有嚴格要求。
(一)情感表達要真誠客觀
作為一種與“播”新聞有所區別的新聞形式,“說”新聞相對而言風格更加活潑幽默,同時也更加強調塑造主持人的個人形象魅力。因此,在維持新聞節目一貫嚴謹、嚴肅內核的前提下,“說”新聞更加注重受眾的情感需求。融媒體時代,公眾獲取信息更加主動,對精神文化與思想情感享受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辨別信息的能力也在加強。如果在節目中,播音主持人的表述浮夸不實、有失偏頗或情感不真誠,就會被受眾分辨出來并加以抵制。在信息龐雜、傳播速度不斷加快的當下,“說”新聞仍然要維護好新聞工作的原則立場,表述要真誠客觀,在各類虛浮不實、良莠不齊的媒體信息中,堅持做傳播正向情感的業界清流。
(二)語言表述要突出個性
“說” 新聞的語言與其他新聞節目具有共同基礎,即需要建立在規范播音上,以流利、清晰的口語能力進行邏輯通暢的內容表述。但是,“說” 新聞的風格通常更為活潑風趣,能夠在維持新聞節目嚴謹性的基礎上形象具體地播講新聞內容,帶給受眾較好的審美感受。因此,“說”新聞十分注重體現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獨有魅力和藝術風格,要求新聞語言表述能夠展現出新穎獨到之處,轉變受眾一貫印象中新聞人的嚴肅風格,滿足受眾對于個性化審美的需求。這就需要節目的播音主持人在新聞表述中充分結合自身的經驗感悟,借助特有的表達方式,將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以更具特色的方式展現出來,并在確保受眾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融入獨到的觀點,提高新聞節目的吸引力。
(三)思想內涵要深刻新穎
“說”新聞的信息表述不僅要流暢易懂,還需要在節目中融入鮮明、正確的新聞觀點,將新聞信息的深度內涵充分挖掘出來。播音人員需要全面了解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深度剖析新聞事件發生的本質原因和實質內涵,聯合整個新聞制作團隊的力量從信息中提煉出緊要觀點,并從中發掘新的思路,通過有效的整理、歸納和提煉來完善新聞表述。這就需要“說”新聞的工作人員秉持正確的思維認識、發揮創新能力,選取恰當的角度確立觀點,向受眾呈現深刻而新穎的新聞節目創作主旨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播音主持人不僅要深刻認識新聞事件本身,還要發揮良好的能力素養,將他人的觀點進行更為深入地再創作,探尋新思路,實現“說”新聞節目價值的提高。
四、新聞播音中“說”新聞的誤區
(一)盲目排斥“播音腔”
作為播音語言的特點,播音腔本身具有一定的親切感、時代感和分寸感,能夠有效提高播音語言的鼓動性、規范性。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播音語言風格剛柔并濟、愛憎分明、嚴謹生動。但有個別播音主持人認為,播音腔存在刻板、僵化等一系列問題,與親切感、貼近性等新聞要求不符,并在實際新聞播音過程中刻意模仿國外主持人的播音腔調,在新聞中加上生活化語氣詞“嗯”“呢”等,以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新聞播音的個性化水平,甚至還會在新聞播音中加入方言,意圖貼近百姓生活。這種認知本身是錯誤的,播音腔能夠在一定情況下體現新聞播音的共性要求,刻意、全盤模仿其他國家播音主持腔調不僅無法拉近與受眾的距離,還會降低新聞播音的莊重性和規范性,致使新聞播音喪失分寸感。
(二)話題串講牽強
新聞播音主要是以話題的方式傳播節目內容,播音的核心為“說”,相較于“播”而言,“說”的形式更為靈活,對主持人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能夠清晰、準確播報一條新聞,還要有較強的話題串講能力,將兩條完全沒有關聯的新聞串聯在一起,借以增強新聞節目的整體性,但是,現在有的新聞播音主持人串講話題存在空洞、無聊等問題,甚至有的主持人還存在邏輯混亂情況,這不僅會失去新聞播音的親切感,還會降低其嚴謹性和規范性,使得上下兩個新聞出現割裂狀況,導致新聞信息無法準確傳遞給受眾。
五、提高“說”新聞能力的策略
“說”新聞的優勢在當今提倡個性化、多元化的融媒體時代得到充分展現,但要確保“說”新聞始終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并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當今社會中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播音主持人以及整個新聞編輯團隊都要持續提升能力素養。
(一)關注民生加強情感互動
“說”新聞應樹立以人為本的受眾意識,在此基礎上提高素養,創作有益于公眾、反映人民生活與需求的好作品。在互聯網時代,融媒體的誕生與發展拓寬了公眾信息接收渠道,新聞受眾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能夠主動進行信息篩選的傳播者。同時,受眾在新的信息獲取過程中還能夠與媒體信息建立互動關系,因此,新聞受眾也越來越重視通過新聞節目來參與到社會生活中。根據當代受眾的需要,新聞播音人要改變傳統的新聞敘述模式,準確把握當代人民的文化需求與情感需求,在工作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在充分感受、理解社會公眾心理的前提下,用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表述方式,為受眾傳遞正向的信息,真實反映社會民生,并加強與廣大受眾情感互動,建立起共鳴,進而提升新聞質量。
(二)廣泛學習提高表達能力
要想提高“說”新聞的能力,新聞播音人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憑借高度的主動自覺提升自身對世界的認識,并將學習變為一種常態化的日常習慣,通過廣泛而全面的知識積累提高新聞節目創作主持的表達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新聞播音人要從思想、文化以及業務多重角度進行廣泛學習,了解社會心理、完善語言藝術。同時,還要加強實踐練習,學習優秀的語言表達范例,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語言表達技巧的運用,不斷豐富自身閱歷經驗。在業務工作中,需要在彰顯個性的同時保證不喪失新聞節目的嚴肅性,嚴格遵守新聞內容播講具體規范,運用簡明易懂、有感染力的語句,來保證“說”新聞的質量。在節目制作期間,播音主持人應當恰當掌握“說”與“評”的運用,做到有說有評、觀點鮮明、連貫流暢,掌握好新聞節目表述的分寸與節奏。
新聞播音人要積極主動參與新聞話題設計訓練,掌握新聞話題總結、引入、銜接等的關鍵點,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才能和智慧,根據原稿編輯意圖設計話題,并根據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賦予話題新意,便于準確傳達新聞原稿意圖,以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除此之外,還要正確看待語言自由運用與規范之間的關系,嚴格按照新聞播音員主持人職業道德準則開展工作,播音時一律使用普通話,高質量運用播音腔,以增強播音語言的規范性,提升新聞播音效果。
(三)著眼時代提升眼界格局
新聞播音主持不是一個簡單的“傳話筒”,新聞媒體也并非單純的“信息搬運工”,要想做出一款符合大眾審美以及信息接收要求的“說”新聞節目,新聞播音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放眼不斷發展變化的時代和廣闊的世界,不斷提高自身眼界格局。因此,播音人要注重自我反思,開闊心胸視野,將所掌握的能力素養充分應用到了解新事物、洞察新變化上,運用融媒體時代的信息便利與技術便利提高自身思想認識水平,站穩政治立場,樹立服務公眾的遠大理想,以良好的信息辨析能力和堅定原則的信念抓住新聞的核心事實,從而客觀理智地分析信息,將正確的認知傳播給廣大群眾,提升新聞節目的深度。
六、結語
融媒體時代給行業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使行業各個領域中的從業人員面對層出不窮的挑戰。因此,探尋當下新聞播音中“說”新聞的發展趨勢,就成了新聞播音主持人以及其工作團隊所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當前,“說”新聞的優勢特征在新媒體環境中得到進一步體現,對從業人員的素養要求也發生變化,新聞播音人應當充分把握這一趨勢脈絡,將“說”新聞鉆研透徹,推動新聞播音向前發展。潮
參考文獻
[1]李鵬.試探“說新聞”出現的背景及個性特色[J].今傳媒,2013,21(06):12-13.
[2]姚政.“說新聞”分析和發展研究[J].傳媒論壇,2021,4(01):65-66.
[3]王晨曦.“說新聞”的興起對電視新聞播音的借鑒和影響[J].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22):2.
(編輯:黃佳君)
作者簡介? ?張春慧,梧州市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