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 韓磊
“喚醒生命自覺”是筆者所在學校的育人理念,學校一直致力于通過喚醒自主意識、塑造自礪品格、實現自我超越,幫助學生成長為“心中有愛、臉上有笑、目中有人、腹中有墨、肩上有擔、手上有藝”的自覺現代人。學校一直探索“自主規劃、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創造、自主評價”的“自覺·成長”路徑,其中綜素平臺作為新高考改革下的一種新的學生多元評價體系呈現的平臺,一直作為新高考“兩依據,一參考”的參考維度帶動學校的教育教學的改革跟進。學校一直嘗試將綜素平臺的評價和記錄填寫與相關的德育、教學活動相結合,與以前通過活動促進學生發展的思路相接軌,讓評價記錄伴隨學生的成長,同時也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填寫促進學生自主規劃,讓學生關注自我的全面發展,通過記錄和評價反作用于學生的成長,切實來促進學生自我認識、規劃人生,積極主動發展,從而實現用評價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發展以及開啟自我發現的教育。
自覺教育是學校在總結建校70年教育思想基礎上,根據新發展階段對人才發展需求,基于中學生的心智特點提出的教育理念。自覺是人的基本人格,是人一切實踐行動的本質規律,表現為對于人自身存在的必然維持、發展。自覺性,是指個體自覺自愿地執行或追求整體長遠目標任務的程度,其外在表現為熱情、興趣等,內在表現為責任心、職責意識等等。教育的目的與目標有很多,有個體的、社會的、近期的、遠期的、生活的、認知的、倫理的,等等。但任何外在的規定的目的只有與個體發生聯系和融合才是現實的和有意義的。“教是為了不教”,“人要學會做人”,教育的自覺在于滿目有人,使人從自然和自發狀態進入自覺全面發展狀態,并追求一生中本性的自我超越和自我發展。學校的文化管理和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激勵、開發、引導、促進人由自發走向全面自覺的發展。
基于這樣的教育理念,學校也一直致力于打造自覺教育的培養路徑,致力于“喚醒學生自主意識”,而如何喚醒自主意識成為我們教育的核心工作,無論是德育、課程等都在圍繞這樣的理念進行架構,我們也特別希望通過評價來促進學生的自我發現和自主發展意識的培養,最終成為自覺的現代人。為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建構多元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記錄學生的成長足跡,客觀反映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特長發展情況,促進學校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切實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我校從2020屆學生開始綜合素質評價實踐,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也有相對應的職責分工、公示與舉報投訴制度等等,但實踐初期就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學生不知道填什么、學生填寫被動、教師填寫被動等問題,綜素工作小組的推進困難,基本上靠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督促,效果不盡人意;更關鍵的是我們看不到“自覺”的影子,綜素平臺成為學生評價的雞肋,甚至變成為了填而填,沒有起到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
在實踐反思中,我們發現其實我們開展了大量的教育教學活動,這些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這些工作的確沒有與綜素評價平臺相結合。我們發現教育教學的活動的參與度、效果等其實是可以通過記錄平臺得到更好的提升,同時,在學生的自主規劃、調動學生自主全面發展的意識上也可以通過平臺加以培養。那么,如何讓平臺記錄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進行資助規劃、調動學生資助全面發展意識呢?首先需要我們設計者和組織者重新調整,于是學校進行了綜素評價記錄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結合的策略研究,以期達成用平臺記錄成長,用記錄助力學生自主全面發展。
要理解綜合素質評價,首先要充分認識綜合素質本身。“所謂綜合素質是作為一個獨特個體所呈現出來的內在、有機、互融的整體性素質,它涵蓋了德、智、體、美等諸多方面”,是一個包括智力在內但又遠遠超出智力因素的復雜的整體綜合性構成物。它“不是各類素質的‘組合‘組裝,不是‘整體等于部分之和,而是發現不同素質間的內在聯系,使之融合起來、變成個性整體”。所以綜合素質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牽涉的內容應該說很難給出具體的嚴格界定,但我們至少可以看出綜合素質最重要的是要能反映出學生的“綜合”,不能像過去那樣唯分數論,更不能片面地理解為才藝等所謂的拓展能力,要以切實著眼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來定位學生的素質能力提升與發展。所以學校要做好綜合素質評價的前提首先是做好學生綜合素質認識與定位和教師認識的全面提升,然后才能真正地做好評價。
關于綜合素質評價,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里對綜合評價做了如下界定:“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同時,將評價內容分為五個方面: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綜合素質評價不同于以往的學生群體評價,它不用統一標準來評價所有學生,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基礎不同、稟賦有異、環境有別等差異狀況,主張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其針對性、適切性更強。其實就是要改變過去一張答卷定人才,轉換成多個維度選人才的標準上來。
我們都知道評價不是目的,評價的著力點更多還是為了發展。綜合素質評價的關鍵不是為了填而填,也不是為了評而填,綜合素質評價的關鍵在于通過評價發現自我以及能夠被發現。發現自我體現在通過過程性評價,引導學生發展素養、發現興趣、培養優長、提升能力。被發現體現在高校招生上,綜素招生一定會慢慢走向前臺,那么高校會通過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選擇具有針對性發展培養價值的人才。綜合素質評價是一個過程和手段,其重要意義并不在于羅列一個學生具備了多少素質評價的內容,而是要通過這些內容,對學生的整體素質形成一個綜合性判斷。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從單純的考試訓練中解放出來,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推動實現中學教育的多樣化和個性化。
綜素評價從調動學生及教師自覺自主的填寫做起——構建填寫維度對照表,讓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記錄條目對接 為解決學生不知道填什么,同時也解決我們的學習教育教學活動與綜素脫節的問題,學校在不斷完善綜素平臺的維度對照表,將綜素平臺的五大維度的子維度與活動對照,告知學生填什么,對于自覺育人理念下構建的相關特色活動,學校設置校本特色維度,在解決填什么的問題之上,讓平臺記錄與學生的真實的校內校外活動相對接,綜素平臺成為學生真正的全面發展的記錄檔案,比如學校在綜素評價中的思想品德維度,在綜素平臺的固定維度上,每一項都對應出學校的相關評價的內容和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像“社會公益及志愿服務”一欄就對應著學校的經典校社協同的活動:小河長公益活動、彩虹村養老院志愿服務、朝陽區救助站志愿服務、國旗班、值周、文明崗、圖書館、實驗室志愿服務等內容。
讓自主評價與自我發現在綜素平臺上發生——結合育人活動,設計特色維度,讓記錄促進活動參與度與教育效果 學校堅持五育并舉,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心中有愛、臉上有笑、目中有人、腹中有墨、肩上有擔、手中有藝”的自覺現代人。學校秉持自覺教育理念,致力于喚醒學生自覺,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以“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為愿景,通過特色課程建設、學生自主管理體系和優效課堂打造,著力喚醒師生的自覺意識,發展學生的自主規劃、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創造、自主評價能力,為培養具有“良好習慣、認真態度、獨立思考、和諧交往、優長智能、創造潛質、國際視野、天下情懷”的自覺的現代人力學篤行。
在教育目標和理念的實踐中,學校通過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實現,結合綜素平臺,學校設置特色維度,比如思想品德的二級維度里就新增加了“自我管理日志”“東師TED”“升旗校課”三個特色維度,這些維度對應了學校相關的習慣養成教育、家國情懷等思想引領和培養的活動。而通過特色維度的設計,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作為學校育人活動的一種新的評價途徑。學生通過填寫綜素平臺進行自我評價,促進學生自主與全面的發展,線上記錄與線下活動參與相結合,讓記錄體現成長、評價成長、促進成長,以評價促進喚醒自主意識和自我發現。
通過評價反饋問題,促進自主規劃—讓記錄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點 在填寫綜素平臺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得到相應的評分,我們一方面利用綜合評分來關注學生的發展,同時也在促進學生的自主規劃,引導其關注個人素養的全面性,進而調整相關方面的自我發展規劃。同時學校也結合學生的記錄總評分數,定期在相關平臺進行展示宣傳,樹立榜樣,同時把全面發展作為評優評先的一個評價標準。
比如,2018級針對年級優生培養和榜樣樹立,設計了“博雅學子計劃”,評選“博雅學子”,將綜素平臺的綜合得分作為一個評選條件,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體現出個人素養的全面發展,才是年級真正的“博雅”學子。
基于班級的綜合評價進行數據的收集反饋 對于個體評價是綜合素質評價平臺體現的整體導向,但學校基于班級的整體建設也進行相關的設計與思考,我們知道班級發展的評價也非常重要,因為往往班級很多問題的根源就是評價沒有到位,這些評價沒有跟進就會造成班級在學校活動、班級文化建設等方面出現問題,最終也就會形成我們所謂的“問題班”。所以學校基于班級的綜合評價也進行了數據的收集反饋。例如學校舉行讀書節活動,在設計上我們就要求班級學生上傳相關活動關于任務要求的內容,然后通過數據反饋,提供班級參與度、優秀活動班級與個人等評價數據的支撐,讓活動的評價與綜素平臺掛鉤。如此,學生不僅重視綜素平臺的填寫了,而且更加重視自我的全面發展,同時學校、年級的相關活動與綜素平臺相結合,綜素平臺的填寫不再是師生的負擔,而成為記錄學生成長足跡的媒介,實現了相互助力。
在進行綜素評價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存在很多值得反思和進一步優化的工作點,其中評價主體、內容、方式三個方面是筆者認為較為重要的環節。這些內容也是我們進一步做好綜素評價的關鍵: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一說到學生評價很多時候我們第一反應就是過去的老師或者班主任的評價,其實從現階段的綜素評價的指向意義來看,為了能更好、更全面地體現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比如和導師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等都要能夠掛鉤,這樣才能在過程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評價內容的全面性 應該說綜素評價很重要的一環還是內容,而難點就在于綜素評價內容又沒有明確的界限,這就需要我們以更加多元、更加豐富的類別與視角進行這項工作的推進,讓學生個性與特點得到真正的體現,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全面且個性優長的學生。
評價方式的豐富性 評價方式也是評價的關鍵,我們說做評價很難,如何能夠多一把尺子選拔出更優秀的人才,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有多樣的評價方式,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很重視紙筆評價,但是我們能否在設計內容的同時,設計出更多元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真正獲得興趣的培養與發展。
綜素評價平臺總的設計目標是清晰的,那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與之一致,我們需要考慮把這兩個工作更好地結合,形成合力,而不是老師和學生的負擔,更不應該成為一種突擊完成應付了事的工作,我們在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當然,在工作中我們還有很多困惑,需要繼續探索實踐,比如如何解決住宿生常態填寫的問題,如何更好地細化整合各個維度,如何讓平臺反饋教育教學活動的育人全面性的缺失點,這些問題將促進我們繼續研究和實踐,讓綜素評價工作與學校的所有教育教學工作互助互利,讓綜素評價成為所有工作的指引和評價點,同時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創新改革,更好地實現我們的育人目標。我們也將繼續踐行用綜素評價促進學生自主評價與自我發現的教育,能夠喚醒、培養學生的自覺,讓教育真正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