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延伸,反映了該城市獨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發展理念、產業結構特點等。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許昌利用地域文化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為許昌的無形資產帶來巨大的升值空間。因此,分析許昌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存在的不足,探索許昌運用地域文化進行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
關鍵詞:地域文化;許昌;城市形象
由于地理位置、生態民俗、人文歷史、風俗習慣等不同,不同的城市形成了各自多元、獨特的地域文化。學者李民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地域文化通常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生態、民俗、習慣、傳統等構成了地域文化的文明表現,特定區域的自然、地理、歷史等各種環境和要素的獨特性、文化形成的長期性賦予了地域文化鮮明的地域性、個性和穩定性。”獨特的地域文化正如城市形象的“魂”,能彰顯城市獨特的魅力。在新時代背景下,地域文化逐漸呈現出多元化傳播趨勢,互聯網、新媒體等的快速發展,給城市形象的塑造帶來了新的機遇。近些年來,文化已然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融合地域文化及塑造城市形象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信息時代的今天,許昌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應充分結合地域文化,以促進城市形象的塑造,提升城市知名度。
一、許昌地域文化資源概況
(一)三國文化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可見許昌在風云激蕩的三國時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許昌是國家“三國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城市之一,有80多處三國遺跡,閃耀著光輝燦爛的三國文化,具有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曹丞相府、關羽秉燭讀《春秋》的春秋樓、關羽“挑袍”的灞陵橋等著名旅游景區,孕育著豐富多彩的三國文化。2016年,為了將厚重的歷史文化從“沉睡”中喚醒,造福許昌百姓,曹魏古城修復建設拉開帷幕,依托三國文化,重現漢魏風格,將文化展示、休閑旅游、商業服務融為一體,不僅提升了許昌的城市形象,而且擦亮了許昌的曹魏文化名片,增強了許昌的歷史厚重感,滿足了許昌市民的精神需求。近年來,許昌舉辦的每年一度的“三國文化周”活動,被許昌市民津津樂道,也吸引著省內外游客前去體驗,為許昌增添了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
(二)生態文化
2021年9月,《河南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21)》發布,許昌市的城市宜居度位列全省十八個地級市之首。許昌之所以能成為河南人心中的宜居城市,與其生態文化息息相關。許昌又被譽為“蓮城”,其市花為荷花。2013年以來,許昌積極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如今已成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之一,護城河、鹿鳴湖、秋湖濕地公園、北海公園等成為許昌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極大地提升了許昌市民的幸福感。許昌市鄢陵縣具有“花都”的美稱,每年都會舉辦花展活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休閑、賞花、交流的平臺,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觀賞,成為許昌的一張閃亮名片。
(三)鈞瓷文化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可見鈞瓷極其珍貴,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位于許昌禹州西南部的神垕古鎮被評為中國唯一“活著”的古鎮,其因陶瓷而興盛,因鈞瓷而名揚,并且鈞瓷是中國五大名瓷之一。近年來,許昌大力推動鈞瓷文化高質量發展,將鈞瓷文化產業打造為重要的文化品牌和特色產業,努力探索“文化+旅游+教育”融合發展的鈞瓷文化特色品牌。
(四)產業文化
根據2021上半年河南省各市GDP排行榜顯示,許昌排名第四,總體比較靠前。在產業方面,許昌不僅有瑞貝卡發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森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許繼電氣有限公司等上市企業,而且還有胖東來商貿集團有限公司、騰飛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特別是胖東來商貿集團有限公司以其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在許昌市民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贏得了群眾的信賴。此外,鄢陵花都溫泉度假區、禹州鈞瓷、長葛于井鋼材在許昌經濟發展中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由此可見,許昌市的工商業整體發展基礎較好。
二、許昌在利用地域文化塑造城市形象過程中
存在的不足
(一)質量標準不一,效果不穩定
不同的傳播平臺具有不同的屬性,所以我們要根據不同平臺的特點采取相應的傳播手段,制定不同的傳播方案。據調查,許昌本地的媒體在許昌城市形象宣傳中容易出現忽略平臺特性、宣傳內容與平臺特點不匹配的問題,從而導致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宣傳效果不佳。通過對許昌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微信公眾號“許昌時刻”、許昌廣播電視臺《許昌零距離》抖音官方賬號的作品進行分析不難發現,不同作品點贊、評論、轉發的次數差距甚大,內容緊跟時事、容易引起共鳴、時長較短的短視頻更受大眾歡迎,而內容單調、時長較長、觀眾很難從中快速獲取信息的作品的播放量較少。
(二)未充分呈現地域文化和人文特性
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孕育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獨特的城市文化形成了有別于其他城市的獨特魅力。在塑造城市形象的過程中,應以城市定位為基礎,對地域文化、歷史人文、風俗習慣等元素進行整合與重構,從而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通過對快手、抖音、微博、小紅書等平臺的相關數據進行調查分析可知,許昌市在城市形象塑造及宣傳方面存在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并未突出許昌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忽視了人們的情感需求,缺乏親切感及創造性。許昌城市形象宣傳片較多,比如2013年發布的《活力許昌》、2014年發布的《大美許昌》、2020年發布的《許昌市城市宣傳片》等,通過觀察這些宣傳片和其他各城市的宣傳片,不難發現,這些宣傳片普遍存在同質化的現象,具體表現為城市特色不顯著、城市理念缺失,同時也缺乏文化底蘊的支撐。此外,部分許昌城市形象宣傳片并未充分挖掘具有代表性和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對能夠凸顯許昌地域特色的三國文化、鈞瓷文化、產業文化的呈現力度不足,在視覺呈現手法方面同質化明顯,并不能突出許昌特有的風格和氣派,不能很好地體現許昌地域文化的人文特征。因此,此類宣傳片很難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無法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三)地域文化傳播力度不足
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許昌地域文化底蘊豐富,其城市形象的樹立不能局限于本地,要堅定自身文化自信,將城市形象在省內外、國內外傳播開來,樹立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盡管許昌具有許多三國歷史文化遺址,但對地域文化的傳播力度不足,未能使三國文化的魅力得到充分彰顯。例如,浙江衛視播出的《青春環游記》第三季第六期主題為“夢回三國”,這期節目雖然是以三國文化為主題,但并未提到許昌,可見許昌在國內的知名度并不高。此外,許昌的一些產業也并未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例如,胖東來商貿集團有限公司是許昌的商業名片,因其卓越的服務態度、高端的產品品質、杰出的售后保障而被許昌市民稱贊,但是胖東來商貿集團有限公司僅設立在新鄉、許昌兩個城市,對外宣傳力度、影響力沒有達到一定的水準。整體而言,當前許昌地域文化在國內的傳播力度、廣度和深度都普遍較弱,盡管像三國文化、鈞瓷文化等一大批中華文化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但仍需找準不足點,對癥下藥,精準發力。
三、許昌運用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策略
(一)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
過去,很多城市主要依靠傳統媒體宣傳城市形象,比如電視、報紙、廣播等,這類媒體具有可靠性強、權威性大、影響力廣的特點,但是在城市形象的宣傳中缺少靈活性,所傳播信息的時效性不強。而新媒體具有時效性強、傳播范圍廣的特點,往往能夠抓住社會熱點,迅速吸引受眾眼球,引起受眾的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的公信力不是很高,近年來因受到網絡媒體的影響,謠言的散播速度很快,網民需要加強判斷力。因此,應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使城市形象的宣傳不僅具有傳統媒體的公信力、權威性,而且還能更好地迎合受眾的口味和興趣。此外,還可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中開通專門宣傳許昌城市形象的賬號,以專業的團隊推廣許昌城市形象,打造富有地域文化的許昌城市形象品牌。此外,政府、媒體、企業要各司其職,三位一體共同打造許昌城市形象,推廣“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許昌城市品牌形象。
(二)加強對新媒體的運用
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的運用給城市形象的塑造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在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傳播過程中,首先要更加注重對互聯網媒體的運用,利用豐富的技術手段,達到傳播速度快、受眾群體廣的效果。同時,要加強與美團、去哪兒網等平臺的合作,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旅游一站式服務。據相關調查顯示,如今刷抖音、玩快手、刷微信朋友圈等已成為人們比較喜歡的娛樂方式,直播、短視頻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許昌也出現了許多網絡紅人,如“柯教授”“小李朝”等,這些家鄉代言人對許昌城市形象的宣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次,要充分地利用網絡媒體開設許昌城市形象宣傳專欄,提升網絡宣傳的影響力。近些年來,許昌頒布了一系列條例,特別是在2019年4月10日,許昌市“第十三屆三國文化旅游周”開幕,精彩紛呈的系列活動展現了許昌“三國文化之鄉”的豐厚文化底蘊和魅力,加大了對三國文化的宣傳力度,著力突出其歷史地位。最后,應重視加強網絡媒體的信息傳遞功能,以使人們在以“許昌”為關鍵詞搜索相關信息時,能夠看到“三國文化”“鈞瓷文化”“水韻蓮城”“花木之都”等信息,從而更深入地了解許昌這座城市。
(三)借助App進行傳播
隨著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App的開發已相當成熟,一些專業的App給人們的生活、娛樂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例如在英語學習方面,有扇貝App、百詞斬App等。因此,我們也可以將帶有許昌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各類App,以此來宣傳許昌城市形象。比如,三國文化在游戲產業中較為成熟,所以可將三國文化融入游戲設計,將許昌的曹丞相府、曹魏古城、春秋樓等具有三國文化的建筑融入游戲情節,通過通關、歷史故事、歷史情節的再現等環節,塑造許昌城市形象,加強許昌城市形象的宣傳力度。許昌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十分成功的案例,近年來許昌不斷加強水生態建設力度,而生態文明的知名度還相對較低,將生態文化融入App設計是一個突破口。許昌的護城河是水生態的典型代表,護城河上有20座橋梁,這些橋梁或借用歷史事件命名,或以主地名命名,或為了尊重歷史而命名,因此可以圖片、視頻、故事情節等方式設置小游戲,讓群眾進行有獎答題,以游覽護城河的船票、門票等為獎勵,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提高群眾的文化認同和環保意識。此外,具有“花木之都”美稱的許昌鄢陵也可借鑒舉辦線上種樹活動,讓群眾利用線上方式種下自己喜歡的花木,積極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提高花木文化的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此外,許昌還可探索與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更加成熟的產業鏈,開發專門的App,根據不同的材質、顏色、用途等進行分類,學習鈞瓷燒制技藝,將圖片、視頻、配音、文字類信息呈現方式結合起來,讓人們制作自己喜歡的鈞瓷,以充滿娛樂性、互動性的方式,增強人們的體驗感,使人們更深入地了解鈞瓷文化,提高許昌鈞瓷文化的知名度,從而形成品牌效應。
四、結語
地域文化和城市形象的塑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許昌在城市形象塑造的過程中,要植根于地域文化,充分整合文化資源,重點打造龍頭產業,這樣才能彰顯具有許昌特色和許昌個性的城市形象。同時,還要結合地域文化、科教實力,逐步實現科教、文化、歷史協同發展的新局面,努力打造出一座新時代歷史文化名城。在科技高速的發展時代,許昌應緊抓機遇,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將許昌的地域文化、歷史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給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更加完美的答卷。
參考文獻:
[1]李民.地域文化視角下的城市形象傳播:以齊魯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為例[J].青年記者,2021(4):48-50.
[2]李懷亮,任錦鸞,劉志強.城市傳媒形象與行銷策略[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3]鄭育娟.地域文化符號對城市形象提升的思考: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例[J].今傳媒,2020(3):55-56.
[4]胡正榮.傳播學總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1997.
[5]段鈺,郭佳欣,焦淑敏,等.地域文化視角下鄂西北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J].文化產業,2022(16):154-156.
[6]盛夏,潘倩.地域文化影響下合肥城市形象的定位與傳播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7(3):25-28.
[7]齊放.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6(7):179-180.
[8]張蕊.新媒體時代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20(12):226.
[9]繆瑩,繆健穎.新媒體視閾下閩東地域文化與城市形象構建:基于閩東地區城市“官微”的個案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6(22):34-36.
[10]胡攀,彭勁松.地域文化與重慶城市形象塑造[J].西部論壇,2012(5):88-94.
[11]崔柳.依托地域文化 構建城市形象:以閩東媒體為例[J].聲屏世界,2014(3):24-25.
作者簡介:
趙小玲,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