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思故我在
小時候,蘇頁在村里念書。那時,教他的老師不僅被全班同學喜愛,更受到整個村村民的愛戴和尊敬。在村子里尊師重教蔚然成風的氛圍中,蘇頁耳濡目染,從教的理想逐漸扎根心中,并一路激勵著他最終走上教書育人的道路。
遇見好老師的幸運,延續到了蘇頁走上工作崗位后。剛走上講臺時,蘇頁20歲出頭,尚不知道該如何去備一節課、看一節課、聽一節課、評一節課,是學區教研員手把手地帶領著包括蘇頁在內的一群新教師,從看課、聽課、評課開始,指導著他們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如何進行語文教研。
教育是一份薪火相傳的事業,在這一過程中,老教師對新教師的傳幫帶至關重要。因為遇見了好老師,蘇頁成為好老師,也希望培養更多的好老師。擔任??谑械谑恍W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以來,教師團隊的培養成為蘇頁牽掛最多、用力最多的頭等工作,他清醒地認識到,一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根本在于教師隊伍專業素養的提升。
一開始,蘇頁參與學科科組教研活動時,發現基本呈現出學科組長一言堂的現象。每次聽完一堂課,來到評課議課的環節時,當組長發言結束,其他科任老師便總是接著說,“我想得和組長一樣”“組長把想說的都說了”……
在蘇頁看來,類似的情況出現,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師們沒有學會觀察、思考和表達。然而,良好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專業素養的支撐,“如果沒有良好的專業素養,老師是不會看課的,也不會思考這節課上得好不好,更不知道該從哪里說起。”
如何改變 “一言堂”式的傳統教研模式,促進教師主動、自覺、積極地追求專業發展,是彼時蘇頁眼里最大的考驗。于是,在??谑姓n堂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蘇頁以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為切入點,率先提出“五點一線”任務驅動型主題教研模式。一線,指由六大環節一線貫通的教研過程,依次為:主題確定——教材研讀——任務驅動——課例研討——匯報展示——評比促進。五點,指教研全程應落實和突出的五個關鍵點,即問題切入點、教學知識點、重點、難點、課堂觀察點。
在“五點一線”任務驅動型主題教研模式的引領下,觀課議課時,每一位教師將根據課堂教學評價表的課堂觀察點領取自己的任務,以此保證每位教師都能從不同側面看課,從不同觀察點做點評,找出問題,提出建議。
“老師們帶著任務去觀課,觀課后,我們要求老師就觀察點談看課所得,并且一定要說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果好,好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方面的依據做支撐?如果不好,原因是什么?老師需要從課標要求、現場教學實踐等方面去對比不好在哪里,并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蘇頁感慨,曾經,老師們是帶著筆和紙去聽課,看似在聽,實則是表面的“湊熱鬧”,而如今,老師們是帶著思考去聽課,有了方向,有了參與感,專業素養的提升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令蘇頁欣慰的是,任務驅動下,教研活動改變了以往的“一言堂”形式,每一個教師主動獻策獻計,無論是從理論理念層面,還是從課堂教學生成角度,不管是教學亮點,還是存在問題和改進建議,每一個老師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從過去的“一言堂”教研到現在的“百家爭鳴”式教研,在蘇頁看來,這無疑是一種質的變化,這種轉變的背后,是一種學習的動力,是一種思想的碰撞,表明學習型教師團隊正在逐漸形成。
近年來,海口第十一小學教師的成長有目共睹:廖仙、王歡、葉瑾、唐彩平等一批新入職老師,站上講臺沒幾年,便在國家及省市區教學調教活動中榮獲一等獎;還有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在公開展示課的評課環節中,精準地看出課堂教學問題并提出大膽合理的教學設想,給評委專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蘇頁相信,一個老師有了思考,才能夠真真正正地上好屬于自己的課。同樣地,一個老師有了思考,才能走得更好更遠。從村鎮中心校到市屬重點百年名校,從普通教師到學科組長、教導主任,再到副校長,思考,讓蘇頁在專業發展的路上從未止步。
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
如何評價一堂好課?作為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有一個維度,蘇頁多年來始終堅守不動搖——老師是否舍得留時間與空間給學生。這一維度是蘇頁心里衡量一堂好課最重要的指標,不分學科,在他旁聽所有學科的課堂時均適用。
比如,聽語文課,蘇頁側重關注老師是否注重引導學生針對問題去交流、表達和分析,有沒有學生提出批判和質疑;聽數學課,蘇頁一定會看老師有沒有讓學生自己講述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和過程,“聰明的老師不會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善于引導學生,‘這道題你是怎么解決的?‘還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解決?”
評判標準的背后,實質是蘇頁強調的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原則,“很多時候,老師總是從頭說到尾,不給孩子機會,認為孩子說不好,但我一直堅信,只要老師愿意給平臺、給空間、給機會給孩子,就會發現我們的孩子其實很優秀?!?/p>
還在一線任教時,因為愿意且舍得留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蘇頁常常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曾經一次,蘇頁組織開展班級辯論會,要求學生圍繞主題“美國的霸權主義”展開辯論。本以為,這樣宏大的命題對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來說,或許過于高深。但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們為了更好地參與辯論,在辯論開始前便積極地查閱相關書籍報刊,閱讀了大量資料,準備得相當充分。因此,正式辯論時,孩子們豐富的儲備和獨特的觀點,奉獻了一場讓蘇頁迄今記憶猶新、贊不絕口的精彩辯論。
舍得留時間和空間給學生,還意味著對孩子的相信。生活中,蘇頁可以說是“貓爸”一般的溫柔父親。他從來不給孩子報課外補習班,要求孩子一定要去學什么,除非是孩子自己提出來想學。有時候,當孩子自己想報補習班時,蘇頁甚至還會勸阻,“我小孩之前學籃球,占用了周六周日的兩個下午時間。然后,有一天他回家和我說,爸爸我想學書法。我一看,書法課是周六和周日上午。我說不行,兩個休息日,四個半天,你全部用補習班占完了,那你哪里還有時間玩呢?我不主張你這樣做。”于是,在蘇頁的引導和建議下,孩子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書法課保留,兩個半天的籃球調整為一個半天,剩下半天用來盡情自由地玩。
“你不給孩子時間玩,他就會每天想著如何找時間玩?!痹谔K頁心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只有釋放和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培養出孩子們健康快樂的良好心態。他相信,良好的心態,是人一生成長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愉快的玩,開心的學,就是蘇頁對孩子們童年的最深切的期待。正如??谑械谑恍W雕刻在學校建設外墻上的辦學理念,“讓一切美好與兒童相遇”。
蘇頁
海南省??谑械谑恍W副校長。中共黨員,高級教師,先后榮獲“海口市優秀班主任”“??谑袃炐憬處煛钡葮s譽稱號。2011-2012年度“教育部第七屆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優秀指導教師,第八屆“全國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撰寫的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榮獲省市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