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因國際環境變化、國內形勢復雜出現再次泛起的局勢。否定革命、戲說和歪曲歷史的新情況是再次發展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重要特點。高校文化安全包括高校物質文化安全、高校制度文化安全和高校思想文化安全,維護高校文化安全對保證國家文化安全、延續優秀民族文化、促進學子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歷史虛無主義進入高校,給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民族文化延續、思想工作開展都帶來了挑戰。對此,必須要以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牢固主流意識形態陣地,以傳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培育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史學觀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以加強校園文化安全體系建設構筑維護校園文化安全堡壘。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高校文化安全;影響;對策
當前,我國社會發展處于重要轉型期,各種社會思潮層出不窮,歷史虛無主義便是其中一種對我國社會影響較大的思潮,這種社會思潮將真實歷史“虛無化”、虛假歷史“真實化”,嚴重干擾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進程。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盵1]目前,歷史虛無主義正在高校泛起,對高校文化安全構成了威脅。因此,揭示歷史虛無主義對高校文化安全的危害并提出相應對策,不僅是培養高校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要求,而且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需的課題。
一、歷史虛無主義的背景及其主要表現
社會思潮是指“在社會變革時代(在社會心理演化的基礎之上),由一定思想理論引領的,反映社會歷史走向訴求的,影響面很廣的思想觀念或傾向”[2]。我國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20年代以胡適等人為代表的“全盤西化”論,產生于上個世紀60年代,發展于改革開放后,再次泛起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不難發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活躍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歷史虛無主義得以再次泛起與其所處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連的。
當時的時代背景可以從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展開分析。一方面,就國際環境而言,蘇東劇變隨之而來的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潮期,這一事件給歷史虛無主義的再次泛起帶來了兩個契機。其一,蘇共解散給西方反共勢力提供了瓦解社會主義陣營的新方略。不可否認,蘇共解散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其中他們對革命歷史的否定則為其解散挖掘了墳墓。前有赫魯曉夫為打破斯大林的個人崇拜詆毀斯大林,被西方反共分子利用,掀起了“打倒共產黨”運動;后有戈爾巴喬夫推行“新思維”改革,以“重評斯大林”運動為出發點,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進行否定,要求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這些所謂的“改革”,最終導致蘇聯人心渙散、社會動蕩。這也給西方反共勢力提供了新思路,當民眾對革命歷史的信念動搖的時候,其共產主義信念也會隨之瓦解,尋求新的出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也就成為了西方進行文化滲透的重要工具。其二,當時的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是西方“和平演變”策略的重要目標。就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情況對比而言,資本主義國家一直處于優勢地位,在蘇聯解體之后,中國仍然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自然變成了西方“和平演變”策略的主要對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再次泛起則是西方運用理論武器推行其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的重要表現。
另一方面,就國內形勢而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也再次蠢蠢欲動。其一,社會發展帶來的各種思潮為其提供了溫床。改革開放以后,在經濟上,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在思想文化領域,則對應的是各種社會思潮的傳播,在這些思潮之間存在著相互推進的關系。比如當時在西方泛起的“改良主義”思潮,他們否認俄國十月革命的重要作用,中國的部分學者受到該種思潮的影響,也對中國近代史進行倒位性研究,用改良的觀念否認中國的革命歷史。諸如此類的社會思潮為民眾包容和接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奠定了基礎。其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待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和認同的現象隨之出現,并且伴隨著相應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在西方有心之士的煽動下,人們更為追求西方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價值觀,逐漸發展成為對西方文化的盲目接受和認同,開始肯定一些否認歷史的思想觀念,這也帶來了歷史虛無主義傳播的新途徑。
歷史虛無主義在國內外共同因素的作用下開始在中國迅速發展起來,他們以否定中國革命歷史為中心,在新的歷史條件中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否定革命,主張改良。革命是指在階級矛盾不可調節的情況下人民運用暴力武器推翻舊的社會制度。在歷史虛無主義者看來,無論是農民主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還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亦或是中共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都是不理性的激進的運動,只會帶來流血和犧牲,使國家處在災難和痛苦之中,因此我們應該“告別革命”。他們追求和弘揚改良主義,認為對不相適應的部分應該進行局部的調整,因此他們過分拔高了洋務運動、清末新政的作用,認為維持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最佳選擇就是改良。
第二,戲說歷史,抹黑英雄。英雄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一個重要因素。歷史虛無主義則對這些英雄人物所起的歷史作用做出否認,甚至詆毀和諷刺英雄人物,對某些反動分子則以重新評價來“翻案”。其中被歪曲得最嚴重的就是毛澤東,歷史虛無主義者對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錙銖必較,夸大這些錯誤在歷史上的負面影響,誣陷其“獨斷”“專制”“個人主義”,同時對他的生活進行丑化和抹黑,由此否定毛澤東的一切偉大成就,甚至進一步質疑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性和進步性。除了毛澤東,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孫中山也被他們看作是“歷史的罪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先驅李大釗也被視作“叛國者”,與此截然不同的是,慈禧、李鴻章等人則被塑造成中國歷史上真正的英雄。
第三,歪曲歷史,否定人民選擇。他們對歷史的歪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美化侵略,歪曲中國近代史。在歷史虛無主義者看來,正是西方的侵略為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打開了中國現代化的大門,他們忽視了侵略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惡果。其二,否定中國共產黨。否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及其勝利果實,認為五四運動并沒有給國家帶來任何進步,其意義僅在于完成了“以俄為師”“以英美為師”。并且以某些故意截取的資料對中國共產黨的功績進行弱化,不承認中國共產黨在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時,他們夸大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所犯下的錯誤,借此否定其歷史功績,質疑其執政地位的合法性,妄圖動搖黨的執政根基。其三,否定社會主義道路,歪曲中國的改革開放。他們用西方的話語體系來解釋中國道路。他們污蔑歷史和人民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掛羊頭,賣狗肉”,雖然高舉社會主義旗幟,但根本上還是資本主義,中國并沒有跨越“卡夫丁”峽谷,中國需要套用西方模式,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成分發展。
綜上所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是在蘇共解體、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再次發展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其表現形式直接、多樣、公開,通過否定革命、否定英雄、否定中國共產黨、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及鼓吹“侵略有功”論來宣揚資本主義制度的科學性,旨在否定中國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侵蝕人民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理想。
二、高校文化安全的基本內涵及其重要性
黨的十九大指出,新時代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要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視作基本方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3],文化安全作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一環,是促進國家繁榮發展和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基礎。近年來,西方文化滲透勢力將高校作為傳播其主張的重要陣地,由此對高校文化安全進行概念界定、充分認識其重要作用已經成為了一個刻不容緩的議題。
高校文化安全的含義可以從高校物質文化安全、高校制度文化安全和高校思想文化安全三個層次進行解析。第一,高校物質文化安全。這是指對高校內部的各種客觀實體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一方面指各種有形的硬件設施,如???、校史館、期刊書籍等,另一方面指高校師生在學校中的行為文化,如各種社團活動、校園比賽等。第二,高校制度文化安全。這是指高校對于校園的規章制度、組織機制、教育計劃等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同時這些制度文化可以得到人們自覺地遵守和執行。第三,高校思想文化安全。這是指高校內部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有其自主性和獨立性,并且可以在整個社會文化中發揮良心作用。當前,西方文化不斷滲透到我國高校文化體系中,為了更好地應對西方反動勢力的陷阱,鞏固我國的文化安全,牢固總體國家安全觀,我們必須要引起對高校文化安全作用的重視。
第一,維護高校文化安全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基石。高校文化是國家文化的重要一環,承擔著文化交流、傳播、發展的時代責任。其一,在文化領域有著突出貢獻和作用的學者大部分就職于高校,他們是進行學術研究、發展文化的重要力量。其二,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集聚了一個民族的青年群體,他們承載著未來社會的前進方向。其三,高校本身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在其中外來文化可以得到充分的包容和發展,如果高校文化不安全,國家文化不僅在外難以得到平等交流的機會,而且在內也更難繁榮發展,從而導致國家文化安全失去重要支撐。
第二,維護高校文化安全是優秀民族文化延續的需要。高校文化對于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培養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這種作用首先表現在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高校大學生正是將民族文化展示到世界舞臺上的主力軍,而要完成這一歷史任務,首先就需要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但現在,西方反動勢力利用自己在技術和經濟上的優勢,大力傳播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民族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中形成了一種潮流和時尚。如今熟讀孔孟經典、國學精華的學生少之又少,他們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反倒大肆慶祝西方的各種“洋節”,可見當前大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已經淡薄到難以忽視的地步了。因此,我們只有在文化交流中保證高校文化的獨立性,才能將民族文化傳承和發揚開來。
第三,維護高校文化安全是促進學子成長成才的要求?,F在的大學生生活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在國外文化熏陶下成長的他們,對各種各樣的文化的接受度和包容度都大大提升,甚至部分學生由于受到外來文化影響更深,他們更傾向于用西方思維思考問題。這也為高校文化安全敲響了警鐘,如果高校不重視文化安全的維護,西方各形各色的文化便會在校園里擁有肆無忌憚傳播的機會。而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未成熟,他們并沒有具備對這些多樣化文化的鑒別能力,如果缺乏正確的思想教育,極有可能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慣,丟棄我們自身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美德。因此,高校文化安全其實是高校學生接觸積極健康的正向文化、辨別和抵制各種腐朽落后的負向文化的保護墻。
綜上所述,維護高校文化安全就是要維護高校的物質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思想文化安全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從國家層面來看,它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要求;從民族層面來看,它是維系民族文化發展的要求;從個體層面來看,它是保證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要警惕各種社會思潮給高校文化安全帶來的影響,積極探索維護高校文化安全的現實路徑。
三、歷史虛無主義對高校文化安全的危害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盵4]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這句話就概括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同時,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歷史虛無主義有著錯誤的傾向,在高校中廣泛地傳播對尚未構建起高校文化安全體系的我國而言,依舊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大挑戰。
第一,高校師生的政治信仰動搖,使高校主流意識形態面臨挑戰?!皻v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5]改革開放以來傳播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具有明確的政治指向,他們不僅涉及到史學觀點的正誤之分,更重要的是威脅到了立國之根本。其一,動搖了師生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堅定。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指導,帶領中華民族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歷史虛無主義通過攻擊中國革命歷史,將矛頭對準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在其影響下,部分師生已經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表示懷疑,他們認為西方的社會形態才能夠促進社會發展。而高校師生只要偏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會出現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產生質疑和偏離,從而威脅到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其二,動搖了師生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信心。歷史虛無主義對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的作用、形象進行了歪曲和抹黑,在此情況下,部分同學會認為中國共產黨難以擔當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對黨的領導失去信心。其三,動搖了師生對共產主義信念的堅持。歷史虛無主義否認四項基本原則的科學性、否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正義性,顛倒黑白,妄圖以西方學者的錯誤觀點實現其“全盤西化”的目的,進而也就會動搖高校師生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他們會錯誤地認為西方資本主義道路才是國家的最終歸宿。
第二,高校師生的民族精神消融,使高校民族文化延續面臨挑戰。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存在著聯結關系,因此對民族文化的否定和遺忘伴隨著歷史虛無主義,對歷史的一知半解也會造成民族虛無主義。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進程中孕育了不畏強暴、英勇抗戰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撓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一呼百應的辛亥革命、民心所向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都是民族精神的優良展現。但歷史虛無主義否定革命的合理性,否定革命的領袖人物,這必然會導致對中華傳統民族精神的消融。同時,在其觀點的進一步滲透下,部分師生可能不僅會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貶低、詆毀傳統文化中積淀的民族精神,而且會過度崇拜外來文化,吹捧西方文明。同時由于歷史虛無主義中強調的對史學的錯誤研究方法,如放棄唯物史觀視角、過分放大歷史細節等,極有可能影響高校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進而威脅到高校學術研究的創造性和科學性。此外,值得引起我們關注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失去了解的師生們,在西方文化的侵蝕之下,極有可能丟失民族文化信仰,這使傳統文化的道德體系也面臨著消解的調整。
第三,高校學生的史學觀點混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挑戰。從史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歷史虛無主義并不是一個足以引起大家關注的史學觀點,但是其對歷史、對民眾、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卻是極其嚴重的。歷史虛無主義否定真實歷史、扭曲歷史本貌、埋葬歷史真相,他們歪曲了中國近現代史、黨史和國史,這會造成大學生的對所學歷史知識產生懷疑,甚至會對黨和國家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同時也會造成大學生價值觀念模糊,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壓力和難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擔者引導育人、堅定信念的重要任務,當以歷史虛無主義為代表的社會思潮席卷高校時,將對高校的主流價值觀造成沖擊。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存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等問題,加之歷史虛無主義潛移默化的攻擊,在史學觀點混亂和價值觀念模糊的條件下,以史學類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潰堤口,其他課程所面臨的懷疑的聲響也將絡繹不絕。因此,從長遠來看,歷史虛無主義在高校的泛濫將會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困境和挑戰。當然,其背后隱藏的黨和政府公信力喪失這一深層原因也值得我們深思。
綜上所述,從高校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來看,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給高校文化安全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忽略的。就政治領域,該思潮會導致高校主流意識形態遭遇挑戰,致使師生喪失政治信仰;就文化領域,該思潮會導致師生民族精神遭遇挑戰,致使其放棄對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就教育領域,該思潮會導致學生史學教育遭受挑戰,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困難。因此,阻止以歷史虛無主義為首的社會思潮泛濫,探索維護高校文化安全的路徑已經成為了亟待我們解決的問題。
四、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維護高校文化安全的路徑
“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盵6]青年作為黨和國家開展工作的重要對象,他們身上也肩負著希望和未來。但是由于歷史虛無主義對高校文化安全的破壞,部分青年已經出現政治信仰動搖、民族精神消融等消極現象。因此,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維護高校文化安全的任務已經刻不容緩。
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牢固主流意識形態陣地?!爸挥姓嬲笋R克思主義,才能在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才能更好識別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更好抵御各種歷史虛無主義謬論。”[7]一方面,應當明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v觀中國近百年的抗爭歷史,馬克思主義作為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最終指導人民贏得了抗爭的勝利,究其根本來說,是由其科學性決定的。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應當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大眾性建設。歷史虛無主義對歷史的顛覆、惡搞反而引起了高校師生的關注,對他們產生了一種吸引力。而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大眾化就是消解這種吸引力的有力武器,我們要將高校師生的注意力放到對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活力中去,讓他們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魅力,主動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問題,成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有力法寶。
第二,傳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培育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盵8]優秀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存的支柱和根基,在高校中弘揚和傳承優秀民族文化,重在三個加強。其一,加強傳統美德教育。通過開設專門的德育課程、開展專項的德育實踐活動等,提高師生自身道德修養、塑造良好道德人格。其二,加強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建設。要建立一個學科和時代相適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傳統文化教育體制,培養專業的傳統文化教育隊伍,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其三,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吸引力。目前,我國傳統文化的創新水平還不夠高,無論在文學領域還是電影領域,富有西方資本主義文化色彩的文藝作品似乎總是能受到青年群體的追捧。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給文藝創作者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寶庫,但并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因此,我們應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將科技和傳媒的力量注入到優秀傳統文化中去,彰顯中國故事的魅力。
第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史學觀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皻v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盵9]習近平總書記曾經用“四個最好”明確過歷史的重要性,對于國家而言,我們只有知曉這個國家的歷史,才能讀懂這個國家的現在,從而才能準確展望這個國家的未來。因此,國家的歷史是每一個人民都必須明確和掌握的,尤其對青年群體更是這樣。我們可從兩個方面來引導高校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和尊重。一方面,從客觀上以高校課程設置引導學生掌握正確歷史知識??梢酝ㄟ^調整《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國共產黨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課程的教學順序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識程度,比如學生在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再去結合相關歷史知識學習,就能更好地掌握何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甚至應該設置相應介紹社會思潮的課程,在對各種社會思潮有了科學認識的基礎上,才能有效鑒別和防御各種社會思潮對高校的侵害。另一方面,從主觀上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引導學生辨別各種西方文化。歷史虛無主義只是西方文化滲透諸多手段中的一種,想真正抵御西方反動勢力的攻勢,最根本的在于要使學生掌握唯物史觀的科學思維方法,要使學生能自覺地運用唯物史觀對西方文化進行選擇,吸收西方優秀文化、批判西方不良文化,提高高校文化軟實力,牢固高校文化安全。
第四,加強校園文化安全體系建設,構筑維護校園文化安全堡壘。高校文化安全體系的構筑依賴于高校文化安全機制建設、隊伍建設和環境建設的合力作用。其一,要將高校文化安全機制建設作為高校文化安全體系建設的屏障。建立其科學有效的高校文化安全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在維護高校文化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要在高校黨委的領導之下,對文化安全機制進行縝密部署。如導入文化安全監督機制,設立專門的文化安全管控部門,及時對威脅校園文化安全的隱形因素進行管控;加強各部門的協調合作,要將文化安全部署到各個部門工作的進程中去,充分保證高校文化安全。其二,以高校文化安全隊伍建設作為高校文化安全體系建設的基石。需要部署一支結構完整、秩序優良的隊伍到校園文化安全工作中去,以文化安全領導隊伍來保證高校文化安全部署的整體性,以文化安全宣傳隊伍來提高高校主流文化的影響力,以文化安全研究隊伍來加強對不良社會思潮的甄別力。其三,以高校文化安全環境建設作為高校文化安全體系建設的推手。文化是一種無聲的力量,是維護高校文化安全的重要推力,要以物質文化環境為載體,以制度文化環境為手段,以思想文化環境為關鍵,三個部分相輔相成、共同作用,形成維護高校文化安全的巨大隱藏力量。
綜上所述,抵制以歷史虛無主義為主導的社會思潮的不良影響,并不是單方面作用力可以實現的,要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為核心,以承續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為根本,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抓手,以健全高校安全文化體系為保障,發揮多維合力的作用,真正實現校園文化安全。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盵10]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歷史虛無主義再次泛起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現實表現。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維護其文化安全也有著重要意義。面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高校的肆意泛濫,不僅破壞了高校學生的歷史知識判斷力,而且瓦解了高校師生的政治價值觀、民族凝聚力,打開了高校文化不安全的大門。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我們必須要把握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發揚優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開展,完善校園文化安全體系建設。目前,中國正處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新時代歷史虛無主義也有了新特點,我們必須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給社會帶來的危害,運用科學的歷史思維學習歷史、思考歷史、研究歷史,才能打贏這一場保衛歷史、維護高校文化安全的戰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07).
[2]林泰.問道——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思潮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4.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1.
[4](清)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9:22.
[5]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讀本[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 195.
[6]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2.
[7]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
[8]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
[9]人民日報評論部.習近平講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
[10]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讀本[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185.
責任編輯? 楊定明
作者簡介:楊丹,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