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關系省內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從2022年7月開始施行,規定到2030年1月1日,廣東全省職工的醫保累計繳費年限都將統一為男性30年、女性25年。這意味著,在這個日期后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如果醫保繳費年限“不達標”的話,需要在退休之后選擇按月繳納或一次性補繳醫保,才可以繼續享受醫保待遇。今年以來,河北、山東、遼寧、廣東等省份相繼調整了醫保最低繳費年限要求,大多統一為男性繳費30年、女性繳費25年。
近幾年來,受老齡化加劇、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多地醫保基金已出現“虧空”情況,延長醫保繳費年限或將成為通行做法。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通知,決定2022—2025年在全國廣泛開展老年心理關愛行動。主要目標包括:了解掌握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與需求;增強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識,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提升基層工作人員的心理健康服務水平。
通知提出,各地按要求對老年心理關愛點常住65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心理健康評估,重點面向經濟困難、空巢(獨居)、留守、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由各縣(市、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協調相關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按照統一要求,組織老年心理關愛點做好具體工作。對評估結果顯示正常的老年人,鼓勵其繼續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并積極帶動身邊老年人共同參與社會活動;對評估結果顯示輕度焦慮、抑郁的老年人,可實施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心理干預,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并定期隨訪;評估結果顯示疑似存在認知異常或中度及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則建議其到醫療衛生機構心理健康門診就醫。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與第八版防控方案比較,第九版防控方案主要在三個大的方面進行了修訂:優化調整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期限和方式;統一封管控區和中高風險區劃定標準;完善了疫情監測的要求。新版防控方案是對防控工作的優化,絕不是放松防控,目標是更加科學精準。
全國首部地方性法規“公筷法”在浙江寧波誕生。《寧波市公筷使用規定》(簡稱《規定》)已獲表決通過,將按照法定程序報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后施行。
《規定》明確,公筷是指具有公用功能、用于分取菜點的公用筷子以及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餐具。在餐飲服務場所,兩人以上合餐時,應當使用公筷。《規定》倡導在家庭等其他場所合餐時也使用公筷。在餐飲服務場所,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為合餐者每人或者每菜配備公筷。餐飲服務提供者配備的公用筷子應當在顏色上區別于其他筷子,并標注“公筷”字樣。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在餐飲服務場所醒目位置設置公筷使用提示,并引導合餐者使用公筷。
《規定》明確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進行勸告,并可以通過政務咨詢投訴舉報平臺投訴、舉報。餐飲服務提供者未按規定配備公筷的,由商務、文廣旅游等行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并將相關情況納入餐飲服務行業監管信息。此舉意味著給消費者提供公筷并引導消費者使用,在以前是餐飲企業的自覺行為,但現在則具有強制性。
“CAR-T細胞療法”全稱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2021年在我國獲批上市,用于成人復發難治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醫院采集患者的T淋巴細胞,經過體外改造和擴增后,重新回輸到其體內,可“戰勝”體內的“腫瘤君”。
T細胞是人體內最主要的免疫細胞之一,充當著“哨兵”的作用,能發現并消滅“入侵人體的外來分子”。然而,“狡猾”的腫瘤細胞能避開T細胞的識別和攻擊,在人體內生存下來并不斷增殖。CAR-T療法就瞄準了這一點,通過增強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分辨和殺傷能力,來精準打擊腫瘤細胞,治愈癌癥。
CAR-T細胞治療是一種腫瘤免疫治療,但它不是可以量產的藥物,是因人而異的個體化精準醫療。這種療法在我國得到獲批與推廣,將為更多本土患者帶來生存的希望。
不少子宮肌瘤患者存在“絕經后子宮肌瘤就不是問題了”這種錯誤認識。雖然絕經后大部分子宮肌瘤會停止生長或縮小,但仍存在變性甚至惡變的風險。若出現肌瘤持續增大,或伴有疼痛和出血,一定要立即就診。
白癜風的發病與日光暴曬有一定關系。夏季陽光照射強度大,白癜風患者經過暴曬會造成黑色素細胞功能亢進,加速黑色素細胞消耗,白斑處沒有黑色素的保護,容易曬傷,易出現同形反應,造成白斑擴散。因此,白癜風患者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
英國科研人員發現,促進哮喘患者參與體育活動的干預措施,可以顯著改善他們的癥狀以及生活質量。
科研人員對1849名哮喘患者的癥狀和生活質量是否因干預措施而改變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促進患者參加體育活動的干預措施,在增加他們的體育活動量、減少久坐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和減少哮喘癥狀方面都有顯著好處。建議哮喘患者每周進行2~3次有氧鍛煉和/或抗阻訓練,每次持續30~60分鐘。

當人體遭遇炎癥或腫瘤,淋巴結會通過腫大、疼痛等方式發出求救信號。能摸到的淋巴腫塊若伴有痛感,大多是好事,因為腫瘤引起的腫塊通常是無痛的。
炎癥性淋巴結腫大,往往會疼。炎癥是引起淋巴結腫大最常見的原因,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癥性淋巴結腫大,會伴隨疼痛及壓痛,直徑一般不超過3厘米,且質地偏軟、界限清晰、形態規則、活動度較好。等到炎癥消除后,腫大的淋巴結多數也會跟著消退。
腫瘤導致的腫塊一般不疼。腫瘤性疾病導致的淋巴結腫大可分為血液淋巴系統腫瘤、實體腫瘤的淋巴結轉移。在前者中,淋巴瘤最常見,可導致全身多發、單發的淋巴結腫大。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實體腫瘤出現淋巴結轉移時,也會導致淋巴結腫大。這類淋巴結腫大摸起來質地偏硬、形狀不規則、不太能移動,還會進行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