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

小時候,我住在紅磚瓦房中,望著屋頂,好奇地問媽媽:“這房子是天生就長在這里的嗎?”媽媽哈哈一笑,解釋說,這間房子是鄰居們幫忙一磚一瓦蓋起來的。
后來,我看到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和雄偉的跨海大橋,好奇心再次被點燃——如此精巧美麗的形體,它們是怎么來的?父親告訴我,這些美輪美奐的形體,離不開建筑設計師的精心設計。
自此,我對各類建筑著了迷。那些優美的形體、砌合巧妙的磚瓦,還有其中的文化底蘊,都讓我深深沉醉。更重要的,我開始期待能創造出同樣讓人贊嘆的建筑,可以為大家的各類活動提供安全、舒適的空間。例如,住房作為每個人都需要的空間,它是如何利用窗戶為家中通風換氣,并營造豐富光影效果的?怎樣讓每一間屋子都變得更安全、更有趣、更人性化?我想知道這些該如何實現。于是,“想做建筑設計師”的種子在我心中扎了根。

建筑的設計介于技術和藝術、文科和理科之間。“既是技術,又是藝術”的特殊定位決定了建筑設計師的“文理雙全”。
在學習建筑學專業之前,我們要擁有較強的美術功底:部分大學在招收該專業學生時,需要進行美術加試。而且,在部分省份,高中分科時,大家至少要在物理、歷史、地理中選擇一門——這也是部分大學對建筑學專業學生的要求。

當然,僅有選擇是不夠的,要想成為建筑設計師,我們還要學好所選科目的課程,并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讓知識“活起來”。例如,當我們學會了杠桿原理,就可以用橡皮、直尺、鉛筆制作出簡易杠桿來驗證所學;當我們想象出美麗的建筑形態,就可以先用畫筆或積木來實現所想。
在課余時間,我們需要閱讀建筑類書籍,了解中外建筑發展史以及各地建筑的不同風格,拓展知識面,感受建筑的美妙。
中學時期,我翻閱了許多書籍,也參觀了不少建筑,對建筑的了解也不再浮于表面:中國的皇家祭天建筑祈年殿(天壇的主體建筑之一),按“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連木質構造里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藝術館,模仿鳥兒飛翔的姿態建成,它的神奇之處在于可通過機械傳動裝置,讓建筑頂部兩個像翅膀一樣的鋼結構羽翼在陽光下慢慢開合。此外,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樓等中國特色民居也讓我印象深刻。這些拓展很快轉化為動力,讓我在高考前的復習更有勁頭!

不論選擇什么職業,興趣都很重要。在遇到困難時,興趣會成為最強大的動力,幫助我們克服困難。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建筑并夢想成為一名建筑設計師,就從現在開始努力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也可以設計出為人們提供便利、帶來更好生活的偉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