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婕妤
“雙減”政策之下,作業管理成為一線教師迫在眉睫、需要重視的教學環節。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都要從學生學情出發,控制作業量,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上設計為教學目標服務的適量巧妙的隨堂作業,是我本學期孜孜以求提高課堂效率的重點。
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學情與教學要求,筆者的課堂作業分為鞏固知識型作業、形成技能型作業、發展思維型作業、延展寬度型作業,不同類型的課堂作業設置根據教學需求靈活穿插于語文課堂中。
一、鞏固知識型作業:立足教材,夯實基礎
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識字。小學任何學段,新課標都有明確的識字要求。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但仍需在課堂上精講生字加以鞏固。
為了了解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在課堂上可以以詞義聽寫、詞義填空等方式檢測生字詞,如此,既可檢測生字詞的書寫正確性,又可檢測詞義的掌握程度,一舉兩得。
筆者在執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九課《獵人海里布》時,為了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叮囑”“傾盆大雨”,在執教該課第二課時上課伊始,首先讓學生隨堂聽寫。
(第九課《獵人海里布》課堂實錄節選)
師:請寫出表示反復地吩咐的二字詞。
生:(書寫)
師:請寫出表示雨下得非常大,像用盆子潑下來一樣的四字詞。
生:(書寫)
師:(投影答案)請自行批改,注意“叮囑”的“囑”與“盆”的正確寫法。
通過精心設計鞏固知識性課堂作業,只需幾分鐘課堂時間,就能有效鞏固、及時反饋,使大部分學生當堂過關,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形成技能型作業:立足教材,超越教材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堂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學生在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環境中反復鍛煉,把所學的基礎知識、積累的優秀篇章、接觸的學習資源內化,從而掌握語文規律,形成技能。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對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展大有裨益。在執教這一單元時,筆者關注到單元圍繞著“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展開,為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提供了一個契合點。為了把該單元四篇課文中提到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落實到位,筆者執教完每篇課文都會對照該課重點學習的“閱讀方法”精心設計一個閱讀課堂作業,當堂檢測和鞏固學習效果。
《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的普遍特點是每一段圍繞一個內容來說明,篇章結構顯著,學生只需抓住每一段的關鍵詞句,即可把握整段內容。筆者抓住本課重點掌握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借助關鍵詞句,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用的時間”,設計如下課堂作業:
1. 屏幕計時開始后,快速閱讀文章《新奇的鐘表》,閱讀完后,記下自己的閱讀時間。
2. 邊閱讀邊畫出每一段的關鍵詞句,說說作者圍繞“新奇的鐘表”介紹了哪些內容。
既落實了本課教學重點,又引導學生把教材所學知識直接遷移運用,在實踐中鍛煉技能。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五年級以句段篇的訓練為基本內容,注重“篇”的訓練。結合單元的語文要素,訓練學生語文能力,落實本單元的重點,是語文教學應有之常態。
三、發展思維型作業:立足教材,引領深度
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時代的進步要求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創新的思維,這也給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展思維型作業的設計和實施,通過情境性、開放性題目,達成練習與檢測的目的,培養學生對語言表達規律深入探尋的興趣,以及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第21課《古詩三首》是三首關于景物描寫的詩歌,但表達的感情與意境卻各不相同。筆者在執教這一課時,抓住“景語表達情語”這一借景抒情法,設計如下課堂作業:
以下練習二選一:
1. 請選課文中的一首詩,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把詩人的心情與當時的情境寫清楚。
2. 請選課文中的一首詩,想象畫面,聯想生活事物、境遇,寫一首意境相近的現代詩,題目自擬。
這兩道題展現知識的梯度性,滿足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體現作業的分層要求。不拘泥于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大語文觀把學生引向更深層次的表達與更深遠的學習,立足教材,深度引領。
發展思維型作業的設計與實施,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教材,關注教材容易忽略的潛在資源,關注學生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資源,基于課堂學習的遷移實踐、思維提升、品質塑造,達成支持自我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不斷建構的目的。教師應多設計開放式答案的作業,引導學生思考,尊重見解,互相交流,追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四、 拓展閱讀:立足教材,延展寬度
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是談讀書的單元。本單元口語交際部分是要求學生搜集并整理閱讀過的書籍中喜歡的人物信息。
在開學初,筆者就發動學生閱讀《西游記》。每次閱讀完章節后,做好人物的信息卡片。等到學習第八單元時,要求學生根據書中的人物分類整理整本書的重要人物信息。讓學生從關注書籍中的某一個人物,拓展到關注其他重要人物,延展學生對整本書的認知深度,同時也延展學生思維的寬度。
緊緊圍繞“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延展寬度”四個方向設計作業,不斷地深化課堂改革,立足教材、夯實基礎,超越教材、引領深度,延展寬度,在減少家庭作業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教師應提高課堂質量,精設精煉,不斷研磨教材,設計為教學目標服務的適量課堂作業,力求高效高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