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帥 仲嘉維
摘 要 為測度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狀況,從質效提升、社會貢獻、綠色發展、創新能力4個維度構建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的評價指標,運用熵權法測度山東省16個地級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水平。結果表明,2017—2020年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有一定提升,但在綠色發展、創新能力等方面略有不足。建議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熵權法;山東省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5.0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對經濟發展的認識更全面,要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個維度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應與時俱進由追求產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同時應構建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地評價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
在農業高質量發展理論內涵方面,任保平等認為高質量發展是多方面的,它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以內涵型驅動為增長動力,將產業向高附加值轉變的過程[1];韓長賦則認為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進而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同時兼顧產品質量、產業效益、生產效率、經營者素質、國際競爭力和農民收入等方面[2];王曙光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應實現人與自然的平衡、人與人的平衡、人與自我的平衡[3]。在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方面,張建偉等從農業經濟動力機制、農業經濟結構優化、農業經濟系統穩定、農業經濟綠色發展、農業經濟福利共享5個方面構建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4];辛嶺等以綠色引領發展、供給提質增效、農業規模經營及產業多元融合狀況測度農業高質量發展[5]。
為測度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狀況,本文從質效提升、社會貢獻、綠色發展、創新能力4個維度構建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對山東省2017—2020年農業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分析。
1 ?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山東統計年鑒》《青島統計年鑒》及山東各地市2017—2020年的統計年鑒。由于部分統計發布的數據缺失和不連續,在分析數據特征后利用插值法進行了測算插補。
1.2 ?研究方法
采用熵權法對山東省16個地級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然后引入障礙度模型對農業高質量發展進行障礙因子診斷。
1.2.1 ?評價指標選取
依據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要求,以及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遵循指標選取的科學性、系統性,數據的可得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從質效提升、社會貢獻、綠色發展、創新能力4個維度,構建了包括19個二級指標的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1.2.2 ?發展水平測度方法
1.2.2.1 ? ?評價矩陣標準化
設n為研究樣本數,反映其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指標有m個,分別為ri(i=1,2,…,m),從而獲得評價矩陣為:A=[(aij)n?m](i=1,2…,n;j=1,2,…,m)上式中,aij為第i項指標在第j個年份上的原始統計數據。本研究以山東省16個地市為研究對象,選取19個測度指標對山東省農業高質量水平進行測度。因此,n=16,m=18。由于測度體系中各測度指標的測量單位存在差異,故采用極值法對原始統計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即對評價矩陣標準化,得到標準化后的矩陣。由于指標中有正向、負向之分,標準化處理公式見式(1)和式(2)。
正向指標:[Aij]=[aij?aminamax?amin] (1)
負向指標:[Aij]=[amax?aijamax?amin] ?(2)
在式(1)和式(2)中,[Aij]為對[aij]進行標準化處理后的數值,[amax]為[aij]中的最大值,[amin]為[aij]中的最小值。
1.2.2.2 ? ?定義熵值
利用標準化后的矩陣A,對有n個研究對象,m個研究指標(n,m)的評價問題,計算相關各指標的信息熵。第i項指標的熵值可定義為式(3)。
[Ej]=-k[j=1mfijlnfij](0≤[Ej]≤1) (3)
其中k=[1lnm](k>0),[fij=Aiji=1mAij]。
1.2.2.3 ? ?定義熵權
定義第j個指標的熵值之后,可以得到第j個指標的熵權,見公式(4)。
[wj]=[1?Ejm?j=1mEj] ?(4)
1.2.2.4 ? ?計算綜合評價指數
計算農業高質量發展各維度指數和綜合指數,公式如下。
[gi]=[jmAijWij] ? (5)
[gi]為第i個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
1.2.3 ?障礙因子診斷方法
通過引入障礙度模型對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進行障礙因子診斷,具體步驟如下。
1.2.3.1 ? ?定義因子貢獻度
因子貢獻度是單向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程度,公式如下。
[Fj]=[Riwj] ? (6)
式(6)中,Ri為綜合評價模型中第 i 個子系統的權重,[wj]為第i個子系統中的第j個指標的權重。
1.2.3.2 ? ?定義指標偏離度
測量方法如下。
[Dj=1﹣Aj] ?(7)
其中[Aj]為經過標準化后第j項指標的值。
1.2.3.3 ? ?定義障礙度
測量方法如下。
[Hj]=[FjDj]/[j=1m(FjDj)]×100% ?(8)
式(8)中,m表示指標的個數。
1.2.3.4 ? ?障礙程度衡量
在分析單向基礎指標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限制程度的基礎上,集成衡量各子系統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障礙程度,測量方法如下。
[Sj]=[j=1mHj] ? ?(9)
2 ?結果與分析
2.1 ?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結果
從各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綜合來看(見表2),山東省平均水平為0.459 3,共有7個地級市超過平均水平,共有6個地級市綜合得分超過0.5。1)質效提升維度。山東省平均水平為0.118 2,僅有4個地級市高于平均水平,其余地級市均低于平均水平。2)社會貢獻維度。威海市得分最高為0.173 8,是威海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菏澤市在此維度得分最低為0.054 9。3)綠色發展維度。各市比較均衡地在0.1左右浮動。4)創新能力維度。各市差異較大,沿海開放城市普遍高于內陸城市。
2.2 ?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障礙因子診斷結果
為了更全面多維地分析認識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選取各市農業高質量發展障礙度前5的關鍵障礙因素作為識別主要障礙因子的依據,如表3。
由表3可知,質效提升維度和創新能力維度是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障礙維度,山東省16個地市排名第一位的障礙因子均位于上述兩維度中,其中科研人員數量是主要障礙因子,勞動生產率位于第二位。分地市來看,濟南、青島、濰坊、臨沂農業高質量發展主要受勞動生產力制約,本文認為上述4市受地形及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耕地零星分布,農業機械難以使用或使用成本高,農活主要依靠人力從而導致勞動生產率低下。與此同時,有11個地市農業高質量發展主要受R&D活動狀況的影響,對科技投入低,科研人員數量少,創新力弱,農業高質量發展后勁不足。社會貢獻與綠色發展兩個維度也對部分地市農業高質量發展造成一定制約,仍然不可忽視。
3 ?小結與建議
3.1 ?小結
自2017年提出農業高質量發展概念以來,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有6地農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超過0.5。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提高主要集中在質效提升方面,其余3個緯度得分相對較低,這與障礙因子診斷結果基本一致。總體來說,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較好,但不夠均衡,太過依賴生產效率的提升。
目前,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以下問題:1)農業高質量發展區域差異大,綜合評價最高得分0.607 9,最低僅為0.367 0,相差0.240 9,農業高質量發展狀況極不平衡,矛盾突出。2)大部分地區勞動生產率低下,產業鏈短。3)科研經費投入水平低,科研人員數量少??蒲腥藛T福利待遇低,人員流失嚴重。4)部分城市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低,糧食對外依存度高,農產品外貿效益低。
3.2 ?建議
為促進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建議:1)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高質量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以農民為中心的發展。要培養村民的政治參與意識與協商能力,以及在村委會注重聽取村民意見,整合村民意愿,積極引導農民參與公共決策,增加農民對農村公共事務的影響力。
2)實現農業高效高質發展。山東丘陵、中部山地地區耕地碎片化難以采用傳統的農機具,要根據地域特色研發新型農機具,以及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調整農業結構,延長產業鏈,使農業向多元化發展。
3)提升創新能力。加大科研經費支出,健全科研經費使用制度,使科研經費的收支公開透明,把錢用在刀刃上。
4)拓寬農產品出口渠道,提升農產品品質。各地市利用好當地的公路、鐵路、航運資源積極對外尋求優質客戶資源,提升農產品品質達到出口國家要求標準,利用好“三品一標”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
5)實現農業平衡發展降低地區差異。針對各地特點制定相應方案政策,促使各地區資源的充分利用。建立幫扶機制,發達城市主動對接落后地市,落后地市積極取經,實現共同發展。
6)重視綠色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研發高效、精準、低殘留的化肥農藥,提高農業生產資料利用率,加強農用薄膜的二次利用,實現綠色清潔生產,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參考文獻:
[1] ? 任保平,李禹墨.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評判體系的構建及其轉型路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105-113.
[2] ? 韓長賦.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J].甘肅農業,2018(5):6-10.
[3] ? 王曙光.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與中國經濟高質量均衡增長[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24):40-51.
[4] ? 張建偉,蒲柯竹,圖登克珠.中國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構建與測度[J].統計與決策,2021(22):89-92
[5] ? 辛嶺,安曉寧.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與測度分析[J].經濟縱橫,2019(5):109-118.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