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作為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溝通方式,既可以做到“良言一句三冬暖”,也能做到“惡語傷人六月寒”。什么樣的話語讓人聽后不悅?如何與人交流讓彼此更愉快?本期我們就來一起討論有關“交流”的話題。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感到生氣、難過或者憤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遭受著“語言暴力”的同時,可能有意無意間也在實踐著“語言暴力”。先來測試一下你和家長、同學、朋友進行交流時的語言習慣吧!
一 測試你的交流方式
場景一
媽媽的手機沒電了,問你:“有沒有看到充電器?”你說()
A 我沒看到,又不是我拿的,找不到別賴我。
B 我怎么知道?總說我丟三落四,你自己的東西怎么不看好?
C 別急,我?guī)湍黄鹫摇?/p>
場景二
期末考試后,你的成績不理想,好朋友安慰你說:“別難過了,我考得還沒你好呢!” 你說()
A 你這話說的,我能跟你比嗎?
B 我再差也不能比你差呀!
C 不如我倆一起努力,爭取把成績都提高上去。
場景三
朋友送一本書給你作為禮物,而這本書你讀過,你說()
A 哎呀,這本書我都看過了,沒有新意。
B 這本書是你看完不想要的吧?
C 你也喜歡這本書嗎?我們真是有相同的喜好。
場景四
同學請你講題,你講了一遍后她似乎還是沒聽懂,你說()
A 難道你還沒聽明白?
B 你這智商,我是無法教會你了,另找高明吧!
C 我是哪里沒說明白?你給我指出來吧。
場景五
在學校掃除,同學干活兒的時候不小心劃傷了手,你說()
A 你看看你,就不能小心點兒嗎?
B 干這點兒活兒都不會,你還會什么?
C 很疼吧?我陪你去醫(yī)務室清理下傷口。
場景六
吃晚飯時,你和家人分享學校里發(fā)生的事情,你說個不停,家人說()
A 食不言寢不語,吃飯的時候還是少說話。
B 吃飯也堵不住你的嘴,小心噎到!
C 別光顧說話,一會兒飯菜涼了就不好吃了。
答題完畢后,選擇最多的字母即為測試的最終結果。
A 林中翠竹:耿直的你“心無旁騖”,說話不假思索,有一說一,偶爾會得罪人于無形中。了解你的人會知道,你沒有惡意,只是不善于掩飾自己的情緒而已。若多加注意,相信你會更受人歡迎。
B 沙漠仙人球:是沙漠艱苦的環(huán)境,讓仙人球把葉子進化成針狀。說話刻薄的你,大概率生活在言語的“刀光劍影”中,練就出了同樣的本領。干旱的環(huán)境你都能適應,在水分充沛的地方,你也可以學著讓自己變得柔軟、舒展,讓人更樂意接近。
C 山谷丁香:如一縷山谷的清風,柔和中透著淡淡幽香,聽你說話讓人渾身舒爽。恰到好處的善解人意散發(fā)著你的魅力,沒有人不喜歡與這樣的你相處。
二 與人交流的重要性
雖說“童言無忌”,但我們也不能總把直性子和率真當借口,不約束自己,任由“不好好說話”的小樹肆意長大。大家先來分析一下,不適當?shù)难哉Z交流的壞處有哪些呢?
可可? 都說刀子嘴豆腐心,心是不是像豆腐那樣軟不知道,但“刀子嘴”的厲害我可見識過了。我姥姥有時候說出來的話,我聽后胸口就像被一把大錘砸到一樣難受。
紅色氣球? 在氣頭上的時候,也許只是為了發(fā)泄憤怒,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可這無形中的“語言暴力”,是把雙刃劍,刺痛著別人,自己也會跟著受傷。
玉蘭花開? 不好好說話,傷害的往往是自己身邊的人。我們在街上偶遇陌生人都知道友好對待,卻把難聽的字眼留給親友,確實很悲哀。
車厘子就是櫻桃 不好好說話的人喜歡把關心的話說成責備,從不甘心陳述回答,就是喜歡做反問小能手。
午后紅茶(心理學專家) 不好好說話的人習慣用指責的方式進行溝通。當不如意的事情發(fā)生時,這類人喜歡外求原因,通過責任轉移來緩解內心的壓力。這樣的溝通方式往往是在幼年時的家庭環(huán)境中,不自覺地學會的。
繁星(心理咨詢師)? 一般指責有多兇狠,內心就有多無力。說出難聽話的人,往往心中感受不好,沒有余力控制情緒,也就無法說出平和的話來。
仰望藍天(家長) 我在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給自己的影響,但脾氣上來的時候,很容易就言語不柔和。但我平靜下來后,會再次和孩子溝通,希望他能學會好好交流。
如果在同學們的家中也有習慣性不好好說話的人,請把本文推薦給他們閱讀,因為好好說話不僅要靠個人的努力,只有大家都想去好好說話,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交流環(huán)境。
芒果樹(老師) 不好好說話很容易導致矛盾激化,關系破裂;好好說話,不僅能及時解決爭執(zhí)和矛盾,還能讓對方身心愉悅,升華情感。希望我們每個人說話時都能夠“三思后行”,通過學習提升自我、提高情商,不讓語言成為分裂情感的利器!
三 說話的技巧
好的與人交流方式是經(jīng)過思考后提升的溝通能力和說服力,它不是一項天賦的技能,可以通過后天學習,讓我們能做到善良而不木訥,聰明卻不尖銳;性格灑脫也顧及他人感受,心思細膩卻不瑣碎絮煩。
交流三步法
第一,表達觀察而非直接評論。觀察是我們看到的事實,而評論是我們對事實進行反應后的看法。
例如:媽媽看到孩子早晨起床慢吞吞地穿衣服。
表達觀察:你這次穿衣服花了20分鐘,時間快來不及了。
直接評論:你總是這樣,一大早就開始磨蹭,還想不想上學了?
用表達觀察去代替直接評論,像“老是”“每次”“經(jīng)常”“永遠”等,這些帶有情緒的評論往往會夸大事實,盡量減少使用這類詞匯,殺傷力就會降低很多。
第二,表達感受而非擴展想法。
例如:朋友跟你鬧別扭,故意不和你說話。
擴展想法:你再這么鬧下去,咱們朋友都沒法做了。
表達感受:你不搭理我,我有些難過,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熟悉表達感受的詞匯:
愉快、快樂、開心、歡喜、幸福、感動、感激、興奮、振奮……
害怕、緊張、著急、擔心、傷心、悲傷、失望、遺憾……
學著用詞語準確形容自己的感受,更容易讓別人知道我們的真實想法,有助于解決問題,不容易激化矛盾。
第三,直接說出需要代替批評。
使用反問語句“你就不能……?”“你就不會……?”是用批評的方式來提出主張,通過施加壓力的方式讓對方完成自己的需求。沒有人喜歡被迫做事情,不如直接提出你的需要。
例如:“你就不能把黑板給我擦了?”換成“你個子高,擦黑板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第四,請求具體而非寬泛命令。
把需要、請求簡單直接地表達出來,也就是請求具體化,而不是頤指氣使。
例如:“媽媽,你能不能多關心一下我?”換成“媽媽,希望我講事情的時候,你能看著我。”
與人交流小貼士
1.口比腦慢,不經(jīng)過大腦思考的話,不要張口就說。
2.遇到急事時,先冷靜再說話。
3.容易傷害到別人的事情,干脆不說。
4.提醒別人的事情,風趣幽默地說。
5.兩個人的事情,商量耐心地說。
6.沒有發(fā)生的事情,不要猜測亂說。
大腦是有自我暗示功能的,如果我們整天氣呼呼地與人交流,大腦就認為我們很生氣;如果用溫和的方式好好說話,不僅舒緩了情緒,心情也會越來越愉悅。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一起好好交流溝通吧!
來信地址:沈陽市和平區(qū)北五經(jīng)街21號? 新少年雜志社 “多多熊”收
郵? ? 編:110003
電子信箱:duoduoxiong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