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喜 胡南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之傳統美德。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切實加強學生勞動教育工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磨練意志品質,激發創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相當一段時間,很多學校不愿、不想、不敢開展勞動教育,課表上的勞動課和課本只是擺設。更讓人憂心的是:不少青少年好逸惡勞,甚至把勞動當成恥辱。如何利用學校、家庭現有教育平臺,充分合理地挖掘勞動實踐的育人價值呢?
一、旗幟鮮明唱響,培養健康勞動觀
“勞動創造了人的本身。”“勞動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決定力量。”不可否認,演藝圈盛行天價片酬和陰陽合同,娛樂選秀節目批量造星,當今“流量小生”一夜暴富,網絡紅人靠打賞日進斗金,這些社會不良風氣,如同霧霾一般無孔不入,不僅讓很多成年人亂了方寸,同時也侵蝕了中小學生幼小的心靈,扭曲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助長了學生好逸惡勞、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班會、班團活動、校園廣播等教育平臺和輿論陣地,旗幟鮮明唱響“熱愛勞動光榮,躲避勞動可恥”,幫助學生樹立“熱愛勞動光榮,躲避勞動可恥”的觀念,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勞動觀。讓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尊重每位勞動者,特別是尊重學生身邊的環衛工人、學校食堂的工作人員,尊重他們的勞動。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勞動才是財富的源泉——“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明晰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一個社會,不管其科技發展到何種水平,不可能全由機器人打理,依然需要各種各類大量的勞動者從事各種具體勞動。試想,一個城市,如果沒有成百上千環衛工人,每條街道該會是何等臟、何等臭!當你坐在寫字樓點起外賣,你可知道有多少快遞小哥,多少種菜的、物流的和廚師默默付出,辛苦勞動,才能成就你的輕松與方便?不妨想想,我們親朋好友肯定有不少人每天都在從事諸如物流、快遞等具體工作,有了他們,才有了城市的繁榮;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生活的便捷。我們沒有理由不尊敬他們、不尊重他們的勞動。
二、家校巧妙聯手,培養愛勞動品質
“磨刀不誤砍柴工!”學校和家長要竭力轉變教育觀點,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家校聯手,借用學校和家庭勞動教育平臺,培養學生愛勞動的良好習慣與品質,并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每個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教室、寢室、學校環境區就像自家庭院一樣,班內衛生、校內環境區域都需要同學動手去做,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好;不但要做好,還要注意時時保潔。學校要將校園環境區域、各班教室和寢室等具體到班、到小組、到個人,每天各負其責。通過制度約束,每日量化評比,督促其早上、中午、下午及時打掃、保潔,對于不到位的,更是要及時督促完成,培養學生愛勞動的習慣和意識。在打掃衛生、保潔等勞動實踐中,有些環節需要小組成員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借此可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打掃干凈不容易,特別是保持校園環境、教室環境干凈整潔,必須隨時打掃落葉,隨時撿拾別人隨手丟下的紙團、果皮。保潔難,勸說別人不亂扔亂丟更難,在保潔過程中,學生自然切身感受保潔的不易,讓學生體會到尊重他人勞動的重要性。
每個家長要嚴正督促學生做好自己的事。如洗自己的衣物,整理打掃自己房間,收拾自己課桌,還要給學生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父母還沒有下班,在家里燒好開水,洗好切好青菜,打掃房間,在家庭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讓子女體驗勞動的艱辛,感受勞動的喜悅,也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有責任、有義務讓家庭環境整潔干凈、清新爽目,更有責任讓下班的父母感到家庭的溫暖、溫馨,也可借此培養學生感恩之情。
還應該讓學生明白:良好的勞動習慣應從小培養。一個勤奮踏實、吃苦耐勞的人,在吃虧的同時,也多了展示自我能力才情的平臺,特別是展示吃苦精神、服從意識和團隊意識的機會,也就多一個讓他人賞識的機會。“好運從來不會虧待勤勞的人”。一個愛玩、精明過度、遇到一點活就拈輕怕重的人,長大后做什么事都如此,不管跟誰共事,都不會實實在在地做事,不管做什么事,都虛情假意,投機取巧。試問,誰會與一個自私自利、偷懶耍滑的人為伍為友?作為一個企業、一個單位的領導,誰會聘用一個偷懶耍滑、拈輕怕重的員工?
三、適宜體力勞動,健康體魄怡悅身心
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我們經常看到不少精神矍鑠、身體強健的老人,這些八九十歲老人,從年輕到耄耋之年,幾乎從未間斷過體力勞動,勞動實踐讓他們身強體壯。適宜的體力勞動不僅可以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而且流汗可以及時排除人體內的毒素,增強人的免疫力。不少學生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在一場緊張的腦力勞動后,打一場球,做一做清潔,流流汗,透透氣,在勞動中放松身心,強健體魄,消除過度腦力勞動帶來的疲勞,會讓我們神清氣爽。
四、巧借勞動實踐,提高手腦并用能力
“絕知此事要躬行”,有很多事必須親自實踐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勞動實踐的過程就是實踐實驗的過程,也是提高手腦協調并用能力。光傻干不動腦筋不行,光動腦不干更不行。在勞動實踐中發現問題和不足,需動腦,需糾正;糾正后的方案、方法是否正確,還需要再拿到實踐中去驗證,勞動過程也是驗證的過程。
瑞典中小學都開設了家政課。從小學一年級起,木工課就是學生的必修課。學校有專門木工房和木工老師,各色工具一應俱全,各種板材林林總總,學生在老師精心指導下,用小木鋸、小木刨、電動工具,甚至木工機床,做出一個個筆筒、玩具和木偶。
五、巧借勞動實踐,培養品質磨礪意志
一項高難度、需要耗時較長的勞動實踐,如果意志不堅定,學生將會半途而廢。提倡布置給學生勞動實踐要有一定難度,難度的標準是:只要努力,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要求。勞動實踐中,善于創設“客觀困難情境”,對學生逐步提出更高要求,適時適量提高難度,促使學生在克服困難后達到勞動要求,在勞動中學生意志力得以磨煉。可以說,勞動中的困難挫折,正是培養意志力的磨刀石;提倡學生勞動,就是要通過勞動實踐培養學生不怕困難、戰勝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還是學習上的困難,都要鼓勵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去解決,在解決難題過程中,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堅韌不拔的意志。
總之,我們要竭力轉變觀點,以學校為主陣地,家校聯手,多方并舉,創造性地開展學生的勞動實踐,充分挖掘勞動實踐的育人價值,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勞動觀、價值觀。
(443300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