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位于嵩山腹地的河南登封,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和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在嵩山南側、潁河岸邊、伏牛山腳下,有著這么一個村莊——術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生活在這的術志闖。
“我現在最大的成就就是,看著家鄉一天天變美,家鄉人兒生活越來越幸福,我再苦再累也值了”,這是在河南電視臺鄉村頻道2022年5月6日《追春光的年輕人》系列節目播出的一段對術志闖和他的桃園的報道。節目中術志闖自豪地向大家介紹著他的千畝桃園、未來目標、家鄉變化。不僅是桃園,在距離桃園不遠處的地方,還有一個農副產品加工場,這就是術志闖的醬菜加工廠,在這里各式各樣按照傳統技藝傳承下來的加工設備依次擺放,工人們秩序井然地加工著各式各樣的醬菜,加工完成后經過一系列流程,最后搖身一變,成了一盒盒包裝精美的“術師傅”醬菜。無論是他的醬菜生產車間還是千畝桃園,每天都有著精彩的故事發生。
在外打拼? ?賺到第一桶金
術志闖,1979年出生于登封市石道鄉術村。他走南闖北,干過餐飲,搞過建筑,還在北京做過服裝生意。在這些年里,他賺到過大錢,也曾賠得血本無歸,但經過這么多的起伏,生活的磨礪讓他愈加成熟。從營銷到管理、從與人交往到商場規則、從賣服裝到研究服裝文化,一步一個腳印,術志闖踏踏實實的走好自己的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常說:“我知道市場需要什么樣的東西。”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國人的消費觀念和水平不斷變化。當時,家家戶戶買汽車的并不多,摩托車在當時成為了十分便捷的交通工具。在這一年,術志闖瞅準商機,果斷進入了摩托車銷售行業,憑借著誠實守信的性格,他深受大家的信任,僅用了一年時間,他經手的摩托車就賣到了登封的大街小巷,他因此積累了不少財富。在這之后,術志闖挑戰自我,先后涉足多個領域,憑借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把準機會,辛勤付出,生意做得也是風聲水起。
返鄉創業? ?籌備建廠
2008年的一天,在一位朋友的建議下,在外漂泊多年后,術志闖回到了家鄉,回到了術村,回到了他童年生活的地方。面對著家鄉父老鄉親盼望的眼神和清貧的生活,他意識到自己富不算什么,能夠帶領父老鄉親們一起致富那才是真本事,遠比自己致富有意義得多。于是他決定以身作則,返回村子,利用自己活躍的思維和人脈關系,帶領全村人共同致富。當年10月,術志闖拿出30萬積蓄,返鄉創業,籌備建廠。
返鄉創業后,術志闖把本地特產登封芥菜作為了首個創業項目,登封芥菜產于登封市海拔320米以上的中西部山區。適宜種植芥菜主要分布于君召、石道、潁陽、大金店、送表等5個鄉鎮,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也正是因為環境和氣候的適宜,術志闖決定在家鄉辦個芥絲廠,生產和銷售這種深受本地人喜愛的芥菜絲。就這樣,一個名叫“術師傅”的農副產品加工廠在登封市石道鄉術村應運而生。
踏實苦干? ?脫穎而出
術志闖憋足了勁要在家鄉干出一番大事業來,芥絲廠一開始籌建,他就四處張羅著印刷包裝、研究生產工藝。當時,登封市芥絲生產廠家足足有兩百多家,要想在眾多生產廠家中出類拔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術志闖在母親和朋友的幫助下,經過無數次嘗試,選擇了最為傳統的制作工藝,雖然這種做法不利于大規模生產、也沒有很高的生產效率,但卻保留了芥菜絲最原始最純粹的味道。
憑借著醇美的口感和精美的包裝,“術師傅”這個品牌一炮而紅,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不僅在本地有了很大的知名度,同時在外地也發展得紅紅火火。于是,術志闖當機立斷在食品廠中加工起了手工韭菜花、香椿、剁椒醬等農副產品,并且在市區開起了銷售公司,實現了“術師傅”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一條龍產業,事業蒸蒸日上,術村父老鄉親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術師傅”的品牌也越來越響,先后被評為登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鄭州市農業品牌項目等榮譽。
與此同時,芥菜種植規模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合作社。從最開始的自己種,到指導村民一起種,再到帶領周邊其他村鎮的村民。現在他不僅在術村種植了200余畝芥菜,還帶領著周邊王樓、許韓、李爻等村的村民,簽訂190畝的芥菜種植合同,實行訂單式種植,讓村民們種得放心。
開拓創新? ?產業不斷壯大
2016年,“術師傅”的產業發展遇到瓶頸,術志闖一邊擴建加工廠,提高產量,一邊他憑借著這些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對農業產業發展形勢的判斷,開拓發展渠道,發展新的產業。經過深思熟慮后,成立了嵩少種植專業合作社,向休閑農業、文旅融合的方向邁步,流轉土地800余畝,種植500余畝桃樹,從事農業休閑、體驗采摘、賞花等項目。每年桃花盛開、果實成熟的時候,絡繹不絕的游客涌入術村,為這個小村莊增添了生機與活力。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引資七百多萬元,建成水利灌溉工程。如今的合作社流轉土地1180余畝,術村也成為了美麗水利示范鄉村。
隨著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合作社對于技術提升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術志闖主動對接農廣校,鼓勵父老鄉親、加工工人接受專項培訓,提升個人能力和素質,加工廠的生產效率逐漸提高,醬菜的銷量也蒸蒸日上。術志闖和合作社的成長也見證了鄭州農民教育培訓事業的飛速發展。
作為一名高素質農民和致富帶頭人,術志闖從事芥菜種植、加工、銷售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他的桃園近年來發展迅速,每畝收入就達到了八千多元,術村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對于如何發展農業產業,帶領村民致富,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感悟,他說,作為一名農民,一定要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鮮事物,才能在社會發展中保持先進的理念,在產業興起時找準切入時機,要想成為高素質農民,不僅要能拿鋤頭干活,還得能翻開書學習。未來,術志闖會鼓勵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高素質農民培育中去,接受新鮮事物,提高文化素質,學習電商技能,利用電子商務、主播帶貨來提高產業知名度,進一步帶動村民們致富,把特色產業推廣出去,為術村乃至鄭州市農業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河南省農廣校鄭州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