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艷

近年來湖北省的高素質農民隊伍質量顯著提升,2012年至2021年,湖北省農廣校體系上下通過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共培育高素質農民40萬人,開展扶貧培訓28072人次,全省農村實用人才達到129萬人,開展冬春大培訓與送科技下鄉,推廣實用農業科技成果150余項。培育師資925人,組建了完備的農廣教師體系,成立了由23名成員組成的的農民導師團,建立了600余人的省級名師庫。
一、強化政治站位,確保任務完成
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的培育理念,把“育農人”作為培訓工作的根本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問題,2022年視察海南時特別指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的應勇在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強化人才支撐,增加農民收入”。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吳祖云到任后更是非常重視農民教育培訓,2021年出席產業帶頭人、領軍人才培訓班,鼓勵高素質農民帶領廣大農民群體做好農業生產。湖北省農廣校嚴把培訓任務關,通過需求調研、制定方案、督導實施、績效考核的程序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通過電話詢問、現場調研督導以及網上答疑等方式完成培訓任務。
二、分門別類施策,精準開展培訓
湖北省農廣校以推動農民專業技能、經營理念、文化素質提升為目標,著眼于新技術應用、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政策普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強化黨對農民群體的領導等方面開展培訓。結合湖北省十大重點產業鏈,湖北省農廣校重點在全省推廣了電商、無人機、休閑農業培訓等課程,并鼓勵市級農民教育培訓開設一二三產融合知識主題培訓班,鼓勵在培訓中加入農民素質與品質養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等課程,顯著提升農民綜合文化素質。在潛江、監利、江夏等江漢平原地區推廣蝦稻綜合種養,在恩施州、十堰市、黃岡市等山區推廣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種植加工等符合本區域環境特點的種養技術。通過培訓政策引導,各地區學員均能緊跟湖北省農業發展的大方向,根據自身實際,做好產業發展。
三、強化師資培育,有效傳授知識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農民培育名師隊伍,提升農民教育培訓效果。2014年至今,湖北農廣校通過辦班、打造導師團、建立名師庫,組建了層次清晰的農廣教師體系,為優秀教師的省內流通、新進教師的成長發展提供平臺和渠道。通過長期的農民教育師資培訓,一大批優秀師資涌現出來。如武漢市東西湖區魏曉明從優秀學員成長為全省知名培訓教師;講授電商直播課的哈國虎,原是某平臺上的“網紅導師”,被省農廣校發現并宣傳推廣到全省授課,從事農民教育培訓后反應良好;鐘祥市農廣校關金菊、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周桃英、宜都市農業局王血紅,因授課風趣、講授知識有針對性,被邀請在全省范圍內常年授課,并在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論壇宣介活動中獲獎。
四、強化黨的領導,彰顯責任擔當
湖北省農廣校在培訓實施中強調做好行政業務主管部門第一課制度,嚴格要求各市、縣行政主管部門開展第一課。許多地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出席高素質農民開班儀式,給農民學員講授農業農村政策,解答農民學員疑惑。湖北省農廣校在優師優課編制中將紅色黨建教育納入培訓課程,讓農民學員了解黨的奮斗發展歷史,促進農民學員緊跟黨的步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湖北省高素質農民響應當地政府號召,自發組織、參與抗疫、捐款捐糧。特別是孝感市、荊州市、恩施州、荊門市等地區的高素質農民不僅無償提供保供農產品,更是積極投身于防疫抗疫行動中,為當地抗擊疫情作出了突出貢獻。2021年西安疫情,荊州市熊小波組織當地高素質農民為西安捐贈農副產品達兩貨車之多。2021年鄭州水災、2022年上海疫情,在全國支援抗擊災害中,均涌現了湖北高素質農民的身影。
五、前景展望
未來湖北省農廣校需要牢牢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三農工作總抓手,堅守“為農業謀發展,為農民謀幸福,為鄉村謀振興”的初心和使命,不斷滿足農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教育培訓需求,提升農民學員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以農民教育培訓激發農民內生動力,從人才支撐層面解決農業農村發展問題,努力把人才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工程抓緊抓實。
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要緊緊扣住“高素質”三個字。過去十年的培訓,農民種養專業技能達到一定程度,未來方向要轉到提高高素質農民涉農各類知識文化水平,如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減排、農業綠色發展,涉農金融擔保、電商直播以及滿足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經營管理的精品課程。加快培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人才,為農業現代示范園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所在縣培養產業發展帶頭人。探索開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規、文化素養、村莊建設管理、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等培訓,全方位提升農民素質。和諧、美麗、富饒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堅信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未來前景更加光明。★
(作者單位:湖北省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