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2022年高考乙卷理科數學解析幾何大題出發,對不同解法進行探析并點評其特征,之后進一步深入探析本題的背景,提出了若干推廣命題.
關鍵詞:高考乙卷理科數學;解析幾何;解法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2)22-0083-06
1 試題呈現
題目 已知橢圓E的中心為坐標原點,對稱軸為x軸,y軸,且過點A0,-2,B32,-1兩點.
(1)求E的方程;
(2)設過點P1,-2的直線交E于M,N兩點,過點M且平行于x軸的直線與線段AB交于點T,點H滿足MT=TH.證明:直線HN過定點.
所以直線過定點0,-2.
點評 本解法從橢圓的參數方程入手,首先用參數方程表示直線MN,因為點P在此直線上,所以可得到兩個恒等式,之后寫出直線NH方程,借助剛才得到的兩個恒等式,化簡了直線NH的斜率和縱截距的表達式,最后算出定值.
在運算中,分式約分時約去sinα-β2,因M,N是橢圓上不同的兩點,所以sinα-β2≠0.同時,在化簡時還約去了cosα-β2,驗證當cosα-β2=0時,點M,N關于原點對稱,聯立直線MN與橢圓方程4x2+3y2=12y=-2x,可得M32,-3,N-32,3,
T3-332,-3,H6-732,-3,所以直線NH的方程可寫為y-3=2333-6x+32,當x=0時,易知y=-2. 所以,結論仍然是成立的.
命題2 已知橢圓E的中心為坐標原點,對稱軸為x軸,y軸,且過點A0,-2,B32,-1兩點. 設過點P1,-2的直線交E于M,N兩點,證明:2kAB=1kAM+1kAN.
證明 根據探析5的仿射變換,可將命題2轉化為命題1,故命題2成立. 注意,仿射前kAB與仿射后kA′B′的關系是kAB=32kA′B′,其它直線斜率仿射前后系數之比仍為32.所以,本質上命題2和命題1是相同的.
點評 命題1與2本質相同,均刻畫了在切點弦與割線的構型之下的斜率關系.如果在解決這道高考題目之前得到結論2kAB=1kAM+1kAN,設直線AN和MT交于點H′,2xTyT+2=xMyT+2+xH′yT+2,可得到2xT=xM+xH′,所以,可得點T是M,H′的中點.所以點H和H′重合,題目也順利獲得了解決.
探析7(深入推廣,探析一般情形)
命題3 如圖3,對圓x2+y2=r2,Px0,y0是圓外任意一點,過點P作圓的切線,切點為A,B,并且過點P作圓的割線,交圓于M,N兩點,線段MN與線段AB交于點Q,則有關系1PM+1PN=2PQ.
證明 根據探析5,可得N,Q,M,P為調和點列,所以NQQM=NPPM.設NQ=x,QM=y,MP=z,已知比例式為xy=x+y+zz,
Px0,y0是橢圓外任意一點,過點P作橢圓的切線,切點為A,B,并且過點P作橢圓的割線,交橢圓于M,N兩點,線段MN與線段AB交于點Q,則有關系1PM+1PN=2PQ.
證明 根據仿射變換,設仿射變換前任意一點坐標為x,y,仿射變換后對應點的坐標為x′,y′,建立仿射變換x′=xa,y′=yb, 可將橢圓仿射為x′2+y′2=1.
點評 命題3,4為命題5奠定了基礎,命題5將調和點列這種線段的比例數量關系逐漸轉化為斜率表達式,斜率本質是用來刻畫幾何中的位置關系的關鍵量.
命題5 對橢圓x2a2+y2b2=1a>b>0,Px0,y0是橢圓外任意一點,過點P作橢圓的切線,切點為A,B,并且過點P作橢圓的割線,交橢圓于M,N兩點,線段MN與線段AB交于點Q,則有關系1xP-xM+1xP-xN=2xP-xQ.
證明 作N,Q,M,P在x軸上的正射影,可知其正射影仍然為調和點列,故1xP-xM+1xP-xN=2xP-xQ成立.
命題6 對橢圓x2a2+y2b2=1a>b>0,
Px0,y0是雙曲線外一點,當過點P切線存在且有2條時,過點P作雙曲線的切線,切點為A,B,并且過點P作雙曲線的割線,交雙曲線于M,N兩點,直線MN與線段AB交于點Q,則有關系1PM+1PN=2PQ,1kAM-kAP+1kAN-kAP=2kAQ-kAP成立.
命題8 對拋物線y2=2pxp>0,Px0,y0是拋物線外任意一點,過點P作拋物線的切線,切點為A,B,并且過點P作拋物線的割線,交拋物線于M,N兩點,直線MN與線段AB交于點Q,則有關系1PM+1PN=2PQ,1kAM-kAP+1kAN-kAP=2kAQ-kAP成立.
4 進一步思考與總結
全國乙卷這道圓錐曲線問題以深刻的背景,清晰的表達,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圖形鮮明,解法多樣,層次多樣的數學問題. 本題深刻地、綜合地考查了學生直觀想象、數學運算、邏輯推理等數學核心素養,有較強的區分度. 在平常的學習中,要特別注意對于背景結論的挖掘與反思,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階段. 從幾何到代數,再到算理,橫向縱向多維比較才能真正做到通一類、會一類,研究透徹一類數學問題. 今后的教學應以數學問題為導向,深入挖掘,多面剖析,才能達到真正理解數學問題,提高數學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金毅.圓錐曲線的思想方法[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21.
[2] 曹玨贇,葉中豪.調和四邊形及其應用[J].中等數學,2016(01):2-7.
[責任編輯:李 璟]
收稿日期:2022-05-05
作者簡介:金毅(1992-),男,碩士,從事中學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