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映芬
留守兒童問題是學校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針對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學校和教師應該為他們的成長撐起一片藍天,傾注關愛,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做留守兒童思想行為的引導者、心理健康的疏導者、自信心的樹立者,密切家校聯系,構建關愛網絡,形成合力,可促進他們良好習慣的養成、身心健康的發展、素質能力的提升,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傾注關愛,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的信息檔案
近年來,留守兒童所占比例不斷攀升,如筆者學校今年統計有留守兒童117名,占全校人數的6%,所以對這一群體的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為更有效地開展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有針對性地給予關愛和幫助,學校每學年都要對全校留守兒童統一摸排,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可從如下三個方面完善檔案:一是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二是留守兒童父母的基本情況;三是監護人的基本情況。通過個人檔案的建立,才能對留守兒童有全面的了解,才更有利于跟蹤他們的成長過程并提供各種幫助。
二、傾注關愛,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的育人功能
1.做留守兒童思想行為的引導者,促良好習慣養成
為進一步指導監管人對孩子習慣的培養,學校可專門制定“建議作息時間表”,發出《致家長的一封信》,讓監護人根據“建議作息時間表”和孩子共同制定切合孩子實際的作息時間,從早起整理內務、早讀到下午鍛煉時間的安排等,制定詳細的作息計劃,并在監護人的監督下嚴格執行。此外,還要重點讓監護人在家庭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可根據兒童的動手能力,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完成家務勞動計劃,每日堅持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期末結束時,學校結合監護人每周的評價進行評比,評選出一批“生活小主人”,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的思想行為往往比一般孩子更容易出現偏差,更離不開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可針對留守兒童的思想行為,開展感恩教育、安全教育、行為規范教育等,讓他們理解父母的不易,學會感恩,并掌握一些生存常識和安全防患技能。此外,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做好個別教育工作,用真愛對待他們,讓他們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做到嚴慈相濟,重視思想行為的引導,使他們學會自立,做到自強,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
2.做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疏導者,促身心健康發展
學校要十分重視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要針對留守兒童開展問卷調查,從對父母外出工作的認識到留守在家的生活、思想及困惑的問題等一一進行調查了解。接著,針對問卷調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集體輔導和個別疏導,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學校要做到家校攜手,爭取留守兒童監管人對孩子的關心和支持,更多地關注、關愛、關心孩子們。
在個別心理存在較大問題的孩子的身上,要求班主任老師把愛作為教育的基石,更多地關注、呵護留守兒童,并突出“五個多”,即在安全上多提醒,生活上多提供幫助,思想上多觀察溝通,學習上多關注指導,交往上多鼓勵他們融入到班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心態。針對高年級個別特殊學生的問題,可邀請法制副校長到校與他們座談,進一步增強其遵紀守法的觀念。
學校還可利用“六一”兒童節、中秋節等,為留守兒童舉行座談會,送上節日的禮物的同時,開展交流互動活動,讓他們敞開心扉談體會、說感受,搭建留守兒童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鼓勵的平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做留守兒童自信心的樹立者,促素質能力提升
自信是前進的動力。留守兒童思想起伏較大,缺乏自信。作為教育者,除了在生活上主動關心他們外,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因勢利導。一是引導他們體會父母外出務工的艱辛和不易,理解父母對他們的不舍與牽掛。二是引導他們感悟作為“留守”更應該感到自豪,幫助他們認識自身的價值——“我能行”,從而喚起他們內心的力量,繼而喚起他們的自信。(下轉第89頁)(上接第26頁)如:本著“表達親情、鍛煉自我、學會感恩”,在學校開展的“我留守,我堅強”為主題的留守兒童演講比賽中,24位留守兒童代表真情講述了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里自己是如何自立自強,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幼小的弟弟妹妹的事跡,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師生,同時也讓其他孩子心生敬佩。
留守的孩子更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更需要得到賞識教育。學??山M織留守學生積極參與才藝展演、讀書展示匯報、體育競技、社團活動等,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活動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
三、傾注關愛,努力構建“三位一體”的關愛網絡
班主任要根據孩子的校內外表現,每月定期與家長通電話,盡可能地讓父母了解孩子的學習上和生活中的表現,并且及時與家長溝通解決出現的問題??衫瞄L假等學生家長返鄉的機會約談,并要求家長通過電話、書信等形式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使家長既能詳細地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又能彌補缺失的家庭教育和親情。還可定期家訪,定期舉行監護人座談會,交流管教留守兒童的經驗與教訓,相互溝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同時,辦好家長學校,舉辦家長培訓班,邀請有經驗的教師給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授課,對他們進行育兒知識的集中培訓。
關愛留守兒童,還需借助社會各方力量,要充分借助團縣委、“關工委”和“五老”及社區、村委的作用,積極爭取他們為留守兒童奉獻愛心,通過與青年志愿者結對子等多種形式為留守兒童提供支持和幫助,如有些學校可充分利用團縣委爭取上級支持,為留守兒童建設“希望家園”這一溫馨的場所,為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兒童搭建更好的心理咨詢、情感交流、學習幫助、文體活動的平臺,組織開展相關的系列活動。
責任編輯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