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芙
上海向來有著濃厚的民間收藏氛圍,錢幣收藏更是在當中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如今,一座以歷代貨幣為主題,尤其是以紙幣見長的民間收藏館——樂越黃金展覽館即將在滬上正式開門迎客,為錢幣收藏者、愛好者再添一個觀摩學習的好去處。
據悉,樂越黃金展覽館占地近300平方米,分為現代紙幣及債券、現代貴金屬貨幣、明清及民國貨幣、解放區貨幣四大展區。與這些琳瑯滿目的館藏近距離接觸,能讓觀眾對貨幣發展史的脈絡產生更為清晰的認知。
有著第一版人民幣“十二珍品”之譽、市場上難得一見的“壹萬圓”牧馬圖,明代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被稱為最早紙幣之一的大明寶鈔,還有最大面值的紙幣——新疆省商業銀行六十億、最小面額的紙幣——聯準銀行半分,以及品種齊全的解放區華中銀行貨幣、中國熊貓金幣全系列等等,這些連資深藏家都忍不住要“眼前一亮”的精品,在樂越黃金展覽館觀眾皆可尋得其身影。成套系的展示方式更顯蔚為大觀。

這些琳瑯滿目的館藏,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了貨幣發展史的脈絡。

大明寶鈔、第一版人民幣“壹萬圓”牧馬圖……很多市場上難得一見的紙幣,在這里都能尋得蹤影。

大明寶鈔、第一版人民幣“壹萬圓”牧馬圖……很多市場上難得一見的紙幣,在這里都能尋得蹤影。
這家展覽館的主人,是上海市政協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錢幣收藏委員會會長吳越。他從小就酷愛郵幣卡收藏,2000年大學畢業后在黃浦開設了自己的首家集郵小店;爾后又將精力更多集中在了紙幣收藏上,至今已有20余年。
談到樂越黃金展覽館的館藏,吳越的“話匣子”被打開。“比如這張第一版人民幣中的壹萬圓‘牧馬圖,被譽為‘人民幣票王。該套幣種當年在市場的流通時間本身就很短,不到4年;而該張紙幣又屬于僅在內蒙古自治區發行的紙幣,受到了區域流通使用的限制。因此,它在民間的存世量極少。一旦亮相拍場,往往會拍出高價甚至天價。”
還有第二套人民幣中面值為“叁圓”的紙幣,俗稱“蘇三元”。這是由于當時中國還不具備印制精美鈔票的能力,委托蘇聯代印而得名。“當時有1元、2元和5元的面額,所以3元的面值特別容易被取代,且該幣種于1964年5月就被停止收兌和流通,隨即進行回收,可以說目前存世量極少。”吳越表示。
與此同時,以解放區貨幣為代表的紅色金融藏品也是該館的一大看點。據吳越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不少解放區都曾發行過自己的貨幣。例如晉察冀邊區銀行,這是抗日戰爭期間敵后抗日根據地建立最早的一家銀行;其所發行的邊幣,也是敵后各抗日根據地最早發行的貨幣,并且其通過建立獨立自主的本幣市場,最早實行了獨占發行。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并發行第一套人民幣,解放區貨幣開始按比例兌換,由此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它們卻無疑是對那段歷史的最好見證,為后人走進“紅色金融”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收藏之余,吳越的另一重社會身份是企業家,這種交集也讓他對于貨幣收藏產生了不一樣的認知。“貨幣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和歷史文化的高度凝練,收藏貨幣,會給人一種與歷史對話的感覺。雖然紙幣是財富的標志,但票面上精致的圖案卻往往與‘富貴無關,而是體現出了民族特有的精氣神,高雅又經典。我之所以決定開辦樂越黃金展覽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也是希望在與同好分享的過程中,幫助更多人了解錢幣文化。”他說。
據了解,正式開館后,除了常設展,該館還擬將定期舉行錢幣文化交流活動,全景式、沉浸式地展現中國紙幣文化。